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充满年代感的匣钵墙,一条条饱经风霜的青石板路,在我的老家——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古窑村,眼前的一幕幕仿佛还是儿时记忆的样子,但与旧时不同的是,随着时光流转,这个千年古窑的不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也有了新的名字——颜神古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中有窑,窑边安家,是古窑村当地居民生活的日常。小时候爸爸常常对我讲,他每天放学后都要先做200把汤匙后,才能去做作业。淄博作为中国陶瓷生产基地之一,博山是相当重要的部分。新中国成立前,山头镇圆窑林立,多达100余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转变为公私合营的博山陶瓷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日用陶瓷厂。

历经多个年代的变迁与发展,颜神古镇北部多为明清和民国时期的陶瓷作坊与民居,南部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的建筑。各个年代的民居杂糅在一起,仿佛在像人们诉说着当年瓷音悠然、窑火斑斓的繁荣景象。

穿过时间的裂隙,2015年,古窑村被列入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村落,山头街道积极配合博山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完成了35万余公顷的保护规划。我家的老房子也作为其中一部分被保护了起来。

今年9月24日,颜神古镇正式开园,成为古老遗存与现代业态交织映衬、历史文脉与文化创意相得益彰的文化新地标。

再次回到我的老家,这里已经成为拥有怀旧工厂区、13座古窑和绵延的明清古建筑群落,并配套了民宿酒店、美食街、陶瓷琉璃体验馆、艺术家工作室、博物馆及展览馆、商铺等休闲设施。真正让古窑村“活”了起来。

趁着一个休息日,我带着女儿回到古窑村,这里俨然已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我也很自豪地告诉她,这就是你的老家,你的根就在这里。

幽静的石板路,余温长存的古窑遗址,集各种时尚元素与传统手艺于一体的颜神古镇,是淄博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颜神古镇的华丽蜕变彰显了工业遗存与城市发展的“互促共融”,已经成为淄博文旅事业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十年间,我的老家迎来新生,我和我的老家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