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篇关于陈丕显与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擦肩而过的文章。文章说在党的十二大前,中央拟任命陈丕显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为中央政法委书记。余秋里得知后,认为自己对政法工作不熟悉,想重回军队工作,然后请老战友王震向邓小平反映,使自己与陈丕显对换,即陈丕显任中央政法委书记,自己任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和邓小平同意了。这篇文章影响较大,在好多媒体和新闻网站甚至人民网都刊登过。后来《余秋里传》的作者及余秋里的秘书和身边工作人员否定了余秋里找王震向邓小平反映这一情况。当然最后余秋里还是出任了总政主任。那余秋里为什么能出任总政主任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他们的革命经历和对军队工作的熟悉程度。余秋里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有非常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而且在军队政治工作上有重大建树。余秋里是开国中将,是著名的独臂将军,曾经担任过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余出身红二方面军,革命战争年代相继任团政委、旅政委、军政委,他与贺炳炎率领部队英勇作战,取得重大战果。他尤其擅长政治工作,其总结的以诉苦和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取得很大成绩,受到毛主席和中央的高度评价,并向全军推广这一重要。建国后,他继承发扬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于大庆油田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正因为他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善于打开工作局面,所以中央和毛主席对他非常器重,在出任总政主任前就已经担任了重要职务,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是任职最高的一位中将。陈丕显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从事共青团、革命根据地建设、战争后勤物资保障以及支前工作等,建国后,一直在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苏南区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虽然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纵队政委、兵团政委,但工作重心在地方,较少参与作战指挥。所以,陈丕显对军队工作、军队高级干部不是特别了解和熟悉。

二是解放军的历史沿革和代表性。从十二大产生的中央军委领导名单看,军委主席和副主席分别为邓小平和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以及杨尚昆。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由军委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负责处理。杨尚昆兼任秘书长。副秘书长有余秋里、杨得志、张爱萍、洪学智,他们分别兼任总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长、国防部长、总后勤部长。仔细分析名单可以发现,余代表红二方面军和第一野战军,杨代表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华北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杨苏纵队,1947年转隶华北野战军的前身晋察冀野战军),张代表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和第三野战军,洪代表红四方面军和第四野战军。张爱萍与陈丕显均属陈毅、粟裕统率的三野,显然不能让两个出身三野的人同时出任军委副秘书长。必须考虑解放军的历史沿革和代表性,所以,只能一个人出任。张爱萍是开国上将,革命战争年代是一员英勇善战的虎将,建国后一直领导国防科研和尖端武器研制工作,与军队有密切关系。因此,张爱萍代表三野出任军委副秘书长。余秋里虽是中将,但在四位军委副秘书长中排名第一,比其他三名开国上将排名要高,主要是他已经连任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杨得志从十二届才进入政治局,而张爱萍和洪学智仅是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