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当县里的扶贫干部走进山村一个极端贫困的家庭时。

她根本想不到,有一天,她的名字会因为女主人曾经的“辉煌”,而有幸被国人所知。

扶贫干部叫吴美华,这应该是她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一次扶贫。

女主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如今,她是这个小山村里5个孩子的母亲,家庭赤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伍继红保存的求职简历)

当吴美华感慨万千,将女主人的遭遇写成文章发到网上,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全国热议。

那一年,关于“人大毕业生沦为低保户”、“最惨人大校友”等相关话题的文章、采访铺天盖地。

媒体来了,当地政府来了,曾经的班主任、同学来了,娘家亲人来了,甚至和前夫所生的女儿也来了……

一片喧嚣中,女主人耀眼的过去、遭遇的挫折、面前的困境……一幕幕在世人面前回放。

同情、鼓励、帮扶、反思……一个从人大毕业近20年的女人,成了国人注目的焦点。

有人深挖女主人从高峰坠落谷底的原因,有人质疑国家政策对她的伤害,有人讨伐亲情的冷漠,有人感叹女人在生活中的身不由己……

当然,还有一种声音,因为太过微弱,被现实中气势磅礴的“拯救”掩盖。

“为什么要报道出来?为什么要打扰她平静的生活?”

听到2017年的这种声音,也可以说是认知,2021年的这个夜里,我自问自答:

“为什么要报道出来(其实发现晚了,报道也晚了,但幸好人生还来得及)?

为什么要打扰她平静的生活(到底是平静还是压抑?看她接受采访时渴望的眼神和兴奋的话语,一切自有答案)?”

(伍继红回忆过去)

关于女主人的人生,如果你能感同身受地去感知一次,你会觉得,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拯救”,而非“打扰”。

看过女主人的故事,我宁愿这人世间,多一些这样的“打扰”。

女主人叫伍继红,一个2017年,被媒体捧出第二次人生“辉煌”,并在种种“向上的力量”托举下,想要找回第一次人生“辉煌”的女人。

她的故事,唏嘘之后是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颗熠熠闪光的星,升起来了

1974年,伍继红出生在江西赣州的一个小山村。

家里兄弟姐妹四个,伍继红排老二。

虽然父亲是村支书,但因为山村的偏僻落后,并不能改变家庭的贫困。

父亲非常偏爱伍继红,因为她好像是专门来人间读书的,学习成绩拔尖,语文写作能力尤其突出。

父亲对她寄予厚望,不让她参与任何家庭劳作,节衣缩食供她读书。

因为学习好、乖巧听话,邻居们都特别喜欢她,把她当作教育自家孩子的模范。

(人大班主任和校友看望伍继红)

1994年,伍继红在广东省和平县参加高考。

高考超常发挥,她以712分夺得当年的县高考状元,被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录取。

“小山村里飞出金凤凰”,伍继红的人生走的就是这条路。

她是兄弟姐妹中唯一的大学生,还是国内顶尖的一流学府。

她是村里“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名人,祖坟都因她冒了青烟。

小村沸腾了,全员奔走相告,集体为她庆祝。

所有人都沉浸在喧嚣的喜悦里,而只爱学习,喜怒不形于色的伍继红,却用悄然的微笑掩饰着内心的狂喜。

(伍继红接受采访)

回看当时,父亲欣慰又自豪,这也是伍继红这一生中,对父亲最“孝顺”的一次报答。

因为四年后,父亲去世了,她再没有任何机会去实现自己“报答父亲”的愿望。

当然,以她后来的人生发展,她也根本没有能力和实力去报答。

但也许,如果父亲健在,伍继红的人生悲剧就不会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颗失去方向的星,落下去了

