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军武速递官方

▲军武设计局新款水杯投票,喜欢哪款告诉军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本篇文章的视频版,已发布在《杨叔洞察》B站号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之前的内容中,我就说过:以国家利益为线索,是我一直以来读历史,看待国家关系的最主要研究方法。之前做过两期中苏关系破裂和中美蜜月期的内容,发现大家对这些隐藏在教材之下的历史还是挺感兴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曾经的同志加兄弟的老大哥,但同时也是苏修帝国主义,我们北方边境最危险的敌人。由于曾经共同的意识形态带来的阶级友谊,我们很多90后、00后的年轻观众对这个曾经红色帝国的感情是复杂的,出现很多精苏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大国外交,永远遵循利益至上的永恒原则,中苏关系的恩怨纠葛,当然也跳不出这个基本框架。之前两期内容算是把中苏关系破裂,从分歧走向对抗的历史说清楚了。那这次我就来把这条时间线补充完整:聊聊中苏关系破裂前的历史。这个曾经的老大哥到底给过我们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不少小伙伴都去过吧。但要是你仔细看下这栋建筑的风格,是不是发现和苏联风格很像呢!没错!1958年动工的军博,是作为当年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中苏蜜月期的时代背景,军博是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而除了军博,在北京和全国各地,你都能看到很多苏联式建筑,因为当中很多就是苏联专家亲自设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援华的专家

因为从50年代开始,中苏之间开始了一场20世纪人类规模最大的工业转移——156计划。为什么苏联要帮助我们建立工业化,真的只是出于阶级友谊的无私帮助?当然不是。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是金日成在获得苏联支持,并且在瞒着中国的情况下发动的。这在美国看来绝对是共产主义在东亚的地区扩张,必须遏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亲自下场不仅重新夺回了38线以南,而且北上推高地企图一举拿下整个朝鲜半岛。本来就是你苏联支持朝鲜先动手,这下肯定不能亲自上场啊,否则就等于和美国撕破脸。没办法,这个仗只有中国去打,因为一旦朝鲜不保,鸭绿江对面的美军战争机器将直接顶在东北工业基地门口,而且一旦中国没有出兵或者出兵没有打赢,苏联就将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的规定,自动驻军获得远东出海口和中长铁路,恢复沙俄时代一切特权。到时东北就会成为美苏冷战东亚对峙的前沿,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救了朝鲜和我们自己,而且以巨大的牺牲帮苏联保住了远东的势力范围。我们自己有能力保家卫国,当然不用你驻军了。事实上随着抗美援朝的节节胜利,苏联不仅逐渐撤走了东北驻军,甚至旅顺就是1955年志愿军回国时从苏军手中接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既然没有继续保持军事存在的理由,要想维持中苏同盟,同时也是对我们巨大牺牲的战略回报,就必须加大援助笼络中国,这就是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工程,帮助中国建立了初步的工业体系。这并不是老大哥大发善心的恩赐,而是197000多名英勇的志愿军将士牺牲换来的,这是看待抗美援朝战争另一个重要历史纬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要想让一个经历百年战争的农业国完成工业化,谈何容易。旧中国工业生产的高峰,竟然是1933年。到了1949年,钢产量只有1933年的17%,煤炭产量下降42%,水泥产量下降71%;铁路、桥梁遭到严重的破坏。机器制造、国防重工业,连下降的前提都没有,因为几乎为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比发达国家落后50至100年,我们应该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要么我们做到这一点,要么我们被敌人打到。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能蹂躏她”。斯大林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说的这段话,同样适合当时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苏联的开局,跟1949年的中国就非常像,四面环敌,国力孱弱,年产汽车还不到100辆,遍地文盲。但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就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正是靠着雄厚的工业积累,苏联在二战反推纳粹德国,横扫80万关东军,而现在我们要复制这个工业奇迹。这就是中国从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英法美这些老牌工业国以市场为推动力量不同,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后发国家,快速工业化的秘诀,本质上都是以国家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这种模式西方经济学家叫做“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在我们这叫计划经济。

