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期已经过半,但水清景美的漕泾镇水库村,却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也同样吸引着越来越多本地人回归。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漕泾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旅游开发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两山”理念实践落地生根,让回归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开船的范师傅是土生土长的水库村人。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他就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开着船,一边向游客推荐着这片他热爱和熟悉的水域。得益于水库村优质的水资源,范师傅以前就靠养鸭、捕鱼为生。以前的水库村,和现在一样,就是老百姓心中的“绿水青山”。漕泾镇水库村村民阮红英说:“以前河里水浅的时候,可以摸河蚌,傍晚摸上来,晚上够吃一顿菜了。”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工业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漕泾镇也开始大力发展乡村工业经济。随着一大批乡村企业的建立,漕泾镇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当时金山经济最为发达的几个乡镇之一。漕泾镇环保办负责人李斌表示:“当时漕泾镇的乡村企业比较发达,比较有名的有镇南村的印染厂、印花厂,但是当时为了发展经济,在环境保护、水体治理这块就没有那么重视了。”

财政上去了,环境却变差了。原本干净的河水不再清澈,鱼虾也不再肥美。范师傅也顺应潮流,离开了这片赖以生存的水域,加入了工业发展的大军。

形势的倒逼、发展的需要和群众的呼声,促使着漕泾镇转变。从2015年至今,漕泾镇先后开展了三轮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共实施233个治理项目,涵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改造、废气深化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减量企业133家,拆除建筑29万平方米,腾出耕地975亩,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与此同时,借着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契机,漕泾镇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工作,其中水体改善成为了重点。漕泾镇水务站站长朱承寅表示:“以水库村为例,我们在2017年对水库村的一些核心河道,比如水库中心河进行了养护提升,包含绿化、水生植物、防水土冲刷等工作,2018年到2019年,我们又陆陆续续对水库村投入了1.5亿元的资金,整治了全村村域内的所有河道,共计28公里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上海市提出以“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为引领,统筹乡村振兴关键环节,为乡村振兴引方向、打基础。在此背景下,水库村抢抓机遇,启动了水乡综合体建设计划,重塑村落风貌景观。漕泾镇水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继光表示:“我们聘用了同济大学的规划师,对我们村进行了整体设计。”

经过多年水生态修复和村容村貌的重塑,水库村的水质常年维持在Ⅲ类水以上,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江南水乡民居拔地而起。如今,“红利”已逐步显现,水库村成了河水淙淙道路平坦、田园景色诗情画意、特色民宿精美别致、农家院落干净整洁的现代化乡村样本。

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不仅让村民直接住进了“风景”里,还架起了一座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每到周末,皮划艇、浆板、游船……一项项水上运动给水库村增添了无限活力。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一大波旅游项目的崛起。

漕泾镇滨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杰告诉记者,后期会根据游客需求,增加一些品牌餐厅、一些有设计风格的宾馆和民宿,同时也会继续开发水上项目,进一步完善娱乐项目配套设施,建成一个水上欢乐世界。

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上岸”许久的范师傅欣喜不已,也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于是,他再次回到这片熟悉的水域。如今,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业让200多名村民和范师傅一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仅如此,村民手里的闲置房屋、农田也都成了他们增收的新途径。“实际上水库村在2018年以前村民平均年收入还是比较低的,大概不到三万。到去年为止,我们村民平均年收入大概在四万左右,增幅还是比较大的。未来我村经济总量增加以后,村民还有一些股金分红等额外的收入。”周继光介绍说。

漕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卢坚表示:“除了发展水乡旅游,我们还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重点引入了财宇公司开发的生态乌鳢(黑鱼)养殖项目,采取‘联农带农’机制,将项目利润的5%用于水库村村民分红,在带动全镇水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在‘水’经济文章中不断创业就业。”

游船轻轻漂来,小河潺潺流过。傍晚时分,范师傅将今天最后一波游客送上岸,而这艘满载着希望的幸福之船,还将继续远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丨戚静伟 唐屹超 朱奕

通讯员丨 陈杰(漕泾镇融媒体分中心)

编辑丨杨丽(见习)

责编 | 刘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