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出时间:2022年9月28日(星期三)19:30

演出地点:北京音乐厅

指挥:李心草

乐队首席:赵坤宇

演出单位:中国交响乐团

作曲:

“世纪”——杨 帆

“文明”——王华谙

“奉献”——姜 莹

“思乡”——黄凯然

“山河”——李劭晟

遥顾山河势恢弘,引吭赞颂新时代。2022年9月28日的北京音乐厅,沉浸在热烈的演出气氛中。现场观众积蓄的高涨情绪在曲终之时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在共鸣中迸发出酣畅淋漓的激情与力量,回味与感动。引爆这一切的,是中国交响乐团在此成功举行全国首演的大型交响套曲《山河颂》。

大型交响套曲《山河颂》

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历时一年精心策划、倾力打造,由乐团五名青年作曲家联袂创作的大型新创交响乐作品,本场音乐会由《山河颂》总策划,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整部作品由“世纪”“文明”“奉献”“思乡”“山河”等五个篇章组成,以交响乐这种最纯粹和富有层次感的音乐形式,尽情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讴歌百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精神谱系,用心讲述新时代的波澜壮阔,奏响催人奋进的时代最强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部作品,结构逻辑极为巧妙,五个篇章没有采用从古至今的线性叙事,而是从不同主题、不同视角、不同角色入手,以交响乐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呈现特点,将悠悠华夏与新时代之美娓娓道来。随着作品演绎的深入,山河的内涵与边界也在不断扩充,就这样,渐渐地,一幅宏伟壮阔、气贯长虹却又充满人文气息与情感温度的山河盛景便愈加清晰了起来。最后,在不断碰撞、交织、融合的过程中,汇聚激荡在观众脑海之中,久久不能褪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山河颂》五个乐章,可谓章章皆精彩,处处藏惊喜。开篇“世纪”,心怀大同,格调颇高。乐曲以浑厚震撼的铜管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结号,随后笔锋一转,又以温暖柔和的弦乐展现自古崇尚和平的中国,在新时代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民族自信与万丈豪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随其后的“文明”,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乐章以中国古老的琴曲为主要音乐素材,同时在配器中加入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使整个乐章更加古朴厚重,打击乐与铜管的默契配合,竟拟音出历史的脚步声,缓缓走来。乐章中,东方音韵与西方交响乐的碰撞,更宛如文明回响,萦绕在观众耳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章“奉献”,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精彩的圆号接小号独奏犹如一座灯塔、一束光芒,将作品曲调从小调转入大调,仿佛诉说着每一个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我们”,在遇到困难与挫折后,仍然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最后完成人生的蜕变与升华。这是献给新时代所有劳动者的奉献之歌与英雄之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情流露、设计精妙的“思乡”是整部作品中最为特别的篇章。由乐队首席赵坤宇、第二小提琴首席杨颖、中提琴首席付威和大提琴首席沈和群组成的弦乐四重奏与交响乐队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电影镜头式的叙事逻辑清晰而自然,在国交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下,整个乐章有个体、有群像,抒情而不矫情,大提琴的深情独白更是动人心弦、一曲泪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期待的终章“山河”,一叶知秋、寓意深远。乐队精准奏出的不同旋律,交织成如明月、如烟霞、如激流、如茂林,如浩渺瀚海、寥廓天空的神州大地。当我们漫步在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河画卷中,随着节奏的起伏,才恍然发现,原来,我们每一个人早已融入时代的大潮,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昂扬奋进的新时代见证、参与、创造着新的历史。时空在此交汇,个人奋斗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整部作品也由此达到辉煌的最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的色彩可以组成和谐的画面,《山河颂》以交响套曲形式呈现的五个篇章,虽然主题结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最深层次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却又如此一致,那就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讴歌新时代伟大征程。

在统一中兼有个性,在个性中又追求统一。正如李心草所说,“《山河颂》既是一部完整紧凑的交响套曲作品,又可以独立成篇”。也正因如此,整部作品听下来,不觉单调乏味更无疲惫之感。

当最后的音符落下时,雷鸣般的掌声与响彻音乐厅的欢呼声不绝于耳,这是观众的鼓励与支持,更是最大的认可与褒奖。

撰稿 | 胡实

摄影&摄像 | 掌握社

第一篇章“世纪”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是世界之中国。在21世纪这个崭新的时代,中华民族既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也面对着伟大复兴的机遇,而作品的创作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音乐主题动机取材于作曲家关峡先生的“和平命运共同体”,以交响化的手法进行全新的创作。铜管吹响汇聚与复兴的号角,四方响起的回声仿佛是那中华儿女共同汇聚成的强大而坚定的声音。随着温暖的弦乐交织进入,诠释出关于和平与阳光的向往。动机化的主题变奏汇聚交织成赋格化的展开段落。最终,主题的升华、再现,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坚定走来!

第二篇章“文明”

在不同的时代,民族的精神与气质皆具有不同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以“文明”为主题,追根溯源,用音乐讲述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术的表现手法,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展现华夏民族的灿烂文明。

第三篇章“奉献”

我们生在这样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谱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盛世华章。但我们不会忘记,在这盛世背后,有无数平凡的人民,他们团结一心、守望相助,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本首乐曲采用奏鸣曲式,带有沉思主题的引子提炼了主部和副部的主题动机,仿佛是一段内心的独白。呈示部的主部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信仰主题,它在不同的乐器中不断被重复,充满内在动力一直向前奔涌。连接部以圆号深沉内敛的独奏开始,随即小号把同样的旋律转入大调,似乎那是理想之光在召唤。副部主题气息宽广,是奉献的精神赋予了平凡的生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乐曲的中段进入到展开部,描述生命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信仰的力量始终不灭。再现部时,副部主题先出现,随即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以对位的方式在大调上同时出现合二为一,仿佛生命已经完成了蜕变和升华。作品通过交响化的音乐语言,致敬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各行各业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

第四篇章“思乡”

遥望故乡,归途漫漫,心与心的呼唤始终指引着游子归来的方向;一抹乡音道不尽几代人的离愁,时光荏苒,团圆的心愿始终未曾改变。这一章节采用交响诗的体裁,兼容大协奏曲的表现形式,通过弦乐四重奏与乐队之间的对话、发展,营造出诗化的音乐语言。由弦乐队引发的回忆感开始,逐渐交织延展,经过迷雾与海浪风雨的洗礼,迎来初现的曙光。温暖的旋律反复咏叹、升华,汇成华夏儿女期盼团聚的呼唤。

作品采用“起-开-合”的三段式结构。音乐语言力求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作为大型交响套曲《山河颂》的中间部分,作品在结尾处做弱收处理,既满足作品合而为一的美学追求,又在套曲结构中满足了承上启下的整体布局。

第五篇章“山河”

作曲家将祖国的一天融入到壮美山河中。用日出,清晨,正午,午后,傍晚,日落,夜晚这一时间概念对应泰山之日出,都市之清晨,热火朝天之正午,竹林山泉之午后,美丽乡村之傍晚,三沙粲然之落日,中国天眼之星空这一空间盛景。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将新时代不同的发展侧面融入到作品中。作品突破了常规结构设计,突破了常规作曲技法,将技术,结构充分融入到音乐表达与作品内容中。作曲家以拳拳赤子之心,澎湃激越之情,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伟大的山河大地,歌颂伟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