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迎来了新“掌门人”。

对大众而言,张文智既是新面孔,又是老面孔。这是他第一次作为管理者的身份在港大深圳医院亮相;但在医学领域,他已经是享誉全球的先驱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张文智:要将世界、香港的“最好”与深圳的“最好”相融合|有医说医·院长访谈

张文智:要将世界、香港的“最好”与深圳的“最好”相融合

他是香港熟知的脊柱外科专家,引领了香港骨科的发展;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曾是脊柱外科全球最高学术机构——国际脊柱侧弯研究协会(SRS)首位华人主席(2016-2017年),代表中国骨科专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显著影响力。

我希望自己在香港和国外工作的经历,在未来能变成医院发展的助力之一。张文智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把世界的“最好”、香港的“最好”与深圳的“最好”相融合,带领医院朝着改革的继续前进,是自己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方日报:您确认自己履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的那一刻,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张文智:那一刻的心情其实非常难以形容。一方面非常兴奋,因为作为院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任务;另一方面也有些不舍得,我在香港担任骨科医生和香港大学的教授期间,有一些创新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来港大深圳医院工作之后,这些研究可能会放慢或放下。

毋庸置疑,担任院长之后我将来到一个更大的平台,港大深圳医院在深港合作和医疗改革方面提供了很多好的经验,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尝试,希望这些探索能进一步推动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医疗改革。

南方日报:您来深圳之前,做了哪些准备?

张文智:首先我先跟我太太商量了这件事,了解一下她的看法,因为这不是一个个人的决定,家庭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心理上的调节,我希望我以前正在做的事情如今也能继续做下去,只不过可能参与的程度和方式需要做些改变。

2017年,我曾带领脊柱性病变治疗团队作为深圳 “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引进港大深圳医院,在这里曾全面开展专科门诊、专家查房、临床手术、教学查房,手术病例讨论等工作;同时,得益于“港澳药械通”率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落地,我在这里也进行了内地首例磁力钛棒置入术。

这些经历让我对港大深圳医院,以及深圳这座城市有了深入的了解。深圳具备了很多香港不具备的条件:一是这里医院大、病患数量多,许多医学的临床研究可以在这里进行;二是资源充足,包括政府和研究基金的支持,我能感受到政府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方面的巨大支撑力量;三是企业创新能力强,当我们想要建立孵化中心或者寻求科技转化的时候,这里有很多企业和工厂能提供帮助。

因此,我希望能把在香港的一些研究带来深圳,甚至很多创新想法都可以在这里落地。 原创思维、临床研究加上国家支持,会大大增加医学发展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方日报:作为院长,您在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方面会感到有压力吗?对您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张文智:肯定会有压力。我认为比较有挑战的是怎么转变大家的思考和理解,作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医院,它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手术量、病患数,还是病人满意度?或是病人病愈出院后寿命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什么才是衡量一家高质量医院的指数和标准,这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磨合。

同时,港大深圳医院的“高薪养廉”也是我未来将坚持的管理措施之一,这是医务人员合理体面收入的重要保证。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我觉得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现在的感受和十年前来深圳的感受有很大不同,现在医院工作人员对廉洁的看法更为正面和肯定,这对于病人自身以及医院、城市医疗发展而言都非常重要。

我现在也在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管理运营体制。管理一个科室和一家医院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在这方面医院也有出色的人才和团队在帮助和支持着我。于我而言,过去丰富的临床经验会在未来管理方面提供不同的角度和理念,推动医院不断去尝试创新与改革。

南方日报:作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一个十年的开启者,您在管理、科研和医改方面有什么计划?

张文智:先说说医疗改革。其实,在“高质量试点医院改革”对我们的要求,里面有不少是我们正在推进的工作,我希望将香港在管理、医疗发展方面的一些方法融入医院。作为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工作有10年的医生,我深深明白香港很多东西没有办法直接“拿”过来。怎么将香港的“最好”和深圳的“最好”融合在一起,而后转化为改革新路向,这是我在港大深圳医院未来五年或者十年的重要目标。

此外,我还想在里面再添加一味“新调料”。我在英国工作5年,在欧洲和亚洲的其它国家、以及北美洲、南美洲等也工作过,发表过200多篇国际SCI杂志的文章,也编写过包括国际著名的《腰椎外科学》(The Lumbar Spine)在内的国际专著13部。这些国际的工作经验能帮我更好地总结和提炼,将全世界医学行业内的“最好”也融入进来。

【策划】甘雪明 杨磊

【记者】黄思华

【摄影/摄像】朱洪波 黄靖逵

【剪辑/海报】黄靖逵 招凤仪

【作者】 黄思华;朱洪波;招凤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