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南药产业园已入选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广东红门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家银。  调研团在梅州考察。  健态实业公司董事长严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以“促消费·共振兴”为主题,启动“2022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活动,将走访广东15个特色村镇。9月19-21日,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发起的“乡村振兴 广东实践”深调研第三站走进梅州,调研华清园、乐得鲜、丝苗米、毛竹农业产业园等案例。

A

特色食品承载乡村价值  体现乡土气息

近年来,梅州市蕉岭县发挥世界寿乡品牌、富硒资源和生态优势,依托丝苗米、毛竹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发展壮大丝苗米、毛竹、蜂蜜、茶叶、南药、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省乡村振兴驻长潭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处长刘超越表示,驻镇工作队注重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振兴模式,“打造长寿食品品牌,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

带动农户共同发展

全力打造“蕉岭大米”区域品牌

蕉岭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地处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石窟河冲积平原带,涵盖蕉城、长潭、三圳、新铺四个镇,总面积398平方公里,丝苗米种植面积10.5万亩。产业园项目实施主体为9家农业龙头企业,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温崇文是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他告诉“乡村振兴 广东实践”调研团,建丰粮业在龙安村承包了400多亩水稻种植基地,在田间地头安装有数据采集设备、虫情分析仪、监控等多种物联网设备,对丝苗米种植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同时与当地群众合作种植了10000多亩水稻,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等,全力打造“蕉岭大米”区域品牌,带动农户共同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与农户深度融合,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直接带动农户2万多户,户均年增收2000-3000元。

种植过程全流程监控

企业就像一个服务提供商

数字化农业也是蕉岭乡村振兴的亮点。蕉岭县“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疫病防控、精准作业、产销对接、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在蕉岭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丝苗米产业大数据平台,显示着丝苗米种植面积、种植产值等基本信息。温崇文告诉调研团,传统农业劳动依靠人力,种出的米品质不一,但引进智能化设备,种植过程全流程监控,还配备既懂农业又懂数字化的信息团队,米的品质更有保障。

温崇文说,大数据平台还包括蕉岭县农机社会化服务联合体农机信息化服务平台,在里面,村民可以按照需求添加作业类型,有播种、收割、育苗、插秧等多种细分类型,而企业就像一个服务提供商,村民有哪一块做不了,企业就能提供相应的服务。

大力发展竹制品精深加工产业

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试产阶段

除了丝苗米,毛竹同样是蕉岭的特色产业。9月21日,在蕉岭县毛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健态实业公司董事长严兰明一说起竹子就如数家珍。“蕉岭是梅州最大的毛竹种植基地,这里的毛竹资源很丰富。”秉承“把一根竹子吃干榨净”理念,抢抓蕉岭县毛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机遇,因地制宜,依托蕉岭丰富的毛竹资源,采取产业聚集、政策扶持、区域合作等措施,瞄准竹家具、竹工艺板、竹纤维制品等以竹代木产业,通过选址蕉华工业园区分三期规划建设竹制品深加工综合产业园,大力发展竹制品精深加工产业,形成从毛竹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助力当地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之路。据介绍,竹制品深加工综合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已经进入试产阶段,预计今年10月份普竹板和竹炭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值近2亿元。

带动群众参与、管理竹山

把满山竹林变成“聚宝盆”

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蕉岭县毛竹产业园积极实施竹林新造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提升竹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壮大竹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竹文化,因地制宜抓紧抓实抓好竹基地质量精准提升、竹资源加工利用转化、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竹业知名品牌培育等重点工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除了不断推动竹制品精深加工外,健态实业也充分利用毛竹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探索竹生态文旅康养。村民春夏季种植灵芝和竹荪,秋冬季换种大球盖菇,据说按菌菇轮作,一年一亩地产值能达到4万元以上。健态实业在蕉岭南磜镇建设了竹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以“政府+科技+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本地群众参与好、管理好竹山,把满山竹林变成“聚宝盆”。

B

从深圳回梅州种梅片  作为农户“基本上没有风险”

在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马山村,连片的梅片树长满山林中,52岁的凌常新管理着其中130多亩的梅片树林。马上又到了采摘的季节,他告诉“广东实践 乡村振兴”调研团,要采摘的并不是梅片树的果实,而是它的新鲜枝叶,通过当地龙头企业的保价收购,每亩净利润可达到2300元。

从30多亩地到130多亩地

一次种植,长效收益

“这树很靓,一年四季都是常绿的,把树修剪起来,用来做绿化都可以。”凌常新指着山林中的梅片树说道。据悉,梅片是原产于热带雨林的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北部西海岸的龙脑香树,在古代又被称为龙脑或者冰片,其主要提取物是天然冰片(右旋龙脑),被广泛用于南药之中。

