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民谣: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这个民谣说的就是沧州四宝。其中,沧州铁狮子最有名,最富有传奇色彩,它是沧州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我国最大的铸铁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县县政府16.5公里的开元寺前,《沧县志》中记载:

铁狮,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丈七尺,长一丈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上各有“狮子王”3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7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5字。腹内、牙内外字迹甚多,然湮灭不全。后有识者谓是《金刚经》文。

铁狮身长6.30米,体宽3.0米,身高6.6米,通宽5.35米,重约40吨,身上背着巨盆,腹部和牙齿内外雕刻着《金刚经》的铭文,昂首挺胸、威武雄壮,素有“狮子王”的美誉。1961年,沧州铁狮子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这座铁狮子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据史料记载,这座铁狮子是在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铸造的,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契丹时罚罪人所铸,用以镇守沧州城。但是,有史学家考证说,周世宗不崇信佛教,因此罚罪之说不可信。还有一种说法,铁狮子是沧州开元寺中的一个座佛。在古代,狮子被称作“狻猊”,佛教中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而开元寺中供奉的正是文殊菩萨,铁狮子的腹内还刻有金刚经文,狮背上的巨盆是莲花座,所以推测铁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古代沧州因为滨临沧海,经常发生海啸,人们为了消除水患,集资铸造了这座铁狮子,以震慑海啸。关于这个铁狮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有一年,海中的恶龙突然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导致民不聊生。危急关头,一头红黄色的雄狮冲向大海,与恶龙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打退了恶龙,保护了沧州百姓。人们为了纪念这头雄狮,便铸成了这尊活灵活现雄伟壮观的铁狮子,取名为“镇海吼”。

这座铁狮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工艺价值,它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浇法”铸成,就是以整块泥模为芯,分节叠铸,据说铸造铁狮的火炉整整燃烧了100天。一千多年前的工匠采用手工冶铸技术,打造了这个庞然大物,显示出我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技术。

千百年来,这只铁狮子虽然饱经沧桑,依然威武雄健、兀然挺立。但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专家对铁狮子进行了几次“保护”性修复,却将铁狮子送上了毁灭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50年代,沧州地区夏季频降暴雨形成内涝,铁狮子的腿部和腹部因长期被雨水浸泡,腐蚀严重。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给铁狮子修建了一座八角亭,帮它遮风挡雨。

但是,这种“保护”却使铁狮子的腐蚀情况更加严重。因为铁狮子所在的位置地势低洼,非常容易积水,铁狮子被亭子遮住,周围的积水更不容易被风干,从而导致铁狮子的腐蚀现象更严重。

1975年,由于长期被雨水侵蚀,铁狮子全身已经锈迹斑斑,脆弱不堪。于是,当地政府便拆掉了八角亭。80年代,专家再一次对铁狮子进行修复,这一次是从铁狮子的底部入手,在铁狮子北边8米处,为它修建了一座2米高的防水台。

然而,这次搬迁却对铁狮子造成了致命的伤害。由于铁狮子锈蚀严重,狮身材质非常脆弱,当吊车把重达32吨的铁狮子吊起、平移到新建的防水台上时,造成了狮身多处破损,下巴、尾巴、左后足、右前足完全损坏,腹部出现了7平方米的大洞。

除此之外,工人们还在狮腿中灌装了大量的硫磺锚固合剂,以防止吊装过程中狮子腿部受到挤压。但是,这种材料极易膨胀,搬迁结束后,狮腿中的硫磺锚固合剂也没有被及时清除。气温降低后,硫磺锚固合剂凝固后膨胀,狮腿因受到挤压而断裂。

失去双足的铁狮子严重不稳,极易从两米高的防水台上跌落。于是,专家们开始对铁狮子足部进行修复。他们做了假的狮腿,再用粘合剂把它们与狮身进行固定。但是,粘合剂遇水膨胀,新装的“假肢”很快就与狮身断开了。为了防止铁狮子失衡跌落,最后不得不用十六根铁架子,把狮子固定在防水台上。

至2000年的时候,铁狮子已经濒临倒塌。专家们又提出了多个保护方案,但经论证后都不可行。最后,当地政府下定决心,重建一座铁狮子。

2011年3月28日,新建的铁狮子坐落在了沧州市狮城公园,它重约120吨,是原来的1.32倍,它看上去比古狮子更高大威猛、雄伟壮观,它仿造了古狮子的造型,又融合了现代设计元素,成为了沧州的新地标。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老祖宗留下的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后人好好保护。沧州铁狮子的经历告诉我们,文物保护需要科学的方法,没有经过论证的文物保护方案,不仅不会保护文物,还会损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