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65.5%老年人的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无奈独居,仅有26.8%的老年人当前居住状态是与子女同住。

基数如此庞大的独居老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人陪护照料、无人慰藉、就医困难等问题,甚至还可能独自一人在家中发生意外。

2009年,上海的一栋小区居民楼里,就有一位59岁独居老人猝死家中,而她的尸体在2年后才被发现。

水管工察觉房内异响,意外发现高度腐烂的尸体

2009年5月,为迎接世博会的盛大开幕,位于展馆附近的上南路4265弄金光新村正在进行综合整新施工工程。

这片区域里几乎都是回迁房,安置着当年因为城市规划从淮海路、城隍庙等如今高楼耸立、商铺密集地段搬迁至浦东新区的两千多户上海居民。

岁月冉冉而过,小区里的青年也迈入了暮年。

在这个老年群体占大多数的小区中,在一个视角就可以看到三五成群锻炼的老人,坐在艳阳底下打盹的老人,还有弓着背来回踱步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提升世博会周边的城市面貌,远道而来的施工团队为小区里上百栋楼房进行重新的粉刷、修理、加固,以改善“遍体鳞伤”的建筑外观。

5月15日这天,水管工王师傅在一幢楼前停了下来,他察觉到,此幢一楼102室的自来水管一直传出哗哗的流水声。

王师傅朝着窗户方向大喊了几声,提醒住户及时查看情况,但无人应答,上前敲了敲门,门内也是毫无动静。

“外出时忘关水龙头了吗?”王师傅猜想着。

但一连几天,水龙头仍有滴水的声音,而排水管施工必须将水龙头全部关闭才能进行。

为避免延误工期,无奈之下,王师傅越墙跳进天井,试图进入屋内将自来水的总闸门关掉

正在想办法破门时,王师傅惊讶地发现,房门竟然是虚掩着的,他便试探性地推开了。

还没来得及打眼屋内,一股硫化氢和氨组成的腐烂恶臭气味抢先涌进了他的鼻中

环顾房内,王师傅赫然发现电视机旁的沙发边上躺着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这具尸体软组织已经液化,隐约可见白骨,显然距离死亡已有很长一段时间。

王师傅见状惊慌失措,立即跑出去将情况汇报给施工队队长。

队长以为王师傅在逗他玩,并未当真。

但第二天,5月16日,当王师傅说自己彻夜未眠,一闭眼浮现的全是那具尸骨时,队长方知事态严重,这才报了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方赶到现场勘查,发现屋内整洁有序,无外界侵入痕迹,联合法医进行的死因分析后,最终排除了非自然死亡。

也就是说,这位孤身一人躺在地面的尸体并非他杀。

根据法医的进一步鉴定,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尸体死亡时间已在久远的两年前。

让所有人疑惑的是,为何两年多的时间里,周边竟无一人察觉任何关于死者的异常端倪,死者与亲属之间又是怎样的孤立状态?

59岁老人独自居住,猝死家中无人问津

警方通过访问邻里,确认死者为小区住户胡老太,1947年出生,死亡当年59岁。

此前,胡老太长年累月的独自居住在此栋居民楼。

根据小区居民的描述:“她在小区习惯于独来独往,除了偶尔与我们点个头寒暄一下,其余大部分时间很少说话。

胡老太还十分有个性,穿衣打扮都很年轻时尚,搭配修长的身材看上去颇有气质。

不过,邻居们也不是一直能看见她。

胡老太是做销售的,经常拉着行李箱往外跑生意,至于什么时候回来邻居们都不清楚,加上她喜欢在外游玩,几个月不在小区都是正常的。

后来邻居们也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胡老太,以为她又去哪了或者搬走了,没有在意过,慢慢地也逐渐把她遗忘了。

谁想到,现在竟然在房间里发现了她。

而关于胡老太家庭方面的信息,警方了解到胡女士经历过两段婚姻。

第一段,她的一双子女跟着前夫一起生活,多年来,这对子女对她不闻不问,不用说前来探望,连个隔空的电话关怀都是空谈。

在第二段婚姻中,她与丈夫之间并无亲生子女,而丈夫于2003年因肺癌离世,她与继子继女的关系也日渐薄弱,直至再无联系,胡女士便从此孤身一人。

胡女士不是上海人,但在那之后辗转来到上海,在此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胡女士也渐渐地在形单影只中步入了老年生活。

虽然饮食起居胡女士从来都是亲力亲为,但在岁数的增长下,身体条件明显大不如前。

逢2007年新春,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居民楼里在外打拼的住户也纷纷归来,其中包括胡老太的邻居。

两年前,或许胡老太的邻居成为了最后一个见过胡老太的人。

邻居回忆,正月初五,她出门倒垃圾,恰巧碰到了胡老太散步回来。

当时她看到胡老太脸色十分灰沉,头上也挂满了汗珠。

出于心善,便询问她是否有什么不适,胡老太表示自己胸有点闷后,便朝着房门走去了。

但当时能感觉到她的呼吸非常急促,身体也些许摇摇晃晃。

后来邻居仍惦记着胡老太,在为儿子煮馄饨的时候,特意多准备了一份。

可当她端着馄饨敲门时,家中却无人应答。

邻居便以为胡女士深睡了或者出门走亲戚去了,殊不知,胡老太早已猝死家中。

此时,在现场围观的二楼居民也有反映,前阵子他们闻到一阵阵令人作呕的恶臭,楼道里苍蝇也成群。

但他们考虑到一楼有人在养鸽子,鸽子粪便堆积,时常臭气熏天的。

而且居民楼附近是一处农田,农民浇灌的肥料发酵的气味也刺鼻难闻。

正是如此,种种合理的归因在他们的脑海中很好地解释了悬浮的臭味表象,就这样掩盖了一楼屋里待发现的真相......

