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幸参与了曝光1994年发生在河北的“猪毛水酱油”事件,2002年又经历了酱油的广东标准和国家标准之争……

因喝涂料引起的VOC标准问题,因羽绒服鹅鸭大战,相关行业协会都把我视为不受欢迎的人。而调味品协会恰恰相反,居然还请我去上海培训讲课。

一次吃饭,我对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卫祥云说:没少给您添乱。

卫会长马上打断:添什么乱?秦全耀,你促进了行业进步!

事情追溯到1993年,北京晚报于斌记者参加了珍极酱油一个发布会,出门打瓶盖时用力过猛酱油洒了一地,特别香,特别香,香味直窜。于是他把我介绍了过去。

我提出连打三次“泄密系列”三次报眼广告,用讲故事的方法普及中国第一条180天全封闭科学控制生产的珍极日式酱油生产线……

当时订报眼广告一次一万元,特别难订,还连续三天。多亏了特别热心的郭晋丽记者。

报眼广告登出后,效果很好,于是开始了和珍极的合作,没有任何协议,一直沿续了十好几年,直到退休,直到今天,友谊如前。

北京朝阳门外十里堡往北一拐的一条小街里,住着中国酱油界的泰斗人物包启安,其1940年毕业于日本岩手大学农艺化学科,原轻工业部高级工程师,著有《酱油酿造》、《酱油科学与酿造技术》等作品。

1994年,他巳经74岁了,却有声有色地给我讲了一个有关中国酱油的真实故事:五十年代统购统销,粮食不够,如果老百姓吃不上酱油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于是强令几天生产出过去六个月发酵的酱油,从此中国酱油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媒体反而大唱科学奇迹的赞歌……

2003年非典过后,我又一次见到了包先生,他还是那么健谈。他说:老百姓太相信广告了,根本不懂得去看说明,选酱油氨基酸态氨含量最重要!越高越好。

他还说:老百姓傻呀,万物生长靠太阳?好酱酒不是晒出来的,难不成太阳充足酱油就好,阴天下雨没了太阳呢?中国消费者什么时候才能会用讲科学的脑袋思考。

包老先生是辽宁朝阳人,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接触的几个朝阳朋友像张锦力、戴立权都和包老一样,说起话来总是忘我地投入到手舞足蹈 。

网友[长安老稼娃]发声说:“希望海天酱油标准之争别演化成一场反科学的闹剧。”

大家都希望张林先生说几句,毕竟是曾经中国酱油标准的起草人,第一条中国日式本酿造酱油生产线的开拓者,又主持了与日本龟甲万酱油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还曾经是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调味品协会秘书长白燕和张林(右)

张林先生很快就就有了回复:对海天酱油双标问题聊几句个人看法:

1.所谓双标是指海天公司出口日本的酱油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而国内销售的酱油加入了食品添加剂。这个结论有误。事实上,海天公司国内销售的酱油也有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出口到国外(例如美国)的酱油也有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

2.酱油品质的优劣,不能以是否添加了食品添加剂为衡量标准,而应在食品安全基础上,以是否满足食物调味需要为标准。有食品添加剂不等于不安全。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一位食品专家这样写道:如果没有了食品添加剂,熟肉制品、饼干糕点、各种饮料都无法生产,实际上,没有了食品添加剂,几乎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将无法存在,甚至连餐馆都无法经营……不说餐馆了,连胡同口的早点摊都没法经营了。比如豆腐脑,必须要有“凝固剂”,不管是石膏、卤水还是更新的“葡萄糖酸内酯”,都是食品添加剂。

总之一句话,没有了食品添加剂,不但没有了高度发达的现代食品工业,也一样没有了老百姓高质量的现代生活。可持否?管不了别人,反正我受不了,还活什么劲呀?一天也无法忍受。

出门扔垃圾,请不要把孩子一起扔掉。秦爷以为,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过头,防极左也要防极右。一句话,食品添加剂不都是阶级敌人,不都是地富反坏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