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庆节放假前我遇到一个问题,神经衰弱

诊断。

神经衰弱,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大脑发“”,头脑不清晰、一片空白,别人前脚刚刚说完的内容,后脚立马就忘了,大脑功能彻底失调,就是我想用脑,但是大脑却停业、打烊了。

我之所以感触会这么深,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差异明显。自从开始写作输出以来,我需要不停地搜集和消化知识、不停地观察和给自己提问题、不停地分析和论证问题,依赖大脑进行思考整合,形成一篇文章。

大脑一直正常运转,所以当大脑不转时,之间的差异感异常强烈。我好像突然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两眼虽然睁着,但空洞茫然,对身处的这个世界完全无感,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认知为零。

这并不是用脑过度,所谓的用脑过度,是你感觉累着了。大脑在进行特别烧脑的超负荷运作时,你会感觉脑子不够用,像是努力在用小马拉大车,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大脑就累垮了,再也不想去思考任何事情了,只想休息。

用脑过度的体验是一种酸胀和头疼。

可以这样理解,肌肉在剧烈运动时,因为血液供应不充分,肌肉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和能量,于是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代谢,葡萄糖分解为乳酸,运动的时间越久或越为剧烈,乳酸积累就越多,人就会感觉到肌肉酸痛

过度用脑的原理一样。大脑在剧烈思考后,也会堆积大量的废物等待代谢,需要睡觉时才会分泌的脑髓液去清洗大脑中的这些垃圾和污垢。

用脑过度的表现是一种酸胀和头疼,而神经衰弱,是一种空洞、茫然和“懵”;用脑过度,睡意会特别浓,睡眠时间特别长,甚至嗜睡;而神经衰弱,你会睡不着、睡不沉、多梦,早醒。

神经衰弱不是累,是可能你什么都没干,大脑已经不工作了,你只想让大脑正常点,只是想唤醒脑袋,却发现自己做不到。事实上,你越是想“使劲”唤醒脑袋,你越是会失败,而且越努力越焦虑,结果越是会背道而驰。

二是久病成医。作为一个长期都觉得自己精神和心理有点问题,特别敏感、情绪化、情感又特别丰富的人来说,我一直都好奇自己的心理或精神上有什么障碍。经常体会到的那些痛苦、情绪低落、心理疲惫和无能为力,并不是单纯臆想,是确确实实的精神折磨和内耗

为了弄清问题的根源,然后进行自我疗愈,我一直在不停地翻阅心理和神经科学方面的书,想找到真正能解决自身问题的正确答案,所以,在常年跟自己的内心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久病成医,这次神经衰弱刚入驻不久,我就大体辨识出了其模样。

病因和疗愈。

长久以来,医学将那些查不出具体病变,却有明显症状的,诸如:失眠、头痛、心悸、乏力、胃肠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焦虑、恐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的症候群统称为神经衰弱,又称之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病因是各种因素引起大脑神经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就像一个橡皮筋被长时间过度拉伸,无法复原了。身体也一样,一旦压力和紧张在时间和强度上超过一定的度,就丧失了复原能力。

我的紧张,源自于对时间不足的焦虑、对成长速度太慢的焦虑。对我来说,似乎浪费一分一秒,都是一种罪过。这种过度、毫无人性的苛责,变成了一种负担,我想慢点,但心里着急,不出所料地又一次被热豆腐使劲地烫到了嘴。

事欲速则不达,心越急则事越艰

人与人真的是有区别的,对于某些高标准定位的人,挑战是一种激励和动力,但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负担,如果不能达到预期,与其自我折磨,不如降低期待

其次,自从写作以来,我感觉这是一种能为整体创造价值的途径,可能是我为数不多,能通过不断刻意练习,做得越来越好的事,于是时间和精力尽可能的铺在这件事上,对于社交活动越来越抵触。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但从小就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要多与外界接触、多去社交,自己也很听话,一直努力地在向外发展,毕竟社交价值也是一种奖励,谁会讨厌别人的喜欢和相聚时的欢乐呢。当我真正弄清内向和外向的区别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逼迫自己走一条并不擅长的路。

不管以什么名义,毁灭个性的做法就是专制。——穆勒

什么是内向?对内向的正确理解是,一个人更喜欢向内探索,能更多地从独处中获得能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个偏内向的人。