2009年5月17日,殡仪馆专车前来拉走老人遗骸。

到达殡仪馆后,老人立即被火化,没有仪式,没有葬礼。十天过去,她的骨灰仍寄放在殡仪馆。

居委会回应质疑,称对老人离世不负有责任

上南路4265弄里,得知这件大事的人们,有人感叹,有人愤恨。

整整两年多的时间,胡老太便像是人间蒸发一般。

无奈的是,子女、邻里亦或是居委会等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一人来胡老太家探问过。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中规定了关于赡养老人的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记者周折的联系到胡老太亲生儿子,他做着白领的工作,不愿多说什么就挂断了电话。

这时有居民也开始提出质疑,既然胡老太儿女远走高飞,平日与她没有联系,邻居便习以为常地觉得她外出了并未深究。

而就在小区里维护老年人权益、给予老年人社会关怀的居委会去哪里了呢?

还有居民表示,胡老太家的水电费、物业费都是欠费状态,居委会难道长期不去了解老人为何逾期后也不缴纳,而物业也难道长期不进行上门催收吗?双方对独居的胡老太发生的意外不存在失责的问题吗?

闻讯而来的记者围在了小区,记者联系到小区物业。

物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片有一百多幢楼,赖账的人不计其数,我们也会上门催收,但多次敲门后仍无人应答的也占了大多数。

胡老太家从1999年开始就没有交过物业费,他们大概每过半年都会上门催讨。

但一直以来,多数时候都是碰不到胡老太的,物业了解到她做销售要出去跑业务,也理解了她的不着家。

大概是2007年的时候,胡老太曾间隔两次来报修过马桶和下水管道,物业公司工作人员都是随即上门帮忙修理。

提到物业费,胡老太便转移了话题,此后再去敲门就再也没有人回应了。

而居委会这边面对记者的采访,委员长表述道:小区2005年实施了独居老人平安报告制度,居委会对四十多位独居老人都有助老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联系与帮助,这些志愿者都是独居老人的邻居,基本每天都会和老人进行联系。

但受居委会“照顾政策”的独居老人,必须满足条文里的两个硬性条件。

一个是年龄需要达到六十周岁,这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标准;还有一个就是必须为上海户口,也就是说只有本地人才能享受这样的政策。

这位胡老太虽然已经59岁,身体状况也可能欠佳,但她不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所以不在名单里,居委会没有义务额外将她纳入照顾范围,因此也不存在什么失职的问题。

独居老人死于家中非特例,空巢老人仍需多方关怀

59岁的胡老太猝死家中已成为过去式,但再一次向社会折射出了空巢之痛,独居老年群体的未来要何去何从?

无独有偶,胡老太遗体被发现后的次年,2010年的1月21日,上海杨浦区凤城二村一位独居老人被发现死于家中。

据老人邻居称,在发现老人尸体前,也已有多日未见老人露面。

该独居老人今年70多岁,不会用手机,与邻居平日有所来往。

当邻居沈老伯连续多日敲其家门一直未有回应后,沈老伯赶去告知所属的控江街道凤城二村第一居委会,居委会随后通知了老人的女儿。

开门后发现老人躺在床上,电热毯还开着,但老人已经没有了气息。

时至今日,这样的子女失守形成的独居老人意外事故仍屡见不鲜。

2020年8月,上海长江西路通河四村小区,家住4楼的居民发现屋顶有血水渗漏。

警方赶到现场后敲门无人回应,于是联络其家属共同打开房门,而门内是摔倒在地的老伯,去世已有多日。

这位老伯已78岁高龄,老伴走得早,一直独居。

邻里称老伯性格比较倔强,与他人沟通不多,且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平日里身体状况不佳。

而老伯是有两个儿子的,且都居住在别处。虽然他们离家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但工作忙碌,极少来探望父亲。

2021年12月,上海虹口消防站的队员们接警,有人报警说隔壁独居老人,已经5天没有出门了。

消防员破门而入后,一股腐烂的味道弥漫。

据报道,警方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老人的儿子,老人儿子说父亲有高血压,他自己居住在远郊,平时不方便来看望。

相关人口统计,到2030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空巢独居老人的数量将会达到2亿多,占老人总数的9成。

诚然,中国迈向了中度老龄化社会,但一起又一起的空巢独居老人死前无人问津,死后无人知晓的事件发生,该如何照亮独居老人的“银龄”生活?

从根源讲起,最需要的还是子女耐心陪护与保持联系。

面对工作和陪伴父母的选择时,大多人生活在社会压力之中,身不由己。

但或许时常分享自己的生活,关心父母的近况,不需花费太多精力,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社会外围。也需提高分层分类提供适切服务的意识。

比如社区可以收集社会支持、居住环境方面的信息,并对独居老人的信息进行评估风险等级,分设高中低关注的服务对象,按照每周、每月、每季的跟进频率提供情感支持、健康维护、微心愿圆梦等服务,实现“全面照顾+重点关怀”,构建关怀型社区。

只有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同时到位,独居的空巢老人们才能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结语:

每一个个体都有衰老之时,我们又何忍心看到亲情冷漠的未来。

尊老敬老爱老,于社会来说,是和谐之源,于个人来说,也是道德之本。

在现代都市中,平衡快生活的节奏与赡养亲人的时间矛盾,寻回失落的亲情和感恩意识,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