凌常新是平远县本地的农民,2011年前,他在深圳打工,做过保安,也做过电子厂,但月薪只有几百块钱。2011年,因为母亲身体原因,他回到家乡照顾母亲。2013年,他得知华清园在当地招募村民种植梅片树,便开始种起了梅片树,“最开始种30多亩地,也是不敢种太多”。

现在,他的种植规模已经有130多亩,而除去人工成本等,1亩的净利润可达2300多块。他告诉调研团,企业对梅片还有保价收购的政策,“最初是1400元一吨,2020年升到了1600元一吨”。凌常新还是村上的生产队队长,他说,种植梅片树一次种植,长效收益,“不用把一年四季的时间都耗在上面。帮他们管理,包括割草、施肥这些。只要上半年除一次草,施一次肥就可以了”。

保价收购只涨价不跌价

“农民基本上没有风险”

据介绍,当地这样的种植大户(100亩以上)有三四户,企业保价收购、有农活的时候雇佣小工……这其实是“订单保价收购+研发技术支撑+社会服务体系”联农机制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实行农户入股、分红制,带动平远县农民参与南药梅片种植,实现“耕山致富”。

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凤清介绍,公司是做生物医药产业的,有药字号、妆字号、械字号和消字号等系列的产品,在产业发展中,平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惠农政策,此外,企业也制定了自己的模式,即农户种植后,企业保价收购,从而降低农民风险,“我们给农户的承诺是只涨价不跌价,从2013年开始是1200元一吨,现在是1600元一吨,农民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

不仅是林间,在化妆品的生产车间,也有当地村民的身影。华清园工作人员告诉调研团成员,车间里有100多人也是附近的村民,主要以包装工人为主,不涉及专业技术,但也是需要培训的。这也是“研发技术支撑”一环的内容,即是研发新品种等,将技术转化为农户生产力,力求农民将农业生产简化为标准化流水作业,降低技术门槛,解决农民技术瓶颈。

社会服务体系则是指把零散的田头工作职业化,催生除草队、施肥队、抚育队、采收队等,解决农村剩余劳动  力出路,也为产业发展解决用工荒问题。华清园工作人员表示,管理种植主要包括施肥、除草和采摘,而且这部分的工作相对松散,是季节性的,“五六十岁的闲置劳动力,可以加入进来。有农活的话,富余的劳动力就会带动起来”。

每个村保底可分5万元

促进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

2020年8月底,经政府部门筛选,平远县37个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与华清园举办了村企共建梅片树种植基地项目的签约仪式,计划在3年内推动年收益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走向强村富民之路。根据协议,37个试点村将按每百亩出资50万元额度筹资,分别以村经济联社名义入股华清园全资子公司——圣药公司,种植100亩梅片树。圣药公司通过集约土地建设梅片树种植基地,利用试点村基金,做好基地建设管理,并每年按标准支付投资收益。这种村企合作共建模式,既解决了当前梅片产业发展原料不足的问题,又建立起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华清园工作人员表示,梅片生长周期一般是3年,如果种植100亩,第4年可以采收新鲜枝叶300吨,保价收购价为1600元/吨,直接收入为48万元,每亩纯收益可达2600元。此外,林下还可套种短平快高效经济作物,或发展林下养殖业。

凌凤清向调研团表示,以前村集体没有收入,现在和企业合作,每年就会有一部分的收入,通过和37个试点村合作共建梅片树种植基地,同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个村保底是5万块钱以上,村集体提供土地,我们给他们入股合作”。

至2019年上半年,企业已建成南药梅片种植示范基地8674亩,引领带动平远具农户种植15368亩,引领带动23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家育苗公司近240亩的种繁基地。实行“订单种植、保价收购”,带动农户2500多户,户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在册394人脱贫。

C

打造客家菜预制菜产业园  探寻三产融合的秘诀

近年来,梅州市梅江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发展,辖区有梅州市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梅州市丝苗米产业园、梅江区茶叶产业园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聚力打造湾区“米袋子”“菜篮子”“茶罐子”。9月21日,“广东实践 乡村振兴”调研团来到梅州市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探寻产业园三产融合的秘诀。

品种种植示范

减少农户盲目种植现象

据介绍,梅州市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共有6家实施主体,其中3家实施主体为省级、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产业园总投资2亿多元,总面积约432.9平方公里。牵头实施主体梅州市乐得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郭洛先告诉调研团,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基本上已经变得漂亮了,也脱贫了,但是怎么样才能持续发展呢?“关键是要把人留住,把产业带进乡村并且带动起来,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产业兴旺需要科技支撑。参观过程中,调研团在展厅看到技术人员可以直接运用AR、VR技术实时浏览各基地的实景。工作人员称,这是乐得鲜构建智慧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平台的一部分,信息平台是旨在帮助用户构建一个“从生产到销售,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

