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10月份,都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边是大一新生欢天喜地地开启自己的大学之旅,而另外一边则是毕业生,忙着准备秋招,想要把握今年最后一次求职高峰期。

但就目前的大环境而言,毕业生求职可并非一件易事,光是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高达1076万人,再加上还在求职的往届生,这个竞争压力的确是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即便是前路布满荆棘,同学们还是得勇往直前,努力投递简历,为自己争取机会,但有些时候,同样都是投递简历,为何有些同学几乎是百发百中,就算不能通过面试,也至少能够拿到面试机会。

而有些毕业生的简历,投出去之后,仿佛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你以为是你自己技不如人?但真实原因很可能根本不在能力上,而是在简历上。

毕业生投简历如石沉大海?资深HR坦言,这3类简历基本会直接略过

其一,排版格式很乱或者很花哨。这类简历,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无法让HR第一时间发现重点,要知道HR,尤其是大企业的HR,每天要筛选很多简历的。

可能给到每一份简历的时间不过就是几秒钟,错过了黄金几秒钟,还没有入HR的眼,可能这份简历就从HR的世界直接路过,而毕业生则是又失去了一个宝贵的求职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耍小聪明的简历。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有些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履历可写,所以就自作聪明写上一些看着高大上,但其实毫无含金量的证书或者名次等等。

甚至可能还有同学把“2006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和“2008年感动中国特别奖获得者”写在简历里,以为自己很幽默,其实这样的简历HR看到只会觉得,毕业生态度不好。

其三,内容复杂冗长,找不到重点。这类简历可能毕业生自己做出来之后,还会觉得很满意,觉得自己的履历很精彩,一定会取得HR的青睐。

但现实是,内容复杂冗长,很容易让HR找不到重点,也容易让学生的一些有含金量的荣誉被错过,同学们其实可以适当地删减一些含金量不高的证书和履历,只保留精华,反而会更加亮眼。

大学生求职要注意细节,但更要靠“真本事”取胜

制作一份精良,有诚意的简历固然重要,毕竟能不能拿到入场券就靠简历了,但有了入场券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想要真正拿到offer,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真本事”。

首先来说,企业最看重的自然是能力了,但这个能力可不仅仅是专业能力,企业往往会更加看重毕业生的言谈举止,来判断毕业生的情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面试的时间还是很短暂的,所以HR在考察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时,一般会选从证书入手,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一直在鼓励大学生在学校里,多备考一些证书,因为证书是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最直观的一个体现,所以考证这件事,不容忽视。

而情商的考察,其实有时候就是简单的几个对话,就能让HR感受到,毕业生是否真的适合这个岗位,所以大学生在大学里,也不能还傻傻地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多锻炼自己社交能力,统筹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面对求职,一定要注重心态,心态一崩机会很可能就悄然溜走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就算大学生再优秀,都不能适合所有的企业和岗位,所以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先做好失败的准备,不要被失败打击,反而应该从失败中寻找经验,为下一次成功做好准备。

欲速则不达,当毕业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开始争取就业机会时,很多毕生的内心都是非常焦灼的,生怕自己会被剩下,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就非常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但大学生的应届身份是非常宝贵的,一旦失去,可能就意味着毕业生和很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无缘,所以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同学们千万不要盲目,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调整好心态,不急不躁,才更容易和心仪的工作实现双向奔赴。

笔者寄语:

按照现在的大环境来看,毕业生求职确实不是一件轻松事,但事在人为,千里马总有遇到伯乐的那一天。

话题讨论:你有什么建议想要送给现在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欢迎留言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