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猪妈妈

开学不到一个月,朋友和她女儿已经爆发了一场“战争”。

起因是,朋友女儿初二,以前成绩挺好,现在却不升反降。母女俩约定好,这学期一定迎头赶上,谁料一到周末,孩子又有些“松懈”:

“这么宝贵的时间,你不用来复习,却在这儿画画!”

“你说你,画这破画能有什么用?能让你考上重点高中吗?将来能当饭吃吗?”

朋友指着孩子数落,孩子也没忍住,顶了几句……结果朋友又急又气,一把把女儿的画扯下来,全撕了。

这下孩子也急了,冲朋友大吼大叫,还崩溃地摔门而出,连续两周都没回家。

朋友担心女儿,但又难掩怨气:“你说现在的孩子,但凡懂点事就应该明白,我这是为她好……”

朋友说,她不是觉得画画不好,只是成绩和分数线摆在那儿,难免有些着急。

我知道,她是担心画画影响孩子学习。

但,凡是和文化课看起来不相关的,就一刀切地杜绝,真的能帮孩子提升成绩吗?

最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政策一直在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9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课标(10年才有一次的改革),就首次将艺术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开设,并贯穿整个九年义务教育。

课时占比9%-11%,甚至远超 “主科”外语。

早在2020年,教育部也发文称,要力争在2022年实行美育中考。虽还没全面落实,但已在多个省份完成了试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来是否纳入高考,也未可知。

这些信号告诉我们,艺术对孩子来说,已不单单是“兴趣”,而是“刚需”。

我们千万别随便否定孩子的热爱,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当然,关于家长们关心的学习问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范迪安副主任也回应:

国家强调美育,不是要孩子把某项艺术技艺练到几级,也不是一定要参加什么少儿美术展览……而是重点考评学生的审美素质水平。

学艺术和学文化,并不冲突,反而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像数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演能力……都可以在艺术审美中得到锻炼;

而阅读时,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写作时,对真情实感的表达;练字时,对一笔一划的架构……

也无一不是依靠孩子的审美经验、审美素养、审美感知。

这都说明,一个拥有高审美力的孩子,才真正拥有“学霸命”!

被低估的审美力,正在拉开孩子间的差距

在中国家庭,从小学绘画、学舞蹈、学音乐、学书法的小朋友比比皆是,但真正注重孩子审美力培养的家庭却很少。

因为,对大部分家长来说,掌握一门技艺,怎么看都比培养审美力,有用、实际!

但真是这样吗?

真正的审美力,指一个孩子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输出力,这三种能力,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

如果被低估、被忽视,将在孩子间拉开巨大差距。

有审美力的孩子,更容易打通知识,跟上老师。

现在学科内容越来越难,身边很多孩子都和朋友女儿一样,遭遇“三年级现象”或“初二滑坡”。

家长一着急,就认为是孩子不够努力,心思没放在学习上,或者学习方法不够好。

于是,努力纠偏,增加刷题,取消一切课外项目……孩子很累,家长着急,学习成绩还不见提升。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科幻作家郝景芳认为,孩子遇到学习困难,不一定是努力不够,而是,了解得不够多,思维还不够广。

因为,课本知识是高度概括且抽象的,学科又被切割得太厉害:内容上,不互通;方式上,缺少交流,孩子学起来没有背景、没有细节,自然就枯燥、难懂。

这时候,如果我们还一味地使蛮力,只会让他们陷入挫败,出现偏科,甚至厌学。

而相比课本知识的单调、孤立,艺术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大融合。

有艺术修养和审美感知的孩子,既拥有灵活的思维,又拥有认识知识的全景视角。

他们能身处广阔的时空,去俯瞰文明;也能定位个体,却窥见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

这种将文字、语言、数字等抽象符号,与历史文化这类客观现实打通的能力,让他们更容易把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也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上,自然就能轻松愉快地跟上老师的进程。

有审美力的孩子,更能够深入理解,获得乐趣。

曾经看到一个清华学霸的分享。

他说,初中时,老师带大家理解一首诗,其中一句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同桌读了几遍后,觉得很无趣说:“这什么破句子!”

