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有很多朋友从事教育工作,前几日聊天,说起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在学校里能够呼风唤雨的孩子,家长都是些社会交际面很广的生意人,而那些遵守规矩的孩子,家长也大多是所谓有“正经工作”的人,很显然,这些孩子受到了很“正”的三观教育,他们团结同学,遵守规矩,服从指挥。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老师们当然喜欢那些守规矩的孩子,但是在处理除学习之外问题方面,他们则更加赞同其他的孩子。

朋友A是一位幼儿园老师,他的班上就有一个很懂事的孩子是家里的头胎,家里有个比他还小的妹妹,看得出来,孩子平时一定很听父母的话,也很照顾自己的妹妹,在班上也比较照顾其他的孩子,能跟其他孩子打成一片.不过好景不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里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联合起来欺负他,直到有一次,他不愿意了,跟其他孩子打了起来,结果愣是被一个比他矮小的孩子抓出了血,他也把那孩子推倒在桌边上,朋友感觉情况不对,找来了双方家长协商解决,结果双方家长互相认识,两个幼儿园的孩子打架还能怎么解决呢,也只能是带着去医院看看,伤口没有感染,另一个孩子也只是有点淤青,然后双方家长互相谦虚几句,都说自己孩子有责任,之后也就完了。事情看似顺利解决了,但是在这个孩子的心理,恐怕很长时间都会一直疑惑为啥这些被自己当成弟弟妹妹的人会对自己下如此狠手。临走时,朋友特意找了个空挡跟这孩子的家长说:“你家孩子还是有点太老实了。”对方当然知道朋友的意思,但是却不以为意的说:“有些复杂的事情不是小孩子能理解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三观正。”看着这位显然是读过一些教育学书籍的理论派家长信心满满的表情,朋友不禁哑然,连受害方的家长都是如此态度,作为孩子的老师又能冒着挑拨两家关系的风险说些什么呢?

生活中这种场景并不少见,家长们对此也是见怪不怪,经常随嘴说着:“小孩子调皮嘛。”似乎小孩子的所有事情在这些大人们眼里都不是一件大事,那么同样的情景如果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又是什么感受呢?

2004年,云南大学发生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因为忍受不了同学的嘲讽,马加爵愤而杀死四名同学。刚开始,网上骂声一片,纷纷谴责马加爵丧心病狂,学校管理疏忽,在大家的心里,已经把他想象成了一个魔头。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老师和同学们都表示马加爵是一个温顺老实的孩子,谁都没想到他能干出这种事情。有人透漏被杀的几人中,曾经有人往他的被子上尿过尿,一个长期遭受欺凌进而愤怒爆发的杀人事件真相才被揭开,而不是此前公布的仅仅在牌局上受了同学几句嘲讽。此次事件中,算上被执行死刑的马加爵自己共五人丧命,媒体大多把注意力集中谴责到马加爵本人和学校的管理中去,而忽略了最基础三观教育。试问如果马加爵的家长能够告诉他世界上不仅有好人也有坏人,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而不是仅仅简单的告诉他要遵守规矩,与人为善,让他在第一次遭受欺凌时就有去反抗、去表达自身不满诉求的意识,又怎会出现往被子上尿尿的事情,进而发生杀人事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同样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有教育学专家就曾经表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儿童时期的三观树立问题。青少年时期正是大量接触陌生人,需要应对各种问题的时候,比如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也在困扰着青少年。当互相帮助的教诲遇到以怨报德的现状,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信念遇到“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的现实时,这些只知道与人为善的孩子怎能不陷于被动?当父母们所灌输的理念一次次的被现实打脸,孩子们又怎么可能耐心的去听着那些“理论上正确”的观点而不去自己寻找解决方法呢?

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除了大学时期远走他乡之外,从幼儿园到高中,几乎都是在同一座城市里,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都能够感受的到,一个懂得处理好各种关系的社交达人,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而一个不太懂得拒绝的人,他所面临的求助也会越来越多,不论是否合理。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人的社交资本从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累积。

如果家长们只知道培养孩子把所有人都看成好人,那么孩子在将来所遇到的苦难必然会越来越多,家长们是否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向孩子所灌输的三观理念所对应的到底是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还是现实社会呢?

世上所有的人和事就如同大树一般,有阳光照射的一面就必然有存在阴影的一面,只向孩子透漏阳光的一面而可以隐瞒阴暗的一面不仅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还会对孩子产生误导。

别让“三观正”害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