但计划,总得先编出来吧?第一步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因为缺人,缺懂技术的人。虽然当时中国有5亿多人口,但文盲率高达80%,念完小学,就可以叫作知识分子了。大学生,简直像熊猫一样珍贵。既使在解放军当中,排长以上的干部128万,大学文化的只占2.14%,还有27%是文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新中国从国民党政府接收的各类工程师、专家,只有2万多人,全国总共只有78个设计单位,每个单位不足500人。鞍钢的70名工程师中,有62个还是伪满时期留下来的日本人,遣返了政治不合格的人之后,剩下来的就没几个了。其它各行各业,人才更是少得可怜。当时的中国人,从零开始搞工业,毫无经验,又不可能从西方获得任何东西,向苏联学习就成为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1949年就已经从苏联请来了200多名专家,却仍然不够用。1952年中国又向苏联提出增派800名专家,这让斯大林也感到为难,这一家伙不得把我这给搬空了啊。但是,鉴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斯大林感觉到,中国是个值得帮助的盟友,仍然满足了这个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即使有外援,一五计划的编制,仍然很不容易,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口,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都是空白,都要上马,钱怎么分,人怎么配,地点怎么选,还要平衡发展,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一五计划光是制定,前后就花了四年,五易其稿,直到1955年7月,全国人大才正式审议通过。哎,不是说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吗?因为时间不等人,只能是边建、边改、边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一五计划的规定:5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其中58.2%用于工业,这当中的88.8%用于重工业。要在鞍山、武汉、包头建立3大钢铁基地和机器制造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州建立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和机器制造;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西安,动力设备、重型机械;吉林,化学工业;抚顺、大同,煤炭和采矿设备制造;洛阳、成都,机器制造。基本原则就是除了造船厂,尽量建在内地,远离可能的战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当中的典型,就是一汽的建设。旧中国是没有任何汽车工业的,造汽车,既是现实中的刚需,也是振奋国人精神的刚需。1950年,中苏商定,由苏联援建一座现代化载货汽车制造厂,这个厂要建在哪里呢?筹备组考察了十几个城市,北京、石家庄、太原、平遥、祁县、西安、宝鸡、湘潭、株洲,等等,经过勘测,发现平遥地面水位过高,石家庄和湘潭工业条件不足,西安存在电力和运输问题,北京也不合适,因为钢材供应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苏联汽车拖拉机工业部,派来了工厂设计专家沃罗涅斯基、基涅谢夫,他们花了三个月,了解各方面情况。最后确定,新中国的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只能设在条件比较好的东北。此后中方设计组会同苏联专家,对四平、公主岭、长春进行了考察,最后将厂址选在了长春孟家屯车站西侧。这里曾经被日寇关东军占据,甚至还残留着细菌工厂的建筑。

到1953年7月15日,在这片曾经充满屈辱的地方,一汽破土动工,三年后,这里矗立起一座宏伟的,属于中国人的汽车工厂。1956 年 7 月 13日,第一批载重汽车下线。第二天,成千上万人涌上长春街头,只为看一眼新中国生产的新车,毛主席亲自命名为“解放”。从此,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长春一汽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功德林战犯。杜聿明、宋希濂、邱行湘,当看到先进的汽车生产线,兴奋不已,他们清楚记得,当年在战场上遇到汽车出现故障时,他们不得不更换整部汽车,因为根本没有零部件。激动不已的杜聿明甚至挤出人群,一脚踏进一辆解放牌卡车的驾驶室,开出了几百米远。男人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汽车能造了,飞机呢?1954年7月3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首飞,这是由南昌飞机制造厂仿制的雅克18,发动机由331厂制造。南昌飞机制造厂就是一五计划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就是现在的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主要负责生产教练机。331厂就是现在的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专攻中小型航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有了初教5远远不够,咱们更需要喷气式飞机。1956年7月19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击落两架敌机的英雄飞行员吴克明,驾驶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首飞成功。歼5的制造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沈飞沈霍伊啦,不过当时它还叫112厂,后来又改了一个名不副实的厂名“松陵机械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飞这个名字,是从1986年才开始用的。歼5的发动机涡喷5,由410厂,也叫沈阳黎明机械厂制造,这个厂也是一五的重点工程,建厂没几年,就能生产涡喷发动机了,可谓进步神速。现在呢,它已经改制为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了。看看它的主要产品:昆仑、太行,不久的将来还有——峨眉,它另一个名字叫涡扇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行发动机已装备多款国产战机

其它地方,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举几个例子,比如洛阳、包头、石家庄。洛阳地势平坦,空间大,通铁路,适合建加工或总装类的工厂,所以洛阳就有了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滚珠轴承厂、矿山机器厂、柴油机厂;包头,周围矿藏丰富,铁矿,煤矿,黏土矿,样样不缺,所以这里就建起了钢铁厂,就是包钢啦,钢有了,顺带干脆把坦克生产厂也一并建在这儿了,这里现在是中国最重要的坦克生产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头617厂

石家庄建起了抗生素工厂,结束了中国没有青霉素的历史,还有配套建了玻璃厂和淀粉厂,因为制药用得上,就近一块解决了。石家庄还先后建了五个棉纺厂,加上原有的两座,一共七家纺织厂,成了中国的棉纺城,为啥呢?也是就近,因为河北就是当时的棉花主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里还有个问题,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一是靠借,二靠省。借,就是从苏联获得低息贷款,至于贷款的多少(1950-1956),说法各不相同,有说折合13亿美元的,也有说22亿或30亿的,年息大约是1%。中国呢,用钨、铝、钼、橡胶、蔗糖,这些实物来偿还,后来“苏联逼债”的债,说的主要就是这个。

