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光绮丽的海滨之城阳江,2020年成功获评新华社委托《瞭望东方周刊》和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城市管理治理工作,在为阳江人民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处处洋溢着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的“三牛”精神。阳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局)用精针细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细化管理思想,绣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之网。

2020年8月11日,阳江市城管局拆除江城区麻演下寨村一处违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基础设施是幸福之城的硬件基础。近年来,市城管局大手笔谋划推动一大批市政项目落地,着力打造功能完备的幸福宜居之城。

——着眼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已经滞后。2018年起,市城管局推动完成了城东、城南、城北等五大片区约109公里的截污管网建设,初步完成市区下水管网错接乱接整改工作;新建三江岛、中洲岛污水处理厂,扩容城南污水处理厂和城北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的目标;“清零”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正常生活的内涝点;统筹推进市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牵头实施治理的13条黑臭水体全部通过生态环境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督查,黑臭水体消除率为100%,实现了“长治久清”的工作目标。

——着眼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市城管局用绿色资源点缀城市生活,稳步推进“留白增绿、见缝插绿”,高质高效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东岳公园等几个老公园提质升级,新建成三廉公园、阳江金鸡岭森林公园、南山公园、9个社区体育公园等。2021年底,阳江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超过230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925万平方米,绿地率40.01%,绿化覆盖率达到44.6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51平方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90.01%。创建并巩固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如今的阳江,开门见绿、推窗见景,一年四季,满城的绿意盎然,擦亮了幸福宜居城市名片。

——着眼畅通城市交通大循环,加快市政设施及路网建设。市城管局从影响城市运行的关键环节和影响群众生活的重点部位入手,着力实施“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提升老化路”系列改造工程。2017年以来,共投资22亿元新建26个市政道路项目,新增市政道路48.9公里;投资4.3亿元,完成12个市政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总长度27.26公里。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能不能打通“堵点”,治愈“痛点”,是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体现。近年来,市城管局在这方面着力最深,收效明显。

——持续推进违法建设治理,着力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始终保持严查严控违法建设高压态势。一是事前严防。通过网格化管理强化巡查,在定人、定岗、定责的基础上,运用无人机、卫星图片、市政府服务热线等信息技术,搜集违法建设线索及行为证据,对违法建设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制止。二是事中严管。在完善违法建设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天上看,地下查、网上管”的立体监管网络,严管严控违法建设,维护城市规划建设秩序权威。三是事后严惩。对新增违建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推行以拆促管措施,做到“拆除一间、震慑一片”。2018以来,市城管局共开展拆除违法建设行动485次,总面积12.76万平方米,行政处罚885宗违法建设案件,共罚款5785万元。

——全力抓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着力改善空气质量。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目标,加大对在建工地的巡查力度,重拳整治施工部门未落实“6个100%”具体要求的违法行为,及时督促施工企业落实防尘抑尘措施;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上路管理,以主要路口盯守和随机流动巡查两种方式为主,严查“泥头车”抛撒滴漏、带泥上路违法行为;对村民在闲置地、农田露天焚烧垃圾等露天焚烧行为加大监管治理力度,大力整治扬尘烟雾,提升市区空气质量。近五年来,查处施工工地扬尘案件32宗,共罚款40万元;查处未采取密闭措施防止物体遗撒的“泥头车”376辆,罚款67.8万元。

——深化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为有序推进“巩卫”“创文”工作,市城管局深入开展市容“六乱”整治行动。一方面,按照规范经营、便民利民的原则,在市区11个集贸市场周边设置了临时疏导点,为郊区农民、老人、经济困难户提供自产自销农产品的稳定场所,有效解决了市民生计与市容环境的矛盾。另一方面,利用市场固守队、机动巡查队和错峰巡查队的不间断巡查管理,联合公安交警、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车辆乱停乱放、集贸市场周边商铺违规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既维护了城市环境秩序,又满足了民生需求,赢得了群众好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幸福之城,需要从细微之处下功夫。市城管局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为抓手,为建设幸福之城锦上添花。

——完善设施设备,改善分类条件。针对现用垃圾场即将满容、市区垃圾中转站布局不合理、环卫作业运输车辆不足等情况,市城管局启动了阳江市江城区固废处理环境园项目建设,并对现用垃圾场进行技术改造,挖潜增容55万立方米;升级改造了一批市区垃圾转运站,推动G1垃圾转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近年来,建成238个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点,新增投入3000多个垃圾桶、果皮箱;新增2辆压缩车,4辆摆臂车,25辆垃圾分类运输车,垃圾转运实现由半密闭化运输转变为全密闭化运输。

——加快立法进程,提供法治保障。《阳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列入阳江市2022年度立法项目,目前,《条例(草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报送市人大,市人大正在修改完善中。《条例(草案)》对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相关责任主体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对社会力量职责、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基本义务作出了规定,引入了投放管理责任人义务,对收运单位和处理单位提出了要求。同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关闭、闲置、拆除城市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设施、场所或者改变其用途,以确保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稳定,保障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有效施行。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行为引导。市城管局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加大力度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强化市民的环保和节约意识,提升垃圾分类积极性。一是发挥基层组织力量,发动党员干部派发宣传单,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入户,并以具体行为展开示范引领。二是联合团市委、市妇联、市志愿者协会等团体,组织志愿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三是制定《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公约》,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范畴,督促社区、物业小区及业主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四是每日在本地电视台播放垃圾分类动漫宣传片4次,每月在本地报纸刊登垃圾分类宣传海报2次,在微博、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垃圾分类信息,形成强大的舆论主导。

文/陈小珊 陈创运

◎ 编审:朱启同

◎ 美编:彭一哲

◎ 出品:广东建设报全媒体内容运营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