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一座崭新的纪念碑在江西省萍乡市人文公园拔地而起。

纪念碑的中央,雕刻着一位烈士的半身雕像;雕像的两旁,镌刻着萍乡籍原中顾委委员孔原手书的一幅二十六个字的挽联:“志未酬身先死碧血赣江滔滔泪,名终正魂幸归清波萍水汩汩情”26个大字挽联。

这座纪念碑是江西省萍乡市为缅怀革命烈士张国庶夫妇而建的。1930年7月,张国焘的同胞弟弟、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张国庶与担任江西省委妇女部长的妻子晏碧芳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萍乡。

由于受到张国焘影响,加之当年的档案材料缺失,张国庶与晏碧芳这对革命伉俪牺牲的真相,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才真相大白。1986年11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张国庶和晏碧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张国庶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一个书香世家。他有两个哥哥,大哥叫张国焘,二哥名叫张国燕(刚成年时便因车祸去世),张国庶在家排行第三。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张国杰。

张家是一个殷实富足的仕宦家族,张国焘曾在《我的回忆》中回忆说:“我家可说是诗书之家,历代多是读书人。

大屋里住着祖父一辈六房人家,每家都有收五百担到一千担租谷的土地,因此也可以说是地主乡绅之家。

我祖父这一辈六兄弟中,有四个是可以戴顶子穿补服的。其中两个是由正途秀才出身,另两个则是捐班出身。

到我父亲一辈,因科举开始废除,多数人逐渐转入新式学校。我父亲是在满清最末一届的省试中判取录的拔贡,是有所谓“功名”的乡绅。”

张国焘的祖父名叫张恩泮,是清朝的贡生,曾通过花钱捐官,得到过一个“奉直大夫”的虚衔。张国焘的父亲张觐珖,字鹏霄,同样是清朝的贡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和父亲张恩泮相比,张觐珖的这个贡生的水分要少得多。因为他是贡生中的“拔贡”,张恩泮是贡生中的“例贡”。两者的区别在于“例贡”是靠钱买来的,拔贡则是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等生”。

张觐珖考上贡生后,看到清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因此不愿去考科举做官,而是又考入浙江宁波法政学堂,成了一名法律界人士。

在宁波法政学堂学习期间,张觐珖的成绩非常优秀,1909年学校呈送清政府的《学部奏覆核浙省宁波法政别科毕业试卷循章请奖折》中,张觐珖的名字就出现拟表彰学生之列。

张觐珖从宁波法政学堂毕业之际,恰逢辛亥革命发生,清政府被革命党推翻了。据民国萍乡县志《昭萍志略》记载,张觐珖在这时以宁波法政学堂高材生的身份,被聘为浙江高等审判厅推事。

不久后,张觐珖升任象山县知事,在象山任上,他建设了多所学校、桑林和工厂以及罪犯习艺所,并因政绩突出获得了一枚北洋政府发放的“金牌单鹤章”。

张觐珖主政象山时,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府制定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民众深受其苦。

象山本就是个山多田少,地瘠民贫的地方,但上司仍要张觐珖对穷苦百姓收取各式苛捐杂税,张觐珖愤而辞职,回到了老家,将精力放在了几个儿子的培养上。

二、

1916年7月,张觐珖的长子张国焘得知他一贯崇拜的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一职后,向父亲提出想报考北京大学,得到了张觐珖的积极支持。

张国焘后来回忆说:由于考虑到自己的外文基础不够扎实,父亲还建议他先到上海去补习一下英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二叔张觐璪的帮助下,张国焘来到上海,认识了革命党人叶伯衡。从那时开始,他开始和革命党人有了最初的接触。

考入北大以后,张国焘接受到了新文化的洗礼,并在五四运动中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

随后,他在1920年10月加入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1921年7月举行的一大上,张国焘当选为中央局成员,成了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

对于张国焘的选择,张觐珖并不赞同。从北大时期开始,张家父子两人通过书信展开了一场各执己见的辩论。

为了让张国焘收心,张觐珖还想用给儿子说一门亲事的办法,让儿子回到自己身边,但这个想法仍然遭到了张国焘的强烈反对。眼看着儿子与自己渐行渐远,这对父子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

1928年,张国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正式进入中共的最高领导层。

1931年,张国焘任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在鄂豫皖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给党和红军带来了重大损失。

1935年6月,张国焘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进行了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失败后灰溜溜地来到了延安。

中央为了教育和挽救他,给了他改正错误的机会,但张国焘却执迷不悟,于1938年4月利用祭黄帝陵之机叛逃,投靠了国民党,成为可耻的叛徒。

全国解放后,张国焘先是移居香港,后又移居加拿大,于1979年死于加拿大的一家养老院,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