这笔钱看上去挺多,但实际上并不是主力,我们没有多借,而且你借的越多,对方附加的条件就越多,比如用橡胶还债,苏联说每年还我两万吨,中国说我这只有海南能种,产不了那么多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说那我不管,反正就这条件,你看着办吧,于是中国只好又进口橡胶补上差额,要是实在补不上,就得用其它矿产来顶,所以这种债,能少点还是少点的好。

实事求是的讲,苏联的钱,起的作用不算太大,但苏联专家的功劳,那可太大了。其实在1950到1953年这期间,最初确定的项目是50个,朝鲜战争后几经增补,最终定下了156项,实际施工150项,前面提到的一汽、华北制药厂,沈飞和黎明厂,还有现在的长虹(788厂)、京东方(774厂),就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援建这些项目,既要有设备和资料,更要有专家来指导。这些专家,都是当时苏联各行业的顶尖人才,跟政治家免不了要玩阴的相比,他们的诚意还是很足的。苏联援华总顾问阿尔希波夫,在来华前就反复强调,“我们来中国不是为了游山玩水,也不是为了夸夸其谈,而是为了工作,工作!中国朋友完全信赖我们。所以,我们提出每一项建议,一定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实际情况,切不可粗心大意,匆忙下结论。我们的工作不允许我们犯错误!”从1949年到1960年,苏联专家总计超过了1万8千人次,从养猪到棉纺,从医疗到铁道,从造纸到炼钢,从军事教官到大学老师,几乎无所不包,光是带来的资料就超过了60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援建包头617厂的部分苏联专家

这些苏联专家,虽然也有些矛盾啦,但总体上还是起了正面作用的,几年内就教会了咱们很多干货。比如炼钢,由于苏联专家的指导,本溪煤铁公司炼铁厂低磷铁的合格率在3个月内从16%提高到88.5%。石油方面,苏联地质专家莫谢耶夫传授了先进的油田勘探方法,解决了低压油田的产油问题。在建筑行业,苏联专家带来了“混凝土真空作业法”、“平行作业法”、“分段连续砌砖法”、“双手挤浆法”,让建筑工期成倍缩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援建一汽的第一批苏联专家,组长是世界知名汽车专家希格乔夫,他每天都穿一身列宁装,经常从早干晚,亲自指导工人如何铺电缆,怎么安装阀门,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动力专家基列夫,根据他在斯大林汽车厂热电站多年的经验,用火车蒸汽临时供热,保证冬季也能继续施工,否则一汽的投产时间还得往后拖延几年。前面说的两种国产飞机,背后都有苏联专家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它像什么棉花种植,防风林带,铁路调度,造纸浆料,养猪养马,角膜移植,无痛分娩,几乎你能想得到的方方面面,都是苏联专家帮咱们打下了最早的基础,对于这些对有巨大贡献,总体上也非常实诚的群体,咱们还是要把他们和苏联这个国家作一定的区分,要表示敬意和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我不是说苏联专家什么都对啊。至少,南方的朋友们,每个冬天都要靠一身正气,硬抗魔法攻击,这个锅,苏联专家至少要背上一半。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其实也是源于苏联,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今天的布局,基本上都有苏联专家规划的痕迹。比如现在北京的格局,就是以巴兰尼克夫为首的苏联专家组的方案,其它像上海、天津、洛阳、西安、兰州,都有苏联专家参与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当中啊,就有冬季供暖的问题,因为供暖系统会增加建设、维护和运行成本,南方城市需要吗?咱们也不知道该不该,就参考老大哥呗,按苏联的标准,室外温度低于5度,那就是冬天了,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度的天数,大于或等于90天,才能集中供暖,长期生活在高纬度干冷气候下的苏联专家,对中国南方冬天的潮湿是没有体会的,他们在做规划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这有啥不对,就按这个来呗,5度已经很暖和了嘛,还要啥自行车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像扯远了啊,咱们接着说钱的事,第二个办法就是省,开源节流,自力更生。实际上啊,在一五计划制定的时候,厉行节约就已经被定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了。具体来说呢,一是靠国营企业的利润,二是靠预算的分配,三是靠合作社、银行、公债,简单说就是人民储蓄。再具体一点,就是用行政手段,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举行节约竞赛,精简行政机构,严控工资标准,降低城市建设的指标,豪华装修这种就不要了,各部门,各行业,都要制定节约计划,甚至每个家庭,都有节约粮食的用粮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较有意思的是储蓄,为了鼓励大家多存钱,储蓄是有奖的!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办了定期有奖储蓄,存期一年,以10万整户为一个开奖单位,部分利息作为奖金,按月摇奖,头奖很诱人啊,2千万!相当于新人民币2千元。2千好像不多啊,其实真不少,在当时抵得上一个工人四五年的收入了。有这样的好处,大家当然是竞相存钱啊,资金就这样募集起来了。顺便说一下,这个有奖储蓄,在1961年中断了,到了八十年代又重新出现,奖品除了钱,还有旅游、彩电、汽车,甚至还有房子!九十年代末,被央行叫停了,一是因为资金已经不紧张了,二是银行商业化了,需要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些举措,5年间共积累资金909亿元,1957年全国城市储蓄存款余额达 279亿,比 1952年增加了2.3倍,1954年还消除了赤字,这是很不容易的。这里对比一下开头提到一五计划总投资,766亿,你看,这多的都有了。

