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18年,姚广孝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朱棣去探望时问他:“你还有什么遗愿吗?”姚广孝叹了一口气道:“僧人溥洽被关得太久了,求陛下赦免他!”
姚广孝是朱棣的谋士,也是个“僧人”。傅洽是朱允炆的主录僧。朱棣谋权篡位,把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以代之。而姚广孝曾和傅洽是好友,因立场不同不相为谋。
永乐一年,也就是朱棣登基的第一年,朱允炆失踪。传闻他的主录僧知傅洽知其下落,朱棣心里不安,便把傅洽关入大牢审问。
这一关,就是十六年,最后却是间接害自己的姚广孝救出。姚广孝出生元朝末年, 一个民不聊生的年代。他家世代为医,家里日子倒也不差,说不上家产万贯,但也不是一日三餐粗茶淡饭。
有一年大旱,普通人家往年也只能勉强度日,这时逢大旱,饿一顿饱一顿的,还要缴纳赋税,日子越发拮据。当时有钱一点的人家去高价买地主的粮食,没钱的啃树皮。
当日,十二岁的姚广孝和父亲一同去员外家高价买粮食,照常买了付了钱。但员外只拿出了一斗米给姚广孝父亲。
“员外,您这……我们买的是二斗米啊。”姚广孝父亲低眉顺眼地说。
“什么两斗?现在这情况,我卖给你米,你不感恩戴德,还买价还价!再说一斗米也不给你。”那员外跟赏了别人多少银子似的。
“谢谢员外,谢谢员外,一斗……好,一斗。”姚广孝父亲陪笑。姚广孝目睹了这幕,心中心疼父亲那卑微的姿态,也痛恨那些官。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自己家里世代行医,名声也好,也不穷,但是却没有权利,要受官老爷欺负。自己有一天一定要让别人欺负不起!
从此再也不再看关于行医的书,而是琢磨着怎么当官。
他想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要考的,而现在的科举对汉人过于苛刻,想富贵显达基本不可能。
而僧人倒是很受欢迎,有田宅土地还免赋税。
汉人想求富贵当和尚已经是一种风气,不如他也去当和尚。
两年后,姚广孝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出了家。
姚广孝学了一段佛教,好好当和尚。
可他觉得有田宅免赋税不够,他想要更上一层,但靠他现在的知识太浅薄。
于是一段时间后,他拜了一位叫席远真的道士。
这位道士不修行,而是钻研阴阳术数。后来又去看兵法谋略的书籍。
二十几年后,姚广孝学得杂但也够精,但此时是太平年间,战乱早已过去,他学的大多数已经用不到。
姚广孝心中不甘,于是一直等一个机会。
姚广孝觉得如今要施展抱负,唯有选择一个藩王,伺机谋反,于是开始暗中筹谋。
过了几年,姚广孝在宗泐的推荐下,进入天界寺,担任僧官。
1382年,马皇后去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各地藩王回皇宫参加葬礼,正好要高僧随侍,诵经礼佛。
姚广孝觉得时机已到,于是通过又在宗泐的举荐下,进入皇宫内院,乘机与各地藩王结识,最终选择了朱棣。
他为了和朱棣一同回到封地顺天,找机会秘密告诉朱棣:“你若能把我带到顺天,我就送一顶白帽给你。”
白加王就是皇。
姚广孝看出朱棣是个有野心的人,但是回到顺天,朱棣却丝毫没有要造反的意思。
姚广孝心急,便去对朱棣说:“你为藩王,皇上心里忌惮你们,只能反!”
“我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为何要反?”但朱棣却只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没有正面回答姚广孝的问题。
也没有处置姚广孝这个让自己造反的人。
姚广孝心知朱棣并非不知道自己处境,也有考量,否则不会放任自己让他造反。但皇帝一日不削藩行动,朱棣便会一日不反。
建文帝朱允炆心急,不久,就开始削藩行动。将其他藩王贬为庶人,甚至逼得湘王举火自焚。
朱棣知自己如今想有个好下场,那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
公元1398年朱棣造反。朱棣曾在燕京驻守,并彻底击败蒙古,又是藩王中势力最强的,实力不容小觑,再加上姚广孝这个雄才大略的谋士,经过四年的战争,造反成功。
公元1402年,明成祖称帝,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事,姚广孝成功实现了他的抱负。
但朱允炆却失踪,听说他的主录僧傅洽知其下落,朱棣当即下令把傅洽关进大牢。
傅洽始终称自己不知朱允炆的下落,就一直被关着。
姚广孝曾回长洲老家见自己的姐姐,姐姐闭门不见,实在没办法,姚广孝便硬闯进去。
姐姐开口大骂:“我没有你这个不忠不孝的弟弟!因你和当今皇上造反,三年战乱!我们好好的日子,因为你毁了!你给我滚!”
姚广孝狼狈地出了家门,左右的街坊邻居碍于他位高权重,不敢议论,眼睛里面却写满了仇恨。姚广孝回到南京以后深居简出。
朱棣让他还俗,他却住寺庙,吃斋念佛,赐他美女,他也不要。
当初为了功名抱负当“僧人”,而今有了功名抱负却不还俗。
十六年三月,入观,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闻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朱棣对于姚广孝这唯一也是最后的请求,没办法拒绝,于是放了傅洽。
傅洽和姚广孝有交情,但不深,姚广孝愿意救他可能是为了减少自己的愧疚。对三年前战乱的愧疚,是对受朱允炆牵连的人的愧疚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