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我国航天员队伍又要扩大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后续飞行任务需要,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近期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记得1995年的时候,我国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并着手开始选拔航天员。

航天员这个职业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令人崇敬。但想要成为航天员,也必须要具备与之匹配的惊人素质,以及无数的艰苦训练。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航天员会面临一系列高风险和极具挑战性的职业活动,工作环境特殊、职业技能复杂、飞行任务艰巨、危险性大。因此,航天员在身心素质、知识储备、技能、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方面,都是选拔过程中考察和训练的关键。

首先,航天员的年龄要在25岁~35岁之间,太年轻不够成熟,年纪太大的话培养成本太高,没服役几年就退役了;

其次,身高要在1.60~1.72米之间,太高了不仅不便于施展手脚,而且体重也会更高,大幅提高火箭发射的成本要求,因此航天员的体重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在55~70公斤之间;

而且航天员需要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保证其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因为航天任务中会涉及很多专业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航天员必须是歼击机或强击机的飞行员,飞行时间不少于600小时,且飞行成绩足够优秀;

除此之外,航天员还要满足没有吸烟和酗酒的习惯、最近3年的体检均为甲等、无等级事故、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等方面的要求。

而且,关于航天员选拔,还有一些看起来比较奇怪的规定,比如网上经常提到的航天员不能打呼噜。这一点足够博人眼球,因此许多媒体都喜欢拿这个话题吸引大家关注。不过,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大的误解!

实际上,这一点也没有那么绝对,完全不打呼噜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只要足够轻微、频率足够低,也是可以入选的。而且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打呼噜的问题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比如陈冬在一次讲座中就明确表示:“我们肯定也会打呼噜的。”另外王亚平在一次采访中也被问到自己的队友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会不会打呼噜的话题时,她就开玩笑地说:“这不算秘密吧。”话外音就是他们会打呼噜。因此,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很多媒体都把航天员不能打呼噜的话题一提再提,而且用词如此不严谨,很容易引起公众误解。

不管怎么说,航天员的选拔标准确实非常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选拔之后,还有更加严格甚至可以说是恐怖的训练。

关于这些训练,相信大家都在网络或者电视上看过,比如离心机的超重考验、压力试验舱内的缺氧耐力检测、抗晕能力、抗噪音和振动侵扰的能力、心脏负荷能力以及下体负压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考验。可以说,太空中可能出现多么危险的情况,他们就要经历多么艰苦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成为航天员,不仅要有后天的坚强意志和刻苦训练,更是要有身体天赋。总而言之,就像航天员总教头黄伟芬说的,“航天员选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千挑万选”。直到今天,全世界也只有我国、美国和俄罗斯具有独立完整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系统。

以第一批航天员的选拔过程为例,在1506人中,仅仅在体检中,就有接近一半的人被淘汰,只剩下886人进入下一轮。在一系列的复选检查之后,只剩下30多名候选人有资格进入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接受特殊生理功能检查。在上述恐怖训练之后,只有14人入选了我国首批航天员(其中吴杰和李庆龙是以航天员教练员的身份加入的)。

到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中,又有了刘洋和王亚平这两位女性航天员。我们多次介绍过,女性航天员在选拔过程中面临的标准和男性是一致的,可见她们的素质也非常强大。

2020年10月,我国又从大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选拔出18名预备航天员,包括7名航天驾驶员、7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其中一名是女性。

有人可能要抬杠说:百里挑一而已,比国考入选率高多了。但是要想想,这1506人已经是全国的精英了,每一个人本身就是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早就已经通过了比万里挑一还难得多的选拔。在这里还要优中选优,可见航天员的各方面素质有多么卓越。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的深入以及每一次任务的不同,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或许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员的要求也会有所降低。

同样的,本次选拔的12~14名航天员中,不仅有航天驾驶员,还有航天飞行工程师以及载荷专家5~6名,其中载荷专家有2名左右。所谓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是在从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中选拔,载荷专家在从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这一次选拔中,我国还首次在港澳地区进行载荷专家的选拔。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计划,本次选拔将会在大约1年半之后完成。

我们知道,2030年左右,中国将尝试进行载人登月的壮举,未来更是要建立供航天员常驻的月球国际科研站(也就是俗称的月球基地)。可以说,这一批航天员未来很有希望去月球执行任务。

第一批航天员中,已经有李庆龙、吴杰、陈全、赵传东、潘占春五个人退役,另外像杨利伟、费俊龙、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聂海胜、张晓光、刘旺和邓清明,也都是“60后”,等到载人登月的时候都超过60岁了,我们确实需要一批更年轻的航天员补充进来。可以说,这些航天员都是我国未来登月的中流砥柱。

未来,他们还有望执行更加艰难的太空任务,比如前往火星。相信我们的航天员会始终保持强大的个人素质,为祖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