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开始进入枯水期,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双钟镇鄱阳湖底的五眼桥已经全部浮出水面,成了网红的打卡地。

但在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有不少网友发现保护区内由于退水,大量鱼儿由于没能及时撤退,被困在一些地势低洼的地方,岸边死去的大鱼更是白花花的一片,看上去有些触目惊心。

很多白鲢、草鱼、鲤鱼、鲫鱼甚至是餐条,都已经死去多时,在残存的一些水洼里,还有一些小鱼正竭尽全力地露出脑袋,浮在水面呼吸新鲜空气。再过些时候,等到水洼里的水彻底干涸之后,等待它们的也将是死路一条。

这么多鱼,为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死去?不能捕也不能捞!一些网友感叹:难道只能让其自生自灭吗?死去这么多鱼,实在是太可惜了。

要知道在两年前,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之前,鄱阳湖有一种传统的捕鱼方式,就叫“堑秋湖”,当地渔民在湖边的滩涂地带修筑堤坝,形成一个个碟形湖,等到枯水期到来之后,来不及退去的鱼就被困在湖内,渔民择机将里面的水放干抓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捕鱼方式曾延续了许多年,自2020年起,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以后,鄱阳湖作为长江重点水域,已经纳入禁捕的范围,“堑秋湖”自然就开始消亡了。不但不能主动捕捞,甚至就连这些被困在洼地内的大鱼,也不能随便抓捕。

据称,最开始有人发现死鱼后便捞了回去摆卖,但护渔队发现后及时阻止了这种现象。这正是不少网友纳闷的地方,为何大量鱼儿在等死,却还不让捕捞?

在编者看来,这些鱼就算困在这里等死,也不让捕捞,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

每年冬季,鄱阳湖都是一些候鸟越冬的场所,困在滩涂内的鱼自然成了它们的口粮,就是这么多鱼养活了从北方迁徙过来的候鸟,才让它们安全过冬。

而同样在天津周边的一些湿地保护区,由于大量湿地内的滩涂被改造成鱼塘承包,大量候鸟一到冬季就无鱼可吃,为了生计它们会抢食渔民鱼塘里的鱼,轻则被驱赶,重则被下毒致死。在天津的宁河保护区,曾发生过东方白鹳中毒死亡的情况。

试想一下,如果鄱阳湖的湿地允许捕捞,会不会发生“人鸟争食”的现象?小编认为这是十分肯定的事情,人们索取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再多的鱼也会被捞光,到了那个时候,越冬的候鸟吃什么?是不是只能活活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保护区内的鱼被困致死,并不是白白送死,而是养活了一大批候鸟,只不过今年的鄱阳湖枯水期可能来得早了一些,候鸟们还没有完全飞过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死鱼。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鱼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湖泊退水后留下的鱼类,才孕育出了勃勃生机,鸟儿们才能安全过冬。这一切,虽然看起来十分残酷,但都是自然规律。

如果这些鱼被人捕捞殆尽,那么中间的食物链将会被人为打破,许多动物将无法生存,这也是这些鱼儿禁止捕捞的背后原因,就算让其自生自灭,也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它们并不会白白死去,而是孕育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形式。

这就是鄱阳湖搁浅的鱼儿不让人捞的深层次原因,实在是发人深思。

所以,对于鄱阳湖湿地保护区内的死鱼现象,人类最好还是不要过多干预,更不要私自捕捞,留一些吃的给越冬的候鸟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