公司依托“种苗筛选、示范种植、产业帮扶、集约销售”的经营模式。据介绍,产业园高度重视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交流合作,通过与省农科院蔬菜所合作,为产业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目前产业园已先后举办了三届“梅江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会”,并向园区企业及农户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郭洛先告诉调研团,每年公司都会做品种种植示范的观摩会,引进200-300个品种,但可能只会留存20-30个品种,“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适合梅州,要把适合梅州土壤的品种留下来,我们再带动农户去种植”。

他希望通过示范种植,减少农户盲目种植的现象,“会有很多种植户来参观。先让农民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不是说听别人说外地一个品种好就拿过来种植,即使是我们选好的品种,我们也不会马上就进行大面积种植,这样风险是很大的”。

种是农民的强项

企业负责将产品对接不同级别的市场

“农户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产业能不能做下去,农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卖不出去的话,他们就会失去信心,所以,产业能不能做起来是很关键的。”郭洛先告诉调研团,在乡村振兴中,企业可以土地集约了以后,将当地村民统筹起来,农民进来干活;也可以把品种给到农民,农民定点生产,“如果有过多公司化的运营,管理是很难出效率的,公司化管理也会有瓶颈,所以劳动力还是要释放出来的。种不是公司的强项,却是农民的强项,因此农民只负责种,不用管销售”。他提到,企业可以把产品进行分级,找对应的出口,“高端的能卖去高端市场,低端的也能卖出去,不至于浪费”。

据悉,2019年,乐得鲜借力智慧农业装备及信息化建设,打造了作为全省四大种苗中心之一的乐得鲜种苗中心,通过“种苗帮扶+回收农产品”的模式发展蔬菜产业,为农户提供了优质蔬苗和技术指导,在城北镇、平远、大埔西河、大麻等带动了农户1800多户和贫困户800多户,年户均增收1600多元。

此外,产业园还有物流配送中心。郭洛先表示,配送中心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一个收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是我们自己种植的,我们也对接了很多原本在乡村脱贫攻坚的帮扶队,让村民去种植我们的种苗,包括(引进)技术,再把他们的产品回收起来。帮扶村就不用再负责销售了”。

打造客家菜预制菜产业园

延长产业链价值

“我们的产品是在好区域、好地方生产出来的,但区域在偏远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毛菜(配送)出去的话,就很容易从A级变成B级,没有太大优势,价值体现不出来。”郭洛先提到,梅州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位于五华县,但尽管基地已经达到供港澳的标准,冷链体系还没有完全达到标准,“必须要搭建好冷链体系,把它变成标准化的商品,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去到市场才会有竞争力”。

现阶段,乐得鲜的产品基本上在梅州地区销售,郭洛先也在申报一个客家菜预制菜产业园项目。梅菜、扣肉、盐焗食品等都属于梅州的客家菜。他告诉调研团,目前,客家菜预制菜产业园的申报评审材料已经给到了省里面去了,乐得鲜是作为牵头企业,“当地的几家企业抱团申报,尽量能把客家菜预制菜产业发扬光大,特别是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它的产业链价值,服务到我们大湾区市场,甚至全国的市场”。

点评

农业生产需要科技助力  龙头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本次调研团企业代表,贵州国台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华南分公司总经理戚马带在走访梅州市蕉岭县丝苗米和毛竹两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后表示,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发展,不仅可以更大程度把农户从人工劳作中解放出来,还可以实现产品规模化、规范化,同时把产业和文旅相结合,更能多维度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而通过在梅州市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的调研交流,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富农的成效,农产品种植,从最初的实验选育到大棚大面积种植,少不了科技的支撑,通过企业将技术引进农田,不但可以避免农民盲目种植,还会给农产品增加价值,助推乡村振兴。

本次调研团企业代表、广东红门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家银参观了乐得鲜(梅州)蔬菜产业园也很感慨。作为梅州大埔的一名客家人,余家银认为回到自己的家乡,和之前对比之下,觉得我们的农村变化非常之大。“十几年前就听说过乐得鲜,现在做到很大的产业园。”余家银表示,现在开始通过做客家菜预制菜产业园,把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价值,“真正让乡村振兴,让农民获益。”

在对华清园的调研中,不少人对梅片以及梅片种植的基本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与农户、村干部、企业等多方的交流,调研团对企业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的模式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戚马带表示,在乡村振兴中,龙头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积极引导村民了解村企共建模式等内容以及优势,让村民摆脱单干的传统耕作模式,同时,鼓励受益的村民传播成功经验,把更多村民带动起来。

策划:王莹

统筹:甄芹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养凯 冯家钜 许琨

摄影/视频:谢桂成 余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