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杜虹发出最后一条朋友圈:“生不如死,向死而生,破茧成蝶,凤凰涅槃!”

一个月后,在她的生命按上暂停键瞬间,两位美国医生快速地注射各种药物,将遗体抬入带有冰块的木质棺材,一番操作之后,声称她50年后有望复活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医生的言论有些不可思议,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杜虹是什么来头?她在人生最后阶段,又遭遇了什么?冷冻复活难道真的可行?

01 一生要强的重庆女作家

1955年,杜虹出生在重庆的书香门第,母亲和外婆都是人民教师。从小她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在1977年高考恢复后,作为第一批高考生击败无数人,挤过“独木桥”,成为一名本科生。

毕业后,杜虹也当了几年老师,因为文学素养高,又被调到重庆出版社当编辑,创作出不少好作品,后来还当了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杜虹的前半生顺风顺水,那结婚后的日子却只能说是疾风劲雨了。

丈夫张先生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对她拳打脚踢,甚至对岳母、后来诞生的女儿同样如此。打完人之后又会痛哭流涕,跪在杜虹面前道歉,发誓再也不会了。这种事情周而复始,对杜虹及家人造成了严重创伤。

离婚、工作、带女儿、照顾母亲,年轻的杜虹已经有几分杀伐果断的感觉,她对婚姻的观点也很新潮,拒绝被框在“贤妻良母”的规范中,希望自己能够走出自己的路。

而当女儿张思瑶长大成才,并且步入婚姻之后,眼瞅着杜虹能够过上几天清闲日子,却又被病魔缠上。2014年10月,腹部和肋部疼痛难忍的杜虹,到医院检查发现,患有胰腺癌,晚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寻常人来说,这或许是个晴天霹雳的事情。但对于杜虹来说,命运就是抗争,癌症并不能吓跑她。即便再疼,她也不放弃生的希望,连主治医生也感叹,这是肿瘤病房工作十多年遇到的求生欲最强的病人。

02 为求生,花费75万冷冻

和癌症对抗了半年,杜虹遵循医嘱,采用放化疗进行治疗,却依旧没有阻挡癌细胞的扩散。身上每天插着五六条管,杜虹还在写诗,还在寻找方法求生。

有一次,杜虹看到网上一则新闻,说泰国一对父母将患脑癌的女儿,送到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冷冻,寄希望于50年后技术发展重新复活。

“我也把身体冷冻起来吧。”杜虹半开玩笑的一句话,却引起女儿张思瑶和女婿鲁辰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婿鲁辰为了安抚妻子张思瑶的情绪,就尝试在网上进行问询,没想到还真联系上一家做人体冷冻的公司。不过当时国内的技术不成熟,动辄花费上亿元。

此后在几位网络工作者的帮助下,女婿鲁辰最终联系上美国人体冷冻研究机构Alcor。帮助者之一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当时的在读博士魏景亮。他解释道:“人的死亡并非瞬间完成。”在判定死亡之后,将遗体采用科学手段进入“医学稳定”状态,然后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可以在受损有限的状态下将遗体保留下来,这样未来还有复活的可能。

冷冻机构Alcor的收费是,全身冷冻200万元人民币,仅头部保存冷冻75万元人民币。张思瑶和鲁辰并不富裕,他们选择了75万的头部冷冻方案,为此卖掉了杜虹早年在北京购买的20多平方米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杜虹少操心,张思瑶和鲁辰向杜虹隐瞒了巨额的冷冻费用,只是询问母亲愿不愿意实施冷冻。在常人看来,61岁的老人或许并不愿意尸首分离,而更愿意完整地在墓地里沉眠。

杜虹的回答出乎意料,作为知识分子,她清楚50年后能否复活是个未知数,但她愿意踏出这一步,成为人体冷冻实验的先行者。

03 人体冷冻真能将人复活?

杜虹答应进行人体冷冻之后,美国人体冷冻机构Alcor也派出了两位外科医生,在医院随时等待死神的到来。

2015年5月30日,在杜虹被监测到去世的时候,外科医生第一时间向她体内注射抗凝剂等物质,防止血液凝固,并且用特殊装备按压心脏,使血液畅通。

接下来,约莫花了1小时的时间,杜虹的遗体迅速转移到手术地点,让医生注射冷冻保护液。这是因为血液中的水分在冷冻过程容易形成冰晶,从而刺破细胞,而使用冷冻保护液替换可以避免该问题发生,起到保护的作用。

注射完成后,工作人员使用-60℃的干冰进一步降温,保存在-40℃的冰棺中。这个冰棺又被送到洛杉矶Alcor的总部,在那里医生将完成遗体的头部分离操作,最终保存在-196℃的液氮容器里。

此后50年时间,工作人员需要定时添加液氮,从而保持遗体头部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从未有一例冷冻人已经复活,人体冷冻却受到商业市场欢迎。过去数十年,仅Alcor一家公司便实施了140多起人体冷冻手术,其中包括杜虹,并和1000多个人签订了冷冻协议,准备死后迅速冷冻、坐等生物技术爆炸从而复活重生,其中包括牛津大学哲学教授波斯特伦、Paypal创始人和亿万富豪彼得·蒂尔等人。

波斯特伦被美国《Foreign Policy》杂志选为当代百大思想家,其选择人体冷冻引人关注。他解释道:“过去100年发生了多少曾经人类想象不到的事情。未来越不确定,选择活下去越有意义。你可以尽可能地保存你大脑的信息,而不是选择丢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