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可以点击右上方的“关注”,奇物馆将带您领略更多动物的故事

自广州地区野生动物监测工作启动后,已陆续拍摄到许多野生动物的踪迹,其中一只猫吸引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它的神态十分坚定,步伐果断,眼睛直勾勾地盯向前方,一副凶猛野兽的气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看起来像一只迷你版的豹子,黄褐底色、黑色斑点。原来,这是在我国消失多年的物种——石虎。传说当它看到人类时,会由于害怕,一动不动地立在原地,因此称之为石虎。同时,因长得像豹又像猫,别名“豹猫”。它的体型与家猫相似,稍大一些,普通人看到着实容易混淆。如果有爱猫人士在野外看到他,一定不要因为他看起来可爱而抚摸或是收养,它可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有着很强的攻击力和咬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广东的一位古稀老太太 上山打草,用来喂养家中的鸡兔,看到一只受伤的小奶猫,憨态可掬,心生爱怜之情,便带回家中喂养。可这小奶猫的食量却大得惊人,起初老太太也并未在意。但是随着奶猫逐渐长大,他对笼子里的鸡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日守在笼子边。这天,老太下山回来,发现家里异常安静,走进一看,才发现遍地血迹,只有一只正在撕扯兔肉的小猫警惕地盯着老太。这可把老太吓坏了,赶忙叫来邻居将小猫关进笼子,后来经专家鉴定,原来它就是石虎,专家还称:若是多养些时日,怕是连您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虎最容易与狸花猫混淆,但也能够区分

首先从花纹颜色来看,石虎全身棕灰色或棕黄色且花纹有秩,从头顶至肩部有4条褐色或棕黑色纵纹,中间两条断续相接往后延伸到尾基。眼的内侧有2条纵形白纹与黑纹相间排列,全身上下均有梅花状黑斑。而狸花猫的花纹颜色大多为淡褐色,其条纹分布具有不规则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虎

其次,从外形来看,石虎的四肢和尾巴都要比家猫长,更有利于石虎在野外生存及捕猎,他的反应更为敏捷,喜欢攀树,攀爬能力强,主要为树栖,常吃鸟类,鼠类,兔类,蛙类,也吃浆果和嫩草,生活在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能上树又善游水,是一个全能的捕食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狸花猫

在猎食的方面,他还有个“亲民”的绰号!夜晚里偷鸡摸狗的不仅有黄鼠狼,石虎也是“通宵达旦”的一员。他的牙齿数目少但强大,只有28到30枚,其中犬齿极为发达,可以轻而易举地咬死鸡鼠等动物。一些住在村子附近的偷鸡“惯犯”经常在夜间行动,用其锋利的牙齿迅速咬住猎物然后逃之夭夭,猎杀的本领早已炉火纯青,待村民们发现异常出来查看时已然是一地鸡毛的模样,故而有“抓鸡虎”的外号。石虎身体柔软灵活且警惕性很高,要想抓住它 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这捕食王者也有天敌,目前已列入濒危物种,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觊觎石虎的巨大价值,导致其沦为濒危物种

过去石虎种群数量非常巨大,普遍栖息于森林之中。在20世纪70年代,苏州市动物园还可以从农村收购到一定数量的豹猫,以供展览,但在70年代以后,其数量开始锐减,最大原因就是人们发现了石虎的巨大价值。

其一,贸易价值,它的皮毛受到富人追捧。人类为了得到石虎的毛皮对其进行大量的捕杀和贸易。豹猫皮为裘的原料,其商品叫狸子皮,是野生细毛皮中产量大、价格廉价的毛皮,所以被人类大量捕杀导致数量锐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食用价值,华南地区(广东人)将其作野味食用,每年致死数量达上千。

其三,药物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其骨骼上,豹猫的骨骼可以起到活络筋骨、祛风除湿、治疗关节疾病以及强筋壮骨的作用,也主治风湿关节疼痛,瘰疬等。

不仅大陆如此,中国台湾的石虎递减速度也更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台湾日日新报》曾提及到“山猫”,指的可能就是石虎,当时的毛皮一张可值1.5元,够吃一个月的大米!台湾早期的皮毛交易已经对石虎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威胁,不久又面临栖息地被砍伐,石虎几乎无家可归,已于2013年被宣告绝迹。2018年9月17日,裕隆汽车三义二厂兴建案通过环评初审决议送大会审查拍板定案后,意味着石虎将有失去高达35公顷的栖息地,曾经遍布台湾的石虎,现在总数已不足五百只,若继续破坏其栖息地,后果将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石虎数量增多,野外遇见勿碰

近期,在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省北部的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自然保护区都曾出现过石虎的身影,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家园。石虎的栖息地质量越来越好,数量也在慢慢提升,但同时也加大了人们偶遇石虎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在野外遇见了这种可爱的石虎,千万不要上前抚摸,以免被它抓伤、咬伤,毕竟在它可爱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猛兽的灵魂。应当及时联系动物保护部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与野生动物友好共生,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