并不能因为一个人看起来“性格开朗,善于表达,很会说话”,就认定他是一个外向的人,而依据是他能否从各类人际交往的活动中放松、获得能量。相反,内向的人也不是所有聚会和活动都不喜欢,也不是不能侃侃而谈,但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是一种损耗,在参加完这些活动后会出现心理疲惫,需要独处来休息和恢复。

在与人交流中,内向的人会反复掂量一句话是否合适,总会下意识地留意别人的反应,所以总是神经兮兮,精神紧张,有意识的训练可以缓解,但不能根除。

因此,内向的人更倾向于独处,让自己放松,而且要保证独处的时间要比参加聚会活动交流、交谈的时间多,经常处于一个“独立空间”之中,保持安静,才能保证自己的能量充沛,因为内向的人在独处时,才是彻底放松的状态

同时,内向的人在独处时才能更好地思考,所以在很多面对面的交流时,总会觉得自己当时发挥得不好,很多白天经历过的情景,很可能会在夜晚独处时一一重现和细细思考。

我就是在对时间的紧迫感、社交压力和身体疲劳的多重打击下,神经衰弱、大脑宕机了。

明确病因,就像知道雷区中的地雷掩埋的确切位置,所以排雷效率就会高很多,对我来说,就是独处和彻底放松,对于任何习惯性紧张、和压力较大的人,都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和“冥想”的方式,让自己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

从自己的这小段经历,我想谈下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和问题。

精神偏见。

现代社会,每个人对自己的精神问题存在着一种不可理喻的偏见。

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有着本质性的相似性,都会令人痛苦,但是人们对于两者的认知程度处理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人们对待自己的精神问题,有以下特点:

一是认识不足。所谓精神疾病,就是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大家似乎都理解,但是却认识得特别抽象,具体化地深扒一层,看看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症。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弛、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思维插入等。

·注意障碍,包括主动注意障碍和被动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智能障碍,分为先天性智能能低下,后天获得性痴呆。

·情感障碍,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悲、忧等的体验和表情。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激动,迟钝、淡漠、倒错、恐怖,矛盾等。

·意志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减退、缺乏、倒错、矛盾、木僵、违拗以及动作刻板、模仿、作态与行为怪异等。

注意,以上都是精神疾病的症状你曾自以为自己记忆力不好、情绪化严重、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不强,可能是,是器质性的疾病,并不仅仅是缺乏方法和自制力导致的。

举个例子,A、B、C三个人都明显感知到自己记忆力差,但A的问题是方法性的,他根本就没有采用符合大脑记忆规律的有效记忆方法;B的问题是生理性的,就像有人天生腿长,有人天生腿短,腿短可能跑起来会处于劣势;

但C的问题是病理性的,就像腿很长,但是缺钙,一跑就抽筋。A需要学习方法,B的记忆问题可以通过承认短板,想办法绕过短板,甚至是采用更为灵活的办法——改变目标,即找到和自己真正匹配的目标并开始享受新的征程。

假设A和B可能不需要特殊处理和人工干预,但是C必须得到治疗,补钙!病是需要适当干预和治疗的,这是常识。

事实上,太多无辜的C被自己和他人错误归因到A和B原因上了,“我这个人天生记忆力就不行”,“他从小就跟没脑子一样”,这都是在强调生理和遗传性因素。

像很多儿童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患病率一般报道高达3%-5%,也就是100个儿童中就有3个疾病患者。这些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想学,而是存在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就像得了“重感冒”一样,用不上劲,注意力难以持久保持,容易分心、发愣走神。很多家长不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不是去给孩子治病,只是一味地怪罪和埋怨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丢三落四、经常忘事、不注意听讲、特别冲动,这种行为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给孩子添堵、火上浇油

荣格曾说:“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你却称其为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换句话说,我们意识中对于精神类疾病的无知和陌生,是很多痛苦一直存在的根源

关于身体疾病的学科可谓繁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中,有上万种身体疾病被记录和命名,而心理疾病的研究虽然日益广泛,但远远不及前者,仅从医院科室设置中就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图,侵删

全国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有100多万,当身体不适,我们会第一时间想到去医疗机构咨询大夫,解决问题。就医流程从问诊、检查、化验、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十分清晰,一气呵成。

但对于精神疾病,当你感觉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思维迟缓记忆减退活力丧失社交恐惧悲观厌世一直不在状态时,人们却觉得习以为常,不是问题。即使有些人认为是问题,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意识中,大多数人根本没把一些精神不适当做“心理疾病”来看待,即使存在极端情绪化、自责、焦虑、抑郁等情况,不到精神濒临崩溃之前,大多数人是不会求助、去看心理医生的。

