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在“槜李”爆发战争,吴王阖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袭击,斩下一趾,失血过多而死。(点击查看《印山越国王陵 · 钩出了2500年前的“吴头越尾”》),其子夫差为父亲在吴都阖闾城西北的虎丘山修建了陵墓。《越绝书》也记载:吴王阖闾葬山下,经三月,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丘山最出名的当属“剑池”,在“别有洞天”的门洞旁,“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入门洞内,两壁石崖陡峭,拔地而起,夹成一池,南宽北窄,形似一把平放着的宝剑。

“剑池”得名源自一个传说,据说阖闾生前爱剑,其下葬时以“扁褚”“鱼肠”等名剑陪葬墓中,故称“剑池”。这与欧阳修所著的《艺文类聚》中关于阖闾葬于国之西北,十万人治冢,扁褚之剑,鱼肠三千在焉的记载相符合。

地方志还记载,秦始皇东巡以及吴大帝孙权,都曾派人到此凿石求剑。求剑目的,更大的可能是为盗墓。秦始皇挖坟掘墓,是泄吴越之地的天子气。孙权自不用说,他曾效仿曹操,盗掘王侯贵族墓葬,还派出亲信爱将前往南越故国追索赵佗之穴,最后意外盗发了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之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朝刘向所著的《论起昌陵疏》记载: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至于发掘时的场景以及墓内的情况,因无详细记述,不得而知,但越国人有足够的理由和实力盗掘阖闾墓。

1955年,为弄清剑池下隐藏的秘密,苏州市文保部门将池水抽干,在池底北端淤泥下发现了一个10米深的“人”字形洞穴,可容一人进入,尽头为一喇叭口,三块竖直垒放的长方形石板堵住去路,石板之间有铁栓卯合。由此可见,剑池应是人工凿成,为掩护阖闾墓而精心设计的,石板就是阖闾墓的墓门,门后肯定还存在巨大空间。但由于所推测的墓室位置,正好处于虎丘塔的正下方,发掘工作也就被迫中止。后来的几次清淤行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未能再向更深处探查!

虽然阖闾墓没有打开,但结合史料以及几次实地勘察,阖闾墓应该就在剑池更深的内部,至于墓内是否陪葬了3000把宝剑?这必须要等到时机成熟发掘之后才能证实。不过,阖闾墓确实属于一种春秋时期比较少见的崖洞墓,非常另类。阿常则认为,如果剑池的水不是有意蓄积来保护陵墓的,那么,阖闾墓很大可能性已被人挖开墓道进入了墓室,破坏了原始设计和结构,导致陵墓无法向外排水,长年累月积水成池!因此,我们不难想象,阖闾墓的内部此时很有可能就和曾侯乙墓一样,成了一座“地下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