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荏苒,沧桑巨变,73年的峥嵘岁月,每一代人都有激动人心的那些“国庆记忆”。
20世纪50年代,国庆节的家国情怀浓缩在全民欢庆里。那时我是个孩子,国庆节比过大年热闹,早早起来候在马路边等。当望不到头的方阵迈步过来,大街沸腾了!饱受旧社会苦难获得新生的人民大众,举着鲜红的旗、五彩的花,欢庆口号声一浪盖过一浪。在每个方阵前,秧歌队、大头娃娃、孙悟空、志愿军抓俘虏的活报剧,一个接着一个。舞龙队来了,龙头上下飞舞,摇头摆尾活灵活现。只见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火焰,从表演者嘴里吐出,让人惊得目瞪口呆。舞狮表演也很精彩,几只狮子尽情玩耍,憨态可爱,逗得马路两边的群众哈哈大笑。
60年代我是一名水兵,国庆节就是“上岗”:万家团圆日,我们巡航时。鱼雷艇离开码头,劈波斩浪飞驰在万里海疆上。五星红旗在桅顶迎风飘扬,我们精神抖擞,百倍地提高警惕,为祖国的和平安宁巡逻巡航。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担当。迎面飞溅的浪花,湿透了衣服,抹一把苦涩的海水,只为守望万家灯火的辉煌。
70年代我已经退伍,参加了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庆祝大会后,无数的和平鸽、气球从人民广场腾空而起。我们扛着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巨额横幅标语,尽管那天风大,横幅像一张鼓满了风的帆,我们团结奋战迈步向前。回到家里,嗓子哑了、肩膀痛了、脚酸了,可心里是愉快的。那是一份无比崇高的荣耀和幸福。
80年代的国庆节,厂里组织文体活动,有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猜谜语、趣味体育等等。有时还组织观看最新的国产电影。活动后,单位还会发放过节的白砂糖、芝麻糕、脸盆之类福利。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透着浓浓的人情味。
到了新世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还有了国庆长假。全家人,或和朋友、同事出去旅游,一览美丽山河。祖国风景如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美如西子的西湖,哪一处不令人心旷神怡;气势磅礴的黄河、源远流长的长江,哪一个不令人啧啧赞叹。抑或到国外,观美景、瞻名胜古迹、尝风味饮食。开了眼界,放松了心情,品了美味,这样的国庆节,过得开心、惬意。
回望新中国成立73年,国庆节也伴随了我73年。每过一次国庆节,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刻上时代的印记。有时我“突发奇想”,当孙子慢慢长大以后,他们那一代人的国庆节会是怎样的盛况?
不管以后的国庆节如何变化,形式多样的全民欢庆内容会越来越丰富、越精彩,激荡起每一代中国人的炽热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情怀。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姜宗仁
编辑:廖且为、张 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