从小山村走到大城市,成为天之骄女,学霸伍继红并没有成为落伍者。

她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优异,还是班干部。

她最喜欢健美操,即使20年后提起,依然满眼绽放光彩。

她身着干净整洁的衣服,脚穿小白鞋,精神抖擞地站立在人大的校门前拍下纪念照。

沉浸在象牙塔里,一门心思钻研学习的伍继红,内心扬眉吐气地憧憬着未来。

早点毕业,早点端上铁饭碗,改变家里的贫困现状,让父母过上安稳的日子……

那时的她,根本不会想到,一项国家政策,竟成为引爆她人生悲剧的导火索。

(伍继红做家务)

1996年,《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颁布。

不包分配等同于自主择业,伍继红“考上大学等于端上铁饭碗”的梦想破碎了。

1998年,伍继红在忐忑不安中毕业。

怀揣冷门专业的毕业证,面对人潮汹涌的都市,她选择报考研究生和北京的公务员。

考研失败;公务员笔试通过,但止步于面试。

她执着于铁饭碗,但铁饭碗并没有为她打开一扇门。

无奈之下,她辗转北京、天津、广东找工作。

在广东某教育机构,她找到一份月薪近3000元的工作,这在当时已算高薪。

但因为与领导之间产生矛盾,她愤而辞职,后流落到工厂打工。

昔日同学中不乏家庭背景强、工作能力强、毕业发展好的人。

而她,先天条件不足,后天努力又找不准方向,就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左突右撞,不知前途在何方。

(伍继红通过北京公务员笔试)

她带着心伤回家,赫然发现,最爱她的父亲已经去世一个多月。

而没有通知她的原因,竟是父亲怕影响她考试和找工作,专门让家人封锁消息。

遭遇现实的围困,父亲临终的期望落空,对父亲无以为报的精神崩塌……多重感情纠结奔涌,伍继红的人生开始坠落。

凡尘一粟,泯然众人矣

回到工厂的伍继红,浑浑噩噩中消耗着自己的人生,名校毕业的光环没有给她庇护,反而成为现实的羞辱。

从此,名校、学霸、曾经的“辉煌”,都被她牢牢锁在心底。

事业不顺心,爱情来弥补。

她遇到自己的初中男同学,犹如在迷茫的人生中,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惺惺相惜中产生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访中的伍继红)

他们结婚了,她也辞职了。

她用辞职逃避现实强加到她身上的压力,婚姻恰好给了她一个短暂的避风、疗伤之所。

但,这场婚姻终究不避风,也不疗伤,偏偏给她的人生“雪上加霜”。

夫妻朝夕相处,丈夫认定伍继红有精神抑郁疾病,并得到医生肯定。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生存能力近乎为0,不做家务不看孩子,天天出去看录像,曾经的崇拜渐渐变为失望。

他买来药物为她治疗,她却全部丢弃,矛盾一天天加深。

结婚第五年,丈夫出轨,带走女儿,全职家庭主妇伍继红被抛弃。

回娘家休养一段时间后,她不死心,三番两次挺着大肚子跑回婆家,最终挽救婚姻无果。

万般失望中,她“逃”到临近的村子,从此,成了村民眼中的“精神病人”。

经人撮合,她带孕嫁给贫困户的农民邓高华。

因为身体条件差,做不了绝育手术,她10余年间生下5个孩子。

她成了伺候公婆孩子,出不了屋子,从不与村民沟通,没有娘家人,一个山村“低保户”家里的女人。

(伍继红全家在危房前留影)

全家九口人,就靠邓高华一个人打工养活。

周围三里地之内都没有人烟的破败院落;摇摇欲坠、凌乱不堪的土坯房;门口杂乱堆积、破破烂烂的衣服鞋袜……

现场记者、大学老师和校友、屏幕前的观众,都被这样的贫困惊得内心哽咽,心酸涌动。

向上的力量,拯救的希望

在看到伍继红的媒体报道第三天,昔日大学班主任在确认情况无误后,组织同学和人大校友来到江西修水。

班主任鼓励伍继红先养好身体,相信以她的能力,重拾专业大有希望,并承诺到时帮她联系工作。

同学说,2008年同学聚会的时候,全班就差她一个,但却没有任何人能找到她。

校友会为她捐款捐物,并承诺负责孩子们的未来教育费用。

(伍继红夫妻与人大班主任和校友合影)

