近日,海天酱油被人曝光:在出口日本的酱油未使用添加剂,而国内销售的酱油则是写满了添加剂。
笔者尝试用通俗且客观的语言,理性分析一下此事。中立立场自然尴尬,如果怀疑此为公关洗白文,那笔者倒希望是真的,请海天速联系并给我充值。
国内国外,海天双标?
双标事件曝光后,更有人将酱油国家标准,是由海天味业起草的信息披露。
对于一个食品类企业而言,安全及口碑问题自然是事关生死存续的大事。所以舆论发酵后,海天味业市值也应声下跌。
海天于一周时间内两度发文进行回应。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在5日发布声明,表示支持因舆情受到影响的调味品企业依法维权。
而海天官方声明,对此做出的回应是:一国一标是正常现象,海天大部分的品质标准高于国家标准。有人试图制造企业与消费者的对立,请消费者对国产品牌要有信心。
食品添加,量价博弈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使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开始,食品添加剂的雏形就已经出现。
而如今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其实更多是一种市场成本与运输储存的平衡。企业当然能做出0添加的酱油。但这种产品作为商品,成本和价格的提高是肉眼可见的。
甚至单从口味而言,无添加的酱油提鲜或者增甜方面效果没那么显著,部分顾客还真就不喜欢0添加的口味。
因此不是所有消费者,都会为0添加全部买单。这本就是不同的生产线和产品。如果全做0添加,其他品牌加了添加剂的所谓“物美价廉”的酱油,就会迅速占领中低端市场。
而事实上,美国是世界第一大食品添加剂使用国,日本是第三大食品添加剂使用国。
我国还规定要明确写明是哪些添加剂,配料表的要求要更为严格。因此在这点上还真没必要妄自菲薄,自觉不如人。
剂量毒性,如何平衡?
众所周知,如“苯甲酸钠”等部分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但关于有害,有句话则更为经典:“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可与此同时,还有个问题,也许单个商品的量来说,真的都是对人体无害的。但是如果累积起来呢?
如果市场上消费者购买的大多数食品,都有类似所谓“有毒但量小”的添加剂。多品种且长期大量的累计,真的会对人体无害吗?
这种剂量和毒性之间的微妙平衡,难道只能凭消费者自身,去有意识的去主动控制吗?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食品安全,谈之色变
目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大类,2400多种。海天只是一个缩影,更为广泛且备受关注的问题,是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本质。
近年关于有毒有害食品,我们经历和承受的也足够多。所以一点波澜,也足以挑动大众敏感的神经。
我们应该警惕利用我们对食品安全的焦虑,而盲目制造对立的不良小报。不要被人随便带节奏。
我们不能妖魔化食品添加剂。毕竟此前多年,真的加了违禁品的不良企业,根本不会将其写在配料表上。
真正该上绞刑架的,是非法和超量使用添加剂的企业,而不是添加剂本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趣有料有温度
点赞关注不迷路
一期一会,我们下个故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