在网络胡乱搜索一通答案,无视、宽慰、休息和硬抗,都是人们惯为采用的解决方式,人们总是期望问题会自行消失,总是天真地劝慰自己过一阵就好了,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病都可以自愈的。

二是隐秘性。身体疾病一看便知,你感冒发烧流鼻涕、咳嗽,别人很快就能察觉出来,并对你嘘寒问暖,但是你脑子发“懵”、厌世和孤独,亦或抑郁,别人却轻易看不出来,而且人们最大的疑问就是“看着很阳光、很活泼的人,怎么就抑郁了呢?

有些人,内心的无助,被掩藏得很深。金钟铉,韩国男歌手、词曲创作者、主持人,男子演唱组合SHINee成员,乐队主唱,在如常开完自己个人演唱会后,于公寓内烧炭自杀,生命定格在了27岁,他遗书中部分内容片段,摘录如下:

我从里面开始出了故障,一点点啃噬着我的抑郁,最终将我吞噬,我无法战胜它。
我厌恶我自己。
断开的记忆抓住我,不管怎么对自己说要打起来精神来,也找不到答案。
被堵住的呼吸如果无法通开,还不如就此停止。
坚持到现在真的很勇敢吧。
还需要多说什么呢。就对我说辛苦了吧。
辛苦了。
真的辛苦了。
再见。

与他朝夕相处的伙伴,事先看不出任何征兆。在粉丝们眼中健健康康的男生,白白净净、端正帅气、阳光四射,不知心里面竟然承受着如此沉重的精神折磨。

其实,有些人像极一个放久了的苹果,外表依然光鲜,其实里面早已开始腐烂。

没人会怀疑一个患有重感冒的人,不会强迫他要懂事、坚强、带病干活。但是,人们却在不断质疑和苛责患有精神疾病的“正常人”。

对患有精神症的病人来说,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没人觉得你病了,他们只觉得你想得太多,太矫情,而且无病呻吟,他们不断地提醒你要成熟、要坚强,不要拖后腿,他们甚至让你多想想、多考虑考虑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稍稍偏重的精神折磨,就能让人“不太想活”,但却也不敢去死,于是就这样陷在痛苦和折磨中,不能自拔。

对于身边人的不理解,怪就只能怪精神疾病的症状,太不明显。

三是讳莫如深。对于内在问题,人们特别喜欢藏着掖着,明明内心有诸多问题、十分痛苦,大部分精力都被精神问题消耗掉,影响到正常生活,但依然不愿去看心理医生,人们总是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精神问题,做自己心理的医生和疗愈师。

事实上,我们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就像“性”一样,全靠自我探索。这就是我们现在真切地感受到的文化氛围,我们作为群居动物,不可能不在意别人的评论。

人们不能像看身体医生一样去看心理医生,除了对心理咨询疗效的不信任和不了解,还因为人们都有害怕被看穿和笑话的防御心,我们害怕被认作“不正常”,被人认为很差劲、有心理问题,而遭到排斥。

因此,除了那些无知于自己精神问题的人,还有些更倾向于否认自己精神痛苦的人,这样就可以一直假装“正常”,融入集体。

当你说自己精神出现状况时,像是在表露自己的“身体缺陷”,跟强调自己阳痿早泄、平胸、长相丑陋一样,会感觉特别尴尬和不舒服,就像身体最敏感的部分被人触碰一样,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抗拒。

事实上,心理就是人们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分,所以“神经病”这个本来特指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词,才会演变出如此强大的侮辱性和杀伤力。

不愿被他人看穿,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一旦自己在别人眼中变成了透明人,第一时间是害怕和防卫,而不是赞美对方真了解自己,我们渴望被人理解,但不希望被人看穿。杨修看透了曹操那么多次(一盒酥、鸡肋),结果就是死路一条,所以,看破而不说破是一种境界和修养,而对别人是一种善意。

最后,我不是心理医生,不能提供更多的帮助,我只能分享自己的经历、思考和感受,说真的,希望大家都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感受到压力像是给自己打的一剂兴奋药,临时可以救急,但是常用是会出事的。

努力,但别活得那么累,学会放松,每天快乐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感觉文章有用的话,敬请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哲新ii,获得更多往期内容。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改变的促成者,努力用文字改变他人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