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搞了一个大动作。

9月27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实施推进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会议并指出, 上海大都市圈建设 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把握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的努力方向,推动空间协同规划加快落地实施,携手并进、奋发作为,努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更加融合的都市圈,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划个重点: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是新时代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也是新时代全国第一个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

之前的一些“都市圈”规划,在这个超级规划前都成了浮云。

何以超级?

体现一:超级体量。

这个纳入规划的是超级九城: 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嘉兴、湖州、宁波、舟山。

超级“1+8”的城市群,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42万(实际人口可能上亿),2020年GDP11.16万亿元,相当于韩国的体量。

体现二:超级紧密。

1个战略愿景、8大重点领域系统行动、5大空间板块行动,让各个部门和参与的各个城市都有事可做。

比如,无锡牵头的“环太湖区域绿色发展行动”,宁波牵头的“杭州湾区域协调发展行动”,南通牵头的“长江口地区协调发展行动”,体现了功能互补、要素流动、资源共享、多元融合。

未来,上海大都市圈将构建“多层次、多中心、多节点”的功能体系和“紧凑型、开放式、网络化”空间结构。

几个特点:

1、 打破市级行政边界 ,以“1+8”城市的城区及其所属的县(市、区)为基础,聚焦40个功能单元,从生产性服务业、航运贸易、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文化交流等5大全球功能维度,考虑国家战略投放、重要廊道支撑及重大设施建设等因素,加强功能引导,因地制宜、各扬所长。

2、 培育多条区域廊道 ,主要包括沪宁、G60、沪湖、杭甬等4条创新廊道和宁杭、沿江沿海、通苏嘉甬等3条特色功能廊道,作为引领要素集聚、合力联动发展的空间骨架。

3、 构建空间板块协作平台 ,聚焦跨界地区和战略资源,以环太湖、淀山湖、杭州湾、长江口、沿海地区等五大战略协同区为重点,深化一体化策略机制。

看看这个目标愿景——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更加融合的都市圈。”

所以说,上海毕竟还是老大哥啊,出手就是不一样!

今年疫情之中包括之后,网络上一直有人在喷上海,但其实真正的上海人,一直很清醒。真正的上海,也一直是那个有活力的上海。

先看实体经济。

尽管受到疫情猛烈冲击,上海工业增加值仍然从2017年的8303.5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07万亿元, 首次突破万亿元,保持全国城市工业总量第一。

2021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到1.27万亿元。

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加速突破,产业规模全国占比超1/5;生物医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已批准上市的42个国产创新药中,有8个出自上海。

5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还吸引了中船、中国电气装备等央企总部落户,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432家。

2021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成为国内“独角兽”企业增长最多的城市。

在欧洲这个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品牌电动车份额超过10%,而上汽一家就占其中1/3。

尽管上海今年4月份进出口陡然深度下探,但到了6月份,上海市和上海口岸进出口双双由负转正,同比增速分别达9.6%、2.8%,依托6月份的强力拉动,上半年上海市外贸规模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累计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仅微降0.6%,上海口岸重回全国最大口岸位置。

到了7月份,上海进出口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历史上首次突破单月4000亿元,达4042.2亿元,且出口、进口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阿拉上海宁到底是不是踏平了,心里一本账,清清爽爽。

再说对一个城市至关重要的科创实力。

截至2021年,由上海牵头组建的3个国家实验室全部挂牌成立,支撑形成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上海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形成集群并初具规模,截至2021年底,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4个,设施数量、投资金额与建设进度均全国领先。

在脑科学、量子科技、纳米材料、基因与蛋白等领域实现多个世界“首次”“首例”,上海科研人员近五年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发表论文量逐年增长,累计470篇,共有205项重大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ARJ21支线客机商业运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坞内起浮,“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等国际领先船舶相继推出。上海还深度参与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战略。

截至2021年底,在沪两院院士185人(居全国第二)。截至2022年6月,3家国家实验室单聘人员规模超600人,全时人员超1000人。

截至2021年,持永久居留证外籍人才累计超过9000人,占全国的33%,排名第一。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上海当之无愧。

在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中,明确提出:

到2035年,上海至近沪地区1小时可达,到2050年,所有县级单元到上海市区,只要90分钟。

这样的高效互联,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通勤圈,依托各城市的文化同源、水脉相依、人缘相亲、产业相通,充分释放上海的发展红利。

在目前的这种时间节点上,这个规划的出台,只能证明一点:

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意义更加重要。

上海带头参与国际竞争的指向更加明确。

这个都市圈,要做的就是世界级的标杆。

这是一曲上海与周边八个城市的“大合唱”,这首时代之歌,不仅属于上海,属于圈内的八个城市,更是属于正在探索未来世界竞合之路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