但他却在读到句子的瞬间,感受到了灵魂的震颤。

因为,他曾经去过南京,触摸过那堵深墙上的石头,当读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时,一幅白描的古桥、老屋、斜阳的荒废画面,便瞬间浮现在他眼前;

那一刻,他穿透历史,感受到了曾经朱雀桥和乌衣巷的威名赫赫;

又跟随“堂前燕”飞落到“百姓家”,沉溺于如今的荒凉衰飒之感;

他佩服作者语言的简洁凝练、松弛直白,又赞叹其藏而不露、余味无穷的含蓄之美……

你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堂,有没有审美力,孩子进入的完全是天差地别学习境界。

当孩子没有审美经验时,即便面对经典绝唱,也很难调动心中的情感去领会,这样的学习,再“认真”,也不过是走马观花。要输出时,更会困难重重,没话说。

但当孩子有足够的审美经验、审美感受时,他们就能思接千载,去领略历史的深远、语言的玄妙,去享受知识的洗礼、文化的熏陶。

这样无论是做阅读,还是写作文,都会文思泉涌,下笔有神。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已经不多了,但是美盲很多。”

说的是我们的社会现状,但也点出了孩子们的“审美”困境。

我们曾经用几十年的基础教育时间,让文盲逐渐消失,如今也应该跟上政策和时代的步伐,让美盲也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审美力,将成为一个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人生。

家长们重视学习,其真正目的,是希望孩子在未来,能拥有不轻易被对手模仿,或者超越的技术和能力。

那即便从发展角度考量,审美力,也是一个孩子最值得拥有的能力,因为:

在当下,审美力能让孩子自驱成长。

经常有家长很苦恼地问我,说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游戏、短视频、网络小说、或者偶像明星,该怎么“说服”或“制止”?

我每次都回答,这个阶段的孩子,“说服”不了,也“制止”不了,只能想办法把他的“审美”引向更高的层次。

因为,孩子沉迷一件事情,说明他无聊或想逃避,那他需要的是更有趣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的审美力水平还不够高,自然就会被低级趣味吸引。

但,人对美的追求是天生的。当他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他也自然能脱离低级趣味。

那审美力高的孩子会怎样呢?

有审美意味着有品位、有要求,这种对美的向往、追求,会驱使孩子一直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即便他也有遇到困难、退缩的时候,但他们很少沉迷,甚至会选择运动、看书、拉琴等更健康的方式来排解。

有句话是,“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成长。”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与其用外力逼迫、催、吼去纠偏或推动孩子前进,不如唤醒他内心美好的种子,让审美力,成为他最持久的驱动力。

在未来,审美力将成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有人曾预言:未来不懂艺术的人将会没饭吃。

很多家长觉得是危言耸听。

但有研究表明,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现存50%的工作岗位将消失。

而且,受到威胁的不单是重复劳作的岗位,还有简单智力劳动的工作,包括家长眼中的“铁饭碗”——银行大堂的客户经理、政务大厅的办事人员等。

事实上,机器人现在还会弹琴、写诗、画画等简单创作,未来只会更聪明,如果未来孩子只在某一领域达到“会”的程度,那肯定拼不过机器。

那什么样的孩子才有竞争力呢?

答案是,有人工智能没办法赶超的实力。

按照目前科技发展水平来看,人工智能只能在既有数据上进行深加工,对于不存在事物,想象远不如人类。

这意味着,人类自身所独有的创造力、情感和抽象思维能力是最珍贵的。

那像审美力这种集思维、情感、创造于一体的能力,必然将成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美学家蒋勋曾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

这句话,在现在是事实,在未来将更加得到验证。

作者:猪妈妈,爱孩子、爱自己的学习型妈妈,好好生活,就是教育。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