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张连钢:写就智慧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

今天的《二十大代表风采》,带您认识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张连钢。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不久前,张连钢和团队自主研发的全新智能管控系统,让港口实现生产资源、计划调度和作业控制的无缝衔接,第九次打破了自己保持的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年,张连钢受命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筹建项目组组长,当时码头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 张连钢:我们到国外去考察学习,确实是体会到了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那种感觉。

张连钢带领团队开始自主攻关,召开了三千多次的专题分析会,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肺癌手术后的他依然强忍病痛坚持在攻关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 张连钢:因为你是党员,你是国家培养的人,国家需要你就得站出来、冲上去。

2017年5月,张连钢和团队仅用国外建设周期三分之一的时间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之后,通过二期改造建成全球首个“氢+5G”的绿色自动化码头;如今,正在推进的三期工程将进一步抢占全自主智慧码头建设的制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 张连钢: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更高的形态来不断探索、迈进。在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港口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

坚持自主创新 掌握关键技术(二十大代表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连钢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现场。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张连钢今年62岁,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大学毕业后,张连钢进入青岛港务局机关工作。1983年,青岛港组织第一个集装箱泊位建设,对码头建设一线心驰神往的张连钢主动请缨,一干就是几十年。

2013年,青岛港集团党委决定启动自动化码头建设,张连钢既懂集装箱技术和自动化控制,又懂生产业务,成为筹建组长的不二人选。当时他正处在肺癌术后恢复期,带着重病之躯勇挑重担。

“那时,建设自动化码头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被西方实行技术封锁。”张连钢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

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张连钢带领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召开了3000多场技术研讨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

为加快科研进度,张连钢和团队搬进在海边临时搭建的集装箱简易房里,白天查看施工进度、解决问题,晚上在简易房里攻关科研项目……最终,团队成功攻克了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破解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还研发出了能够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的机器人、恶劣天气“一键锚定”轨道吊等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运营,成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首船作业中,平均装卸效率达到每小时26.1自然箱,创下当时世界最高纪录。

虽然一期项目成果丰硕,张连钢却并不满足。二期建设时,他坚持把“氢+5G”作为主攻方向,带领团队梳理出1329项攻关课题,升级核心系统197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仅1年半,二期工程5G智慧码头就投产运营。

“青岛港还有更多传统码头需要升级改造,任务非常艰巨。”如今,刚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的张连钢仍然奋战在码头建设一线,为自动化码头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