咱们都知道,中国外号“基建狂魔”,其实五十年代的狂劲,可能还要超过现在,全国上下都卯着一股劲,无数工厂、铁路、桥梁,像变魔术一样出现了,限额以上较大的项目,平均每天就有一个开工或者竣工。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新建和修复的里程超过一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公里,是1952年的两倍,整个基建的投资效率甚至比八十年代还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些有形的成果,其实还有一个无形的成果,更加有意义,这就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吧,一方面,把苏联专家请进来,一边建一边教,另一方面,咱们也送出了很多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根据教育部相关统计,从1951到1965年,中国共向苏联派出留学人员一万六千多人,其中教育系统7955人,军队800人,共青团138人,工业部门78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五是留学的高峰期,留学生需要在留苏预备部学习一年,主要是俄语和业务培训,他们的物质待遇非常好,一位留苏学生回忆说:“从春夏秋冬的服装,到鸡毛蒜皮的小物什,考虑得一应俱全。有了这些,五六年中就几乎不用再添置任何东西了,就是自己的妈妈来给打点行装,恐怕也不会考虑得如此周到。而所有这些,都是免费的,都是国家从远不充裕的国库中,花钱为大家置办的。提起这沉甸甸的皮箱,能够感受到祖国对我们寄托的沉甸甸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中苏关系很好,苏联方面非常配合,不仅承担了部分费用,而且所有专业都向中国留学生开放。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期待的中国留学生,劲头十足,异常勤奋,绝大多数以优异成绩毕业,有的还取得了副博士学位。

顺便说一下啊,俄罗斯的艺术底蕴也是非常深厚的,留苏之后,很多人都变得多才多艺,我原来的单位有一位退休老教授,就是留苏学生,搞空气动力的,有一次我们去帮他搬家,结果发现了好些很精美的油画,起初还以为是老先生的收藏,结果一问,他说这都是自己画的,留苏的时候利用业余时间,把油画也学会了。实在是不能比啊,看看我的“国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留苏学生,回国后不仅成为建设的骨干,很多年后又成为各自领域的带头人和开拓者,甚至还有国家领导人。据不完全统计,从事国防和航空航天的留苏学生当中,出了40多位两院院士,“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有留苏经历的大约占六分之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就是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五年的建设,到了1957年,各种工业指标都有了惊人的增长,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是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原煤产量达到1亿3千万吨,比1952年增长98.5%,发电量达到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粮食产量达3千9百亿斤,比1952年增长19%,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万6千公里,比1952年增加16.6%,其中包括工程艰巨的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和武汉长江大桥,空运航线超过1952年的一倍多,70%的乡,通上了电话,这是旧中国想都不敢想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更高的历史维度看,一五计划,绝不只是建了一堆工厂,修了一些铁路这么简单,而是中国人真正开始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标志。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突然就被拖进了列强横行的世界,能不能进入现代化,赶上欧美,就成为中国人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中国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从物质到精神,都要有一番脱胎换骨的改变,核心,就是工业化。这个使命,大清、北洋、国民党,都不能完成,直到新中国建立,才终于有了一个搞建设的坚实地基,一五计划,就是在这个地基上开始盖的第一层,然后才会有第二层,第三层……让中国这座大厦重新矗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一五计划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我们今天依然在享用它的红利,那些工厂和铁路,创造了以前无法想象的财富,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工业化的一个效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从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思维和思想上的改变,经过不断的迭代和改革开放的转变,我们今天的国家面貌,人的精神面貌,真的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我们切不可认为是理所当然,必定如此的,没有先辈,先辈的先辈,他们的浴血奋战,埋头苦干,牺牲奉献,今天的中国会是样子,真的很难想象。当然,我们也是后人的先辈,这个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我们手里了,我们也许不必那么艰苦,然而,这种伟大的奋斗精神,是永存的。

关注《杨叔洞察》的B站号观看本文的完整视频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一出行单品,开团价低至9.9元起↓

多款秋季硬核新品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