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习在腾讯,毕业到阿里,又离开字节。大厂可能是好多人的向往,但是好像并不适合我。

鹅厂:第一份工作是剧集运营

如果给外行讲:我们就是每天看电视剧!没错,我确实很喜欢看电视剧,而且阅片量非常高!我同事评价我:“有时候都怀疑你的年纪到底真不真实,因为非常古老的剧,我都看过!如果聊到电视剧,上到99岁的老人下到刚上小学的娃娃,不同年龄层,不同类型的剧,我或多或少都看过!”

但当爱好变成了工作,你可能就会得PTSD。

因为工作需要,看剧的目标变得不再单纯,你需要通过每一帧、每一句、每个画面、每个剧情找宣传看点。追剧的快乐就在反复观看不停琢磨过程中被消灭殆尽了。

福报厂:我离开阿里的原因,大概率是文化吧。

众所周知:阿里的价值观是每个进阿里人都要熟知并且成绩符合绩效考核标准的。新入职的人都会安排为期半个月的百阿(百年阿里)培训。

这半个月需要脱产学习阿里的企业历史,了解阿里的组织架构、各业务线,最重要的是把阿里的价值观从熟悉、体验再到最后认同的过程。

我当时没有抱着接受洗脑的心态去的,只想去体验一下这个过程,毕竟进来一次不容易,来都来了。

培训过程大概上午9点到晚上9点,回去之后可能要加班,每天时间非常紧张。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布置任务,完成作业,汇报,感觉又重新回到校园。

宇宙厂:我的第二份正式工作在字节跳动。

在家摆烂了将近一年后,机缘巧合下我接到了字节的offer。本着反正是工作,就干呗的心态,我又回了北京。

这次是做渠道运营,从内容转渠道也算一次新尝试。渠道主要是负责和一些厂商对接,对产品的DAU及DNU负责。

这次工作让我产生了内容与渠道哪个更重要的疑惑?说实话,之前做内容一直苦苦找寻投放渠道,把如何精准获客作为目标。这次做渠道则遇到无优质内容可推的窘境。产品初创期,能力基建尚在完善,内容则依靠其他端并且受到各方牵制。

接手新工作除了快速适应环境就是要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以前常听说字节“内卷”超级严重,进入之后,切身体会到了。在字节每个人好像都很忙,但好像又不是那么忙?

因为产品各项能力都不完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人有成熟的经验,都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试错。每两个月的OKR看似目标清晰,只不过是不断重复上个双月的内容罢了,感觉毫无意义。

沟通成本高到离谱让你工作效率低下,那种无力感越来越重。

除此之外,很多人说字节跳动入职薪酬即巅峰,是真的吗?

先说结论:50%真实。

字节在谈offer的时候,会跟候选人说一年有两次调薪机会,这个是没错的。

但是注意,“两次调薪机会”,只是说有这个机会,不是承诺一定会调薪哦。绝大部分字节人儿,一年至多只有一次调薪。

字节的调薪窗口在每年的4、10月份,我来说一下调薪的逻辑。

调薪一般还是会跟绩效挂钩,字节的绩效会分O、E、M+、M、M-、I、F,这个以后我们可以介绍,从O到F就是从好到差。

每次调薪窗口开始前,老板们会定一个本次调薪的整体覆盖率,也就是说允许多少人调薪,这个比例范围通常不会超过40%。

哪几类人有资格调薪呢?

1、通常情况下,只有M+及以上的人,有资格调薪,但也不是说拿了M+就肯定给你调薪了,你只能说,拿了M+,就有了调薪的入场券,此时HR在调薪系统内能看到很多数字,比如你目前年薪总包在当前层级的位置,如果你目前薪酬已经到75%分位,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拿了M+,调薪的可能性也比较低。

2、第二种情况,你绩效为M,但是你过去连续两次窗口都没有调过薪,HR会适当考虑给你加一些,但前提是M+及以上的调薪人员比例没那么高,才有资格轮到你,但还会细看,比如你过去两次窗口期未调薪是纯粹因为绩效一直都是M,还是说你的入职薪资太高了,一直在高分位,所以调薪会有很多考虑的因素。

我所在的组调薪的时候就碰到过,有个员工的薪资从入职开始,就一直在高水位,是当前职级薪资的100%分位。

同时,这位员工每次绩效都不错,都是M+,所以每次窗口期,他都会进入调薪池,但是最后都没有调,连续两年都是这个情况。

为什么字节有这么高的薪资呢?

因为字节前几年扩张厉害,招人的时候疯狂开offer,以至于在业内获得了“宇宙厂”的称号,所以大家都默认为去字节薪酬很高。

确实,入职薪酬是很高的,那是为了吸引你进来。

但是入职后,会有很多规章制度来限制,不可能那么无休止地持续涨薪,既然你已经进来了,那就先干活,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逐渐平衡你的薪资,逐渐让你的薪资和市场规律保持同频,不要看上去那么夸张,否则如果持续涨薪,一直高成本的支出,哪怕字节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挥霍。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大量的“入职即巅峰”的状况,即看上去入职薪资很高,但是在职期间却从无涨薪,毕竟你不可能每次绩效都拿E,大部分的我们,也只是普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