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缪知行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在四五年前我曾经问过一位读书人,怎么看现在的实体书店未来的发展。她说实体书店会越来越难走,但不会消失,可会越来越符号化。我基本赞同。前几天有朋友跟我聊这件事,我说实体书店是一种隐藏的刚需,所以实体书店不会消失,倘若市场已经枯萎到实体书店无法盈利,我相信会有无数书友筹钱办一个即使注定赔钱书店的。这次我挑出几家书店,简单作文,实体书店像一个个曾经给我慰藉的垂暮的老人,离去可能就在一瞬间。它们曾在我快乐、迷茫、悲伤、无所事事、烦躁的时候给过我难以言说的帮助,我特别愿意用文字送给它们微不足道的爱。

一:中国书店(琉璃厂)

我第一次去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是不到十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去的。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事没事就往那跑。第一次去琉璃厂中国书店的时候,看到一片片的旧书古书,才知道原来书店里还买旧书。而且有专门的旧书区。

旧书区柜台里有一套大正年间的浮世绘,卖三千多块。我特别喜欢,上了公交还在和妈妈说这事。她问我要是不是真的想要,若是就回去买下。这事每次回想我都会动容。

中国书店琉璃厂店的价格未必是最合适的,但品质可以保证。货比三家后再决定是否在此购买是最好的。买完书店员会用纸打成包袱,提着它到周边的杨梅竹斜街、炭儿胡同走走,很有感觉。

或在周边,或多走几步去前门,狂搓一顿,更有感觉。

二:中国书店(灯市口)

中国书店灯市口店有两元至十元专区(好像是,或是十五元),这点十分贴心。很多书价格也很合适。
中国书店灯市口店开在学校聚落里。刚上初中,去南片的时候特别不适应。每次看见中国书店灯市口店外有三五成群或独行的一六六、二中的同学们就特亲切。总希望在里面找到熟悉的面孔,还真找着过。

两家中国书店都很静,店员业务也挺熟练。

有时能听到西北处同福夹道里传来的鸽哨声。

三: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在西四,和朋友去西单的时候会多走几步去正阳书局逛。它院内的万松老人塔是国家级文保单位。整个书局就是个一进院,没疫情的时候后面可以喝茶休息。进门的左侧是十元图书专区。左侧屋子新书为多,右侧屋子旧书为多。常会有只慵懒的猫在书局里的某处趴着。左侧屋子中卖些与北京有关的书和玩意。右侧屋子中好书不少,意境非凡。可惜一套巴金的集,一年多也没动地方。

我曾奇怪为什么右边屋子里的竹子、兰花养的这么好,我的就一塌糊涂,于是问店员。店员却告诉我,想起来就浇浇,没什么特别的养法。

境界最重要。

去完正阳书局,再去趟砂锅居,这也是境界。

四:模范书局

幸运的是,诗空间离正阳书局挺近,骑车十分钟就到。在国家级文保单位中华圣公会教堂里。除新书外还有专区卖些绝版书签名书。

当年去的时候听到旁边的人说过一句“要不是来这我都快忘了我是中文系的了。”

听到这句话,我有一股不合理的不开心。

年初模范书局创始人姜先生在搬书中意外去世。

同样是去世,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候去世可能会有趣些。

五:另享

另享是我最喜欢的店。它不是完全的书店,衣服文创和书都卖。现在家里还有几个店员送我的袋子。最早和那里的店员认识是在二零年的母亲节,我去买礼物。后来逐渐和店员熟络了。《买书琐记》《旧时书坊》里的那种所谓对客人的“古风”,我在另享真正看见了。她们把我当朋友。

另享只开了一年,有一天我再去,发现关门了。还好北京还有几家。但那几位不知道姓名的店员,恐怕很难相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