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华田

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根据规定,外语课时占比为6-8%,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英语课程教学课时占比低,并不就意味着要“取消英语的必修课地位”“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等等,更不可能仅仅只“将英语作为中高考选考科目”,因为英语和数学一样,是加强思维训练的最主要科目。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如果年轻学生放松,甚至放弃外语学习,以后将如何做好交流互鉴?

英语和所有外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没有与文化自信对立,恰恰相反,外文课程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理性地看待不同国家之间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做好文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所以,外语课也是“大思政课”讲台,在外语课上引导学生懂中国知世界,正是“大思政课”的有效扩展。在英语和所有外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文化在传播、交流、互动中也能得以发展、进步。

而其关键在于,教师既要服从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遵循顶层设计,又要凝练指导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领悟其中蕴含的教书育人思想、理论和理念,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有效地将知识、能力、思维、修养,有机统一,多维融合,润物细无声地立德树人,建构外语教育的新价值。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和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外语学习,应该摆脱应试学习的方法,要在拓宽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加强思维训练和提升思想修养,逐步成长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锐意进取的国家优秀公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学习英语和增强文化自信并不矛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的是唯分数论的英语学习初衷。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