三、

张国庶是张国焘的三弟,比张国焘小八岁。1922年,17岁的张国庶考入萍乡中学时,正好遇上萍乡安源路矿工人在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罢工。

这场大罢工在党的领导下,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声援,终于迫使安源路矿当局答应了工人的条件,取得了重大胜利。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也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张国庶从小就深受张国焘的影响,思想上一直追求进步,在罢工期间,张国庶和同学孔原等人一起,积极参加了声援安源路矿大罢工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原的父亲是个理发匠,家境比较贫寒,从小在姑父家里长大。 孔原的姑父是安源煤矿工人,所以孔原对矿工的苦难生活感同身受。

孔原和张国庶是同班同学,也是一对好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后,孔原的表哥童水生表现得很活跃,经常将工人俱乐部的宣传品带回家给孔原和张国庶看,两人也因此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1924年秋,孔原和张国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四个多月后又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遭到反动派查封,许多共产党员被敌人逮捕,白色恐怖弥漫在萍乡上空。张国庶和孔原积极组织学生罢课,遭到反动派的通缉。

1926年冬,组织上派张国庶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张闻天、杨尚昆等人成了同班同学。

1929年,张国庶从苏联学成回国后,化名周之德,在上海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 在此期间,张国庶与共产党员晏碧芳结为伉俪。

不久后,中共江西省委由于叛徒出卖而遭到破坏,省委书记汪建华等领导同志惨遭敌人杀害。

中央经过研究决定任命张国庶为新的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去江西统一领导江西的党组织,并在江西组织农民和工人,配合红军攻打南昌、赣州等城市,在江西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张国庶来到江西后,江西各地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革命的星星之火迅速发展为燎原之势。

在他的领导下,江西省委同意了毛泽东的建议,将赣西、赣南二特委合并,成立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还通过关系为中央苏区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报,甚至还通过内线,弄到了挂在蒋介石南昌行辕里的一张军事地图。

四、

张国庶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蒋介石下令务必将“共匪头子周之德”捉拿归案。

1930年5月,国民党特务在九江抓获了中共江西省委交通员庞云飞和王立生,两人随即叛变。供出了江西省委领导人的住处等情报。

时任国民党南昌卫戍司令的张辉瓒立即命特务带着叛徒庞云飞和王立生上门搜捕。5月27日,省委书记张国庶、秘书长徐荷云、组织部长叶守信、妇女部长晏碧芳等50余人先后被捕。

张国庶被捕后,国民党得知此人是共产党的江西省委书记,又是张国焘的亲弟弟,以为钓到了一条“大鱼”,于是对张国庶许以高官厚禄,对张国庶承诺:只要肯公开发表一个脱离共产党的声明,不但可以保证他的生命安全,还会给他安排一个中将参议的职务,享受荣华富贵。

面对敌人的劝降,张国庶不为所动,对那些说客理都不理。叛徒庞云飞、王立生亲自带着美酒佳肴到牢里“看望”张国庶,张国庶抄起凳子便打:“你们这两个叛徒,还有什么脸面来见我?

我绝不会吃你们带来的酒菜!我张国庶最恨的就是你们这些软骨头,你们当叛徒总有一天要受到人民的审判,将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

敌人见软的不行,马上给张国庶锁上沉重的脚镣铁链,连续几天对张国庶进行所谓的“突审”。

在审讯中,敌人把能想到的酷刑都在张国庶身上用了一遍,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签刺指甲等酷刑轮番使用,张国庶几次在受审中被敌人折磨得昏死过去。

虽然受尽酷刑,遍体鳞伤,但张国庶从来没有向敌人屈服过,始终严守党的秘密,没有出卖任何一位自己的同志。

见张国庶软硬不吃,敌人又对他的妻子晏碧芳动起了脑筋。敌人告诉晏碧芳:“只要你能劝你的丈夫脱离共产党,我们保你夫妻二人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你一个女人,为什么要这么犟呢?”

敌人的种种劝诱,全被晏碧芳拒绝。敌人又想出了一条歹毒的“攻心计”,故意在审讯张国庶时,将晏碧芳带到审讯室的窗户边,让晏碧芳看到敌人对张国庶用刑的场面,想吓倒晏碧芳。

敌人没想到的是,看到丈夫受刑后的血肉模糊身体,晏碧芳这位女共产党员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更激起了她对敌人的痛恨。

她怒目圆睁,怒斥敌人 :“你们这群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的狗特务,将来一定没有好下场,我的同志们一定会为我们报仇的!”

