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俄媒披露,乌东四地入俄公投结果公布,赫尔松、扎波罗热、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四地同意入俄的票数比均超过半数,这意味着俄法律框架内上述四地开始成为俄联邦一员,对四地的攻击将等同于对俄本土的攻击,俄乌冲突在历经7个多月的漫长拉锯后随四地公投入俄的完成,正式迎来质变。俄乌间围绕这四地如再有军事冲突发生,俄罗斯的军事反应强度恐将截然不同。

而就在四地入俄公投结果公布当天,连通俄欧的北溪天然气管道遭严重破坏,途径丹麦、瑞典相关海域的北溪1、2号天然气管线共出现3处破坏点,天然气泄露规模巨大,丹瑞两国已发布相关海域船只绕行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典首相就该起事件表示,事件并非是针对瑞典的袭击,事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人为蓄意破坏。丹麦气候大臣则以确切语气指出,北溪天然气管线的被破坏是爆破造成,而非自然原因。乌东四地公投入俄结果出炉的当日,北溪天然气管线即遭破坏无法投入使用,背后不排除有人想给俄一个警告的可能。

而就管线被破坏带来的客观事实而言,破坏事件使得起码在今年冬,欧洲再无获得俄北溪管线天然气供应的可能。9月28日这一天时间中,俄乌冲突形势和欧洲能源状况同时迎来重大改变,这很难说成是一种“巧合”。北溪天然气管线被破坏的嫌疑方中,美国有着最大的可能。美军舰艇及直升机在破坏事件发生前疑似出现在相关海域。美国也有足够的动机、能力乃至“惯性”,葬送俄欧能源和解的希望,以能源将欧洲各国更深层捆绑在美国战车上。

美国致力于维系的霸权核心主要有三,一,对全球主要能源产区的掌控。二,对全球工业核心指标、核心产品的垄断。三,试图垄断全球贸易结算节点的美元霸权。对美国而言,全球主要能源国家中,拥有足够军力、金融能力捍卫本国基本主权的俄罗斯是最大的“异端”,俄罗斯的存在使得美国无法完成能源定价的垄断。这使得俄乌冲突既是俄罗斯同乌克兰及北约的军事“交锋”,也有着明显的美俄能源战争意味。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破坏前数天,欧盟公开承认对俄油气进行限价的策略已经失败。欧盟的承认失败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意味着美国迫使俄罗斯遵循美国主导的能源定价体系毒计,自此失败。无法迫使俄罗斯屈从情况下,北溪管道的被破坏达成了另一重效果:以破坏性方式将欧洲从俄能源版图中割裂。美国的对欧收割动作,已全面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北溪天然气管道被人为爆破,欧洲的能源供应命脉自此完全被美国握在手中,能源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完成对欧能源围城后,美国实质在欧洲经济外围构筑了一层围栏,美收紧对欧油气供应,则欧洲资本向北美为主的全球各地外逃,欧洲想从美国手中获得更多能源供应,则必须听美国之命行事。从全局视角上看,赫扎卢顿四地以公投方式并入俄罗斯是美国及北约无法阻止的,俄乌间的国力差距现实下,乌东形势基本大局已定。这一背景下疑似美国采取的爆破北溪天然气管道动作在掀开欧洲乱局的下一“章节”:美大面积对欧收割的行动,已经吹响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