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6万亿美元。”在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如是介绍。

具体来看,在利用外资规模方面,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夏晴称,近十年,我国引资规模一直稳居全球前三位。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1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较2012年增长62.9%。

此外,我国法律保障更加完善。2020年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确立了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的基本制度,保障了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外资准入更加开放。即连续五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国和自贸试验区限制措施条目分别减至31条、27条,在汽车、金融等领域推出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吸引了更多外资企业来华经营。另外,还多次修订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且各部门、各地方连续三年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力量。外资的流入有助于弥补企业资金来源不足,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中国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因素影响,我国稳外贸、稳外资压力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一系列稳外资措施陆续推出。特别是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的举措,助力经济巩固恢复基础。

会议指出,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进出口有力支撑稳增长稳就业,要加力稳定外贸外资。其中特别提到,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尽快落地。

夏晴也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和各部门、各地方一道,切实落实稳外资的各项政策措施。如推进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推动前五批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加快实施,适时推出第六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重大外资项目。

叶银丹表示,在加快实施前五批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的基础上,此次提到的“适时推出第六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重大外资项目”,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稳外资、鼓励外资政策的延续性,此举有助于稳定外资预期,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利率倒挂、汇率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这种“定心丸”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在未来国内外货币政策走势的分化态势下,以及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下,我国稳外资工作也将面临较大挑战,而做好第六批重大外资项目储备并适时推出实施,将给未来稳外资工作带来更多主动性,增加政策腾挪操作的空间,有助于在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预期波动的背景下,更好地维持外资流动的稳定性。

夏晴称,在出台制造业引资专项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将于近期发布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政策措施,加强投资服务,提升引资质量,扩大制造业外资流入。

“制造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未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屡屡取得重要突破,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部分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叶银丹表示,因此,亟需加快制造业领域外资引进,推动相关技术、人才、管理理念等流入,助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鼓励外商积极投资我国制造业,不仅可以促进优质外企的核心业务契合中国的市场需求、变革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优化我国引资结构、进而带动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种要素加速集聚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除此之外,夏晴还表示,下一步将加紧出台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版《目录》将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引导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再者,加强外商投资服务。将继续清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外资企业平等适用各项政策。

(编辑 何帆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