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和鲁迅都曾作为时代先锋,痛击封建文化,提倡自由与解放,由此在思想层面掀起了一阵革命热潮。但你可能不知道,自1925年后,胡、鲁两人就从统一战线分道扬镳,往后数年间,鲁迅还数次在公开场合批驳这位曾经的同志,本期就为大家讲述这两位才子之间的恩怨纠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年轻时是个超级学霸,光博士头衔就拿了30多个,可谓同龄人中的翘楚。回国后,他针对封建文化发表了一篇驳文,因为文笔清新瑰丽,所陈观点直击要害而受到陈独秀的赏识,陈随即将他招入麾下,携手推行新文化运动。也就是在此时,他与鲁迅相识了。

这场文化上的攻势最终大获成功,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们受到了鼓舞,准备再“添一把火”,于是便准备让一人假扮“守旧派”写一封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信,而后再由刘半农出面写一篇驳文予以回应。鲁迅是个实用主义者,他向来只求结果,至于过程如何并不会太苛求。但胡适不同,他是个讲“脸面”的人,他觉得此举有悖道义,因此极力反对。两人由此生出了嫌隙,慢慢离心离道。

不久之后,胡适居然宣布要回去研究古文,这对新青年们来说无异于“投了敌营”。鲁迅实在难忍心中愤懑,但又不想直接和胡适撕破脸,就用尽量委婉的话语点了他一下,称他放弃一片春意盎然的草地,失魂落魄的走回到过去的泥沼中打滚。胡适对此不作回应,鲁迅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往后自然而然与胡适拉开了一些距离。

时间来到1925年,北师大的校长为了镇压校内的左派苗头,开始推行封建管理办法,不断抑制学生们的言行举止。这让学生们很是气愤,大家开始采取罢课、请愿的方式与校长斗争,校长为了予以反制,居然让警察进驻校园,对学生们施加暴力手段,期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流血事件。鲁迅当时正在北师大任教,他一边奋不顾身保护学生,一边以笔锋为武器,与封建势力在文化领域展开激烈对抗。就在这紧要的关头,胡适居然写信让鲁迅罢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肺都要气炸了,作为昔日的好友,在危难之际不施以援手就算了,还要长敌人士气,给自己人浇凉水,简直不可原谅!鲁迅随即决定与胡适彻底决裂。溥仪在东北当了傀儡皇帝后,曾召见胡适,胡喜出望外,马上赶过去“觐见”,后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津津有味地回味此事,言语之暧昧令人直起鸡皮疙瘩。鲁迅得知此事后,马上发文向他“开火”,将他批得一文不值。

但胡适并未因此收敛,反而在歧路上越走越远,1935年,他居然让蒋介石放弃东三省,以换取关内百姓的安宁。抗战爆发后,他又四处唱衰中国军队,宣扬“皇军”之声威,要求蒋介石与日本人谈判,满足对方的要求。此举简直就是卖国!鲁迅这次不再藏着掖着,直接明言痛骂他,程潜将军也称他是汉奸,学生们也纷纷上书声讨他。

蒋介石也对胡有些不耐烦,干脆将他打发到美国去当大使,也免得他在自己耳边“嗡嗡”。可他到了美国之后,从来不宣传抗日,也不募捐善款支援国内军民,更不想为抗日武装购置枪支弹药,仿佛一个“透明人”。终于,蒋介石忍不下去了,他在日记中直言胡适误国,称其行径与宵小无异。

但胡适对于鲁迅是宽容的,数十年来他从未反驳过这位“老战友”,不仅如此,在鲁迅去世后,他还多次照顾其遗属,并亲自整理鲁迅的文集,转给出版社出版。晚年的时候,有人曾问起过胡适为何对鲁迅如此友善,他回答说鲁迅是自由主义战士,与他是同道中人。诚然,两人都曾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都曾向封建势力宣战,就初衷来说,他们确实志同道合,胡适也感念这份情谊,因此才一直没有向鲁迅回击。

胡适对中国是有贡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他领导并发起的文化革新运动,在近代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对解放思想有正面促进作用。但后来,他慢慢向“右”前行,走向了一条离经叛道的路,由此遭到大众的唾弃。1949年,胡适远赴美国,1952年前往台湾定居,1962年于台北病逝,终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