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知道中国人每年要吃掉多少头猪吗?

7亿头!

平均下来我们每人每年都要吃掉大半头猪。

如此广阔的市场,养猪自然也是门大生意。

2019年,有位河南富豪就是靠着养猪闯进了中国十大富豪,将王健林、雷军等一众大佬远远甩在身后。

他叫秦英林,是国内最大生猪养殖企业——牧原集团的董事长。

靠22头猪起家,秦英林的牧原股份市值一度逼近5000亿,养殖基地遍布全国20个省份。

生猪年出栏量更是高达4000万头,比广东全省还要多!

为了把猪养好,秦英林不惜重金招揽各路人才,还曾因100个千万年薪1000个百万年薪的招募计划登上热搜。

只要愿意来养猪,没经验的名校毕业生他照样给五位数月薪。

1965年,秦英林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一个贫困家庭。

17岁那年,读高中的秦英林发现养猪可以致富,于是他回家鼓动父亲也去养猪。

父亲在大冬天的池塘里挖了一个月莲藕,最终凑到800元买了20头猪苗。

但由于缺乏防疫知识,20头猪苗没过多久就病死了19头,家里积蓄随之东流。

秦英林非常内疚,同时他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到专业的养猪技术回来帮助父亲!

1985年,秦英林放弃保送河南大学的机会,自考去了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

毕业后他被分配进了城里的国营食品厂,端上了当时人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但秦英林知道,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2】

人们常开玩笑:“不好好读书你就回家养猪。”

可秦英林却与众不同,他好好读书,为的就是回家养猪!

1992年全国下海创业的浪潮兴起,秦英林带着妻子钱瑛辞掉了国企的工作,一同回到乡下开始养猪。

当时建一个养猪场得好几十万,可秦英林全身上下只有262元。

最后还是弟弟拿出自己的彩礼钱,加上信用社的贷款,才勉强凑到三万块启动资金。

为了节约成本,秦英林自己设计了一套新型的拱形猪舍。

这种猪舍造价只需传统猪舍的十分之一,内部下方还可以直接通风。

猪舍里的猪吹上凉风后各个活蹦乱跳,每个月能长10斤肉。

靠着专业的养猪知识,没过几年秦英林就把起家的22头猪做到了2000头。

但就在这时,一场猪瘟悄然而至。

1995年春天,养猪场短短三天死了25只小猪仔,病因一直查不出来。

秦英林拨通了河南各个农校的电话求救,几天下来没有任何结果,小猪的死亡数量飙升到了75只。

妻子挺着七个月的大肚子,独自一人去郑州找专家帮忙,可省会专家同样束手无策。

绝望之际,母校河南农大打来电话,他们初步认定小猪染上的是伪狂犬病。

一番折腾,才终于从省畜牧局那里找来疫苗,逃过一劫。

经过了这一次的死里逃生,秦英林更加坚定了科学养猪、技术至上的道路。

【3】

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国内生猪养殖成本直线攀升。

但就在这年,秦英林公司的股价连翻两倍,市值突破2000亿,一举超越昔日的“养猪一哥”温氏股份!

能成为这次非洲猪瘟最大的赢家,秦英林靠的是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

国内养猪业存在一个现象:肉价上涨刺激农户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导致肉价下跌,从而又影响农户情绪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后肉价再次上涨,周而复始,这就是“猪周期”。

19年受猪瘟影响,国内生猪缺口高达1亿头,供给的严重短缺使猪肉涨到天价,这次猪周期直接变成了“超级猪周期”。

当时温氏股份和新希望这些行业翘楚,采用的都是“公司+农户”的合伙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下公司扩张速度极快,不过农户的成本难以保障,受猪周期影响较大。

而秦英林坚持的直营制的一体化养殖模式,前期虽然扩张慢,但养殖成本的控制非常到位。

猪瘟前,牧原每公斤猪肉的完全成本就能保持在11.62元,远低于同行的13~15元。

猪瘟爆发后行业的平均养殖完全成本飙升到了16~20元每公斤,这时牧原依然能将成本控制在13.52元,几乎不受猪周期影响。

除此之外,秦英林建立的技术优势也是成功逆袭的重要原因。

光是猪舍,牧原集团就已经更新了12代,拥有上百项专利技术。

当猪瘟爆发全国养猪场乱作一团时,牧原就宣布公司最新猪舍已经能够有效防控住病毒!

从借钱搭建猪棚的农村小伙,到如今坐拥千亿财富的河南首富,对技术的执着,是秦英林改变命运的关键。

欢迎关注【创牌者】,品牌引领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