“与世隔绝”十几年后,伍继红真正接触到了手机、电脑、无线网络……

娘家叔叔和姐姐来看望她,姐姐泪眼婆娑,将母亲省吃俭用攒下的1000块钱带给她。

望着照片中的亲人,她说母亲变了,是啊,变老了。

而她,除了变老,还有新衣服掩饰不住的落魄,已经刻印在身上的贫穷的迹象。

当地政府针对伍继红的家庭贫困,专门制订关于低保、产业、就业、健康、教育、房子六大方面精准扶贫政策。

当地医院对伍继红进行全方位身体检查,得出令人欣喜的结果。

从身体机制看,除了贫血,伍继红没有其他病症。

从精神方面看,也并没有精神病。

当初,伍继红出现的精神恍惚、打人现象,只是因为在遭遇一系列打击之后,长期封闭和长期缺乏亲情造成的社交障碍。

(伍继红夫妻与记者)

5个孩子都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满院疯跑玩耍,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伍继红看着各成一派的调皮孩子,一直强调孩子就是她的力量,不发脾气,耐心教育。

名牌大学毕业生,跟同学英语交流,讲话时思维清晰,一个人改变家里贫困现状,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未来……

这样的伍继红,让丈夫邓高华刮目相看。

伍继红笑了,邓高华也笑了,经历过黑暗,黎明正向他们奔来。

而撑起黎明的,正是所有关心她的,向上的、温暖的力量。

但愿,人间再无伍继红这样的悲剧

新房建起来了,还配置了新家具、热水器等生活电器。

邓高华说,如果不是妻子,他都不敢想什么时候能盖新房。

伍继红专注孩子们的日常教育,学习费用不用操心,他们的未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政府给邓高华介绍了一份离家近的新工作,伍继红在校友帮助下重拾专业,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开始工作。

(伍继红全家在新房合影)

在采访中,伍继红表示,自己会主动融入社会,走出封闭和停滞,重新站起来。

找到亲人,得到帮扶,伍继红的人生虽曾“断崖式坠落”,但幸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历帮她紧急刹车。

读书有用,用在了伍继红人生的节骨眼上。

一出人生悲喜剧,留给世人的却是无尽反思。

悲在何处?喜在何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现在,我写下关于伍继红的这篇文章,并不是以同情的心态看她的过去。

而是以庆幸的心态为她祈福,期盼她真正自立自强,为“读书有用”做最强有力的佐证。

(伍继红学习使用手机)

历数名牌大学毕业生,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人生位置。

清华大学张晓勇做了保安,哈工大刘汉清靠低保生活,四川考霸张非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事实告诉我们:学历不等于能力,人生终究要靠能力去拼。

而北大陆步轩去卖猪肉,却把卖猪肉做成了事业,出书、开公司,人生拐了个弯,依然拐出另一条亮亮堂堂的路。

这证明:工作不分贵贱,只要有能力,在哪里都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伍继红在家使用手机)

放眼周围,“鸡娃”党铺天盖地,已经鸡到鸡飞狗跳,全家焦虑。

但“鸡”到名校,“鸡”到更高的平台就是最终成功的人生吗?

不,也许只是起点,而起点根本决定不了终点。

要承认自己的平凡,但也要相信自己的不平凡,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但愿,人间再无伍继红这样的悲剧;但愿,不管走哪条路,我们都能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参考资料:

1,“家庭治疗研究院”转“潘幸知”:范俊娟《比遇上渣男更可怕的事》

2,每日人物:《人大毕业生伍继红的人生黑洞》

3,一品看历史:《26年前,考上人大的伍继红,毕业后沦为低保户,如今现状如何》

4,《寻情记》:《人大毕业生为何沦落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