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未来商业观察

今年欧洲的冬天注定难熬。能源危机下,中国电热毯和电热器成为了热销品,为当地人带来丝丝暖意。

浙江宁波慈溪是中国取暖器的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上百家取暖器生产企业,出口量占全国的30%。

从今年4月起,就有外国客户向慈溪电器工厂下单,7月订单增多。现在,浙江慈溪上百家工厂机器轰鸣。

未来商业观察联系了一位当地电器工厂负责人,请他谈了谈欧洲能源危机下,这股电热毯热销潮,对其工厂带来的影响,以及他对工厂未来的期许。

电热毯热销

作为中国取暖器的生产基地之一,浙江宁波慈溪有上百家取暖器生产企业。

王磊是当地一家工厂的负责人,工厂有近300名工人,工厂的主要产品是洗衣机,通过经销商销往美国,电热毯也是工厂的产品之一,只是客户大都来自国内南方城市。

“今年电热毯很好卖,今年4月份就有客户下订单了,往年根本不可能,因为电热毯是夕阳产业。欧洲人也几乎不用电热毯,他们都用天然气暖风机,我们这边叫炮筒,一个煤气罐,前面有一个喷火的装置,点火后,整个屋子都热了。”王磊解释道。

王磊工厂的电热毯,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往欧洲,货单价并未提高,但销售数量有了明显提升,这让他感到庆幸的同时,也感到疑惑。

“这次欧洲热销电热毯,本来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因为我们产品没有欧洲的资质认证,欧洲对认证要求很严,拥有认证的工厂很少,但很多工厂生产的电热毯还是卖到了欧洲。”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欧洲的电热毯出口总额达到3340万美元,几乎是去年全年的两倍。7月份,欧盟27个国家就从中国进口了129万条电热毯。

英国仅在8月份就进口了58.2万条中国电热毯。

英国零售业领头羊John Lewis Partnership Plc表示,电热毯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7%,产品的在线搜索量攀升了近 470%。这些毯子跻身亚马逊公司在英国最畅销的家居和厨房产品之列。

关注室内设计趋势的专家莉莉丝·哈德森近日发布了一篇报道称,“随着能源费用的高涨,电热毯会帮助欧洲家庭省钱。”

随着能源危机的影响扩散,欧洲人正在拥抱他们之前陌生的电热毯。

能源危机下的订单

过去的几个月,欧洲百姓为过冬而囤积木材,随后木材价格水涨船高,引发当地居民吐槽。

当地短视频平台上,类似段子层出不穷:红绿灯下两车停靠,一男司机拿出现金炫耀,副驾美女欢声雀跃,另一男司机一脸不屑,掏出了两根木柴。美女见状,满脸崇拜地登上了木柴司机的汽车。

现实世界中,德国西部的斯图加特,木材盗伐盗窃事件更是上了国际新闻。

9月26日,波罗的海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突发泄漏事故,而这意味着,欧洲将不得不在没有大量俄罗斯天然气流动的情况下度过这个冬天。

虽然欧洲各国政府已做出承诺,今年冬天将被迫采取天然气配给供应,且优先保证居民住宅用气。

然而,面对供暖不足和气费暴涨的担忧,欧洲百姓还是了抢购电暖器、电热毯等电取暖设备。

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德国对电暖器进口需求旺盛,英国、法国和波兰对进口电热毯需求增加,希腊、意大利、波兰、德国、荷兰的相关需求直接翻倍式增长。

近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官在网发布《能源短缺背景下,中国家电业对欧洲出口分析》,指出“2022年以来多数家电产品对欧洲出口额呈下降态势,增长的品类主要包括空调、电热水器、电暖器、电热毯、电吹风。”

浙江义乌的一位老板透露,今年出口欧洲的热水袋订单几乎翻倍,最大的客户直接下单200万件,而往年不超过90万件。

慈溪某电器工厂,站在门前水泥路上,就能听到楼房后的机器轰鸣声。一百多平米的厂房内,多台机械飞速运转,十多名工人正有条不紊操作机器。

有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慈溪取暖器出口33.5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出口欧盟15.3亿元,同比增长55.2%。

对欧洲人来说,能源危机下,即便用电热器取暖,也要考虑成本。“小的电热毯,小的电热器,总之越小越好,怎么省电怎么来。”王磊说。

先吃饱再吃好

这场能源危机带来的销量爆单,对慈溪电器工厂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

有的企业迎来订单,工厂加速运转,有的企业负责人则是一头雾水,“取暖器火爆这事,我也是听说的,莫名其妙。”

“9月之后,电热毯、电热器的订单或许还会增多,但对我们这些工厂而言,影响很小,甚至没有,我们只是在做力气活。”王磊说。

王磊从来没有想做品牌,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外销型工厂,“慈溪的两个知名品牌,公牛插座和方太厨具,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内销。”

无论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还是疫情下全球化受阻,王磊的工厂一直保持着低微的利润,存活至今,用他的话讲,“制造业需要一个埋头出力气的人”。

“经销商给我的工厂下单,定价基本不变,利润很低。即便到了美国,价格上涨10倍,利润也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拿属于我们的那部分。我们不做,其他工厂也可以做。”王磊说。

在王磊看来,慈溪的大多数工厂都是组装工厂,几乎不具备高科技,“公牛和方太也就那样,标准的塑料、标准的电线、标准的铜丝,一个罩子加一个风机而已,很多工厂都能做,只不过,我们不会营销而已。”

在慈溪,出口的热销产品是暖风机、电热油汀式取暖器等,产品的样式、颜色多年未变,工厂已经习惯了冲压、打孔、焊接等多道流水线工序。

一些工厂也想过,做属于慈溪的“中国制造”品牌,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在国外超市,中国制造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宜,而像电热器、电热毯这类产品的优势,也只有便宜。

在荷兰超市里,货架上也有欧洲制造的电热毯、取暖器,只不过价格都比较高,且选择较少,所以居民们才会买中国制造的。

“打造品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要先考虑吃饱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吃好的问题。”王磊丧气地说道。

这场突如其来的欧洲能源危机,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巨大。并不掌握经销商渠道的工厂,仍然处在产业链的最末端,制造业中的“王磊们”,如果要更好生存下去,恐怕不得不走向打造自有品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