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方剂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注重内外并重、防治结合。《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近百种关于“悦泽”“美色”的药物,且还专门论述了美容药物,如“白瓜子,主令人好颜色”、“白僵蚕能灭黑皯”。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国至清末的古籍中,记载了千余首关于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等功效的美容方剂。特别是外用美容方剂,通过局部外用,以药膜、膏剂等形式直接作用于皮肤,效果显著。

在美白相关外用方剂中,高频单味药主要集中在美白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中医常“以色补色”,认为白色可入肺,输送精津于皮毛而对其发挥温养和润泽的作用。《黄帝内经》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美白外用方剂中也使用了较多的“白色”药,外用时多具有美白之效,如白芷、白附子、白术、白蔹、白及、白茯苓、白僵蚕、白檀香等。有学者曾统计,在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的50余味中药中,白色中药占了其中的20味。《普济方》云:“面尘脱色,是主肝。”疏肝活血对治疗和预防皮肤色素沉着有良好而可靠的效果。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土瓜根、益母草等。川芎能行气开郁、祛风活血止痛。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川芎含有生物碱及挥发油内酯类等成分,对皮肤具有温和刺激作用,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此外,有研究结果显示,川芎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ROS)双靶点的方式起到美白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祛斑相关外用方剂中,高频单味药主要集中在美白药、解表药、攻毒杀虫药、活血化瘀药和芳香开窍药。《诸病源候论》载“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皯。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或痰饮渍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皯。”其发病与肺、脾、肝、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病变之初多为实证,主因情志抑郁或光照刺激发病。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肺主皮毛,主一身之表。病久正气已虚,阴阳失调,脾肾阳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肝肾精血耗损则冲任亏空,气血不得上承,面络失于濡润,肾之本色显露则病。“以白增白”是祛斑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外用增白药的频率也非常高。白芷为增白要药,还可祛风,《本草纲目》谓其可“达阳明阳气,去面黑。”此外还常用白附子、白及、白丁香等。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如《药性论》论其曰“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本草纲目》云“白及洗面,去䵟。”风邪客于面部,风热相结,肌肤失于濡养,治宜解表祛风。因此方剂中常配伍祛风散邪药,如藁本、细辛、防风等。《日华子本草》记载藁本可“治痫疾,并皮肤疵皯。”祛斑还常使用攻毒杀虫类药,主要取其腐蚀之性,可深度透达肌肤,腐蚀斑点,但组方时一般不单独应用,多搭配行滞活血、芳香化浊类方药。最为常用密陀僧,该药善于消肿杀虫,收敛防腐,祛除雀斑。鹰屎白能祛风化湿,外用善于消除各种瘢痕疙瘩,《本草经集注》记载鹰屎白“主治伤挞,灭瘢。”但攻毒杀虫类药多有毒性,单独使用或配伍时要得当用之,尽量避免内服。瘀血停于皮肤络脉,肌肤失养,故而生斑,治宜补益气血、行气活血、化瘀消斑。桃花利水通便、活血化瘀,或有取“面如桃花”之意,如《圣惠方》有载“治䵟斑点,桃花、杏花各一升,以东流水浸七日,相次洗面。”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建议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合理使用药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