见张国庶和晏碧芳始终坚贞不屈,恼羞成怒的张辉瓒于1930年7月5日,将张国庶装进麻袋沉入赣江,晏碧芳则被敌人砍去头颅,“暴尸三日”。

更为卑劣的是,敌人还在张国庶牺牲后,伪造了一份脱党声明,刊登在1930 年 7月 18 日至 23 日的《南昌新闻晚报》第八版上。

正是敌人的这个卑劣举动,让张国庶烈士的牺牲蒙上了一层迷雾,长期蒙冤于九泉之下。

五、

1985年,张国庶的老战友、原中顾委委员孔原回萍乡探亲时,得知了张国庶仍然没有被评为革命烈士的消息。

孔原一开始还不相信,于是找到萍乡市有关方面询问此事,发现张国庶果然至今仍然没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孔原大为震动,当即严肃地指出:"张国庶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为这些牺牲的同志说句公道话!"

从萍乡返回北京后,孔原把这件事向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同志进行了汇报。

杨尚昆与张国庶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对张国庶的情况非常了解,知道张国庶当年是被组织上派到江西,用“周之德”的化名工作的。

杨尚昆当即指示孔原:“张国焘是张国焘,张国庶是张国庶,我们党历来是实事求是,孔原同志,请你去查一下张国庶同志的牺牲经过,如果真的是为革命牺牲的,我们应该为张国庶同志正名,恢复名誉!”

在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冯文彬的帮助下,孔原在我党一张1930年8月25日发行的《红旗日报》上,找到了一篇《残酷的白色恐怖》为题的文章。文章记录了张国庶的牺牲经过,并褒扬了张国庶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冯文彬是一位党史专家,很快,他又找到了一份1955年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和贵阳市人民法院对反革命分子叶守信的起诉书。

这个叶守信当年曾在张辉瓒手下的南昌卫戍司令部侦稽队长,参与过对张国庶的审讯。在起诉书中,叶守信交代了他曾参与杀害张国庶的经过,并指出张国庶牺牲后,是被他和其他几个特务用麻袋扔进赣江的。

顺着叶守信这条线索,冯文彬又在厚厚的档案中找到了一份当年国民党南昌卫戍司令部向蒋介石邀功的文件——《在九江破获江西共产党机关之经过》。这份文件清楚地记载了张国庶在被捕后,没有供出任何敌人想得到的东西的事实。

至此,张国庶牺牲的真相彻底大白于天下。张国庶牺牲后,之所以长期没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主要是敌人伪造了一份张国庶的《脱党声明》,公开刊登在国民党的报纸上,迷惑了不少不明真相的同志。

经过大量调查取证后,孔原于1986年7月向杨尚昆汇报了调查结果,证明了张国庶从被捕到牺牲,都没有交代过任何党的情报的事实。

在杨尚昆的关心下,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11月20日追认张国庶、晏碧芳夫妇为革命烈士。

六、

张国庶与晏碧芳生过一个名叫张光怡的儿子,在他们去江西工作前,将这个孩子托付给了在上海的叔叔张觐璪。张国庶与晏碧芳牺牲后,张觐璪将张光怡抚养长大。

张光怡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印刷系,张国焘叛变后,在南京找到了张光怡,让这个侄子帮助自己编辑和印刷一些反共的刊物和文章。

解放前夕,张国焘在逃离大陆的时候,把张光怡送去了台湾。九十年代末,张光怡在台湾去世,但他的儿子张东平仍然健在,九十年代张东平还曾回江西老家探亲,并看望了当时还在世的叔爷爷张国杰。

作为张国焘和张国庶最小的弟弟,张国杰的性格比较老实,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

虽然在大革命时期张国杰也曾受两个哥哥的影响,为革命做过一些工作,但大革命失败后,张国杰被国民党疯狂捕杀共产党人的行为吓坏了,从此便专心在家务农,再也不敢提“革命”二字了。

张国杰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但“张国焘的弟弟”这个身份,也曾给他带来过不少麻烦。

1995年,张国杰因病去世,享年84岁。

据说在临终前,他曾对自己的几个儿女留下了以下的遗言:“我们几兄弟中,你们国焘大伯的结局叫人痛心,国庶二伯才是我们家的骄傲。我一辈子没干过什么大事,但也没遭过什么罪,感觉还是当个农民踏实!”

参考资料:

象山县委宣传部《今日象山》官网:《张国焘家族与象山》

黄爱国:《张国庶夫妇追认革命烈士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