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精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人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悟性”,但是动物却缺乏此种品质。并且,我们评价人的等级次序的时候,也常说“这个人悟性高,那个人悟性低”。由此,在这些人看来,所谓“悟性”,不仅能代表人与动物的区别,而且能够根据悟性的高低将人的等次区分开来。

德国伟大思想家、哲学家、作家、现代悲观主义哲学和唯意志论的开创者叔本华却不这么认为,叔本华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并不在于“悟性”这个东西。

在叔本华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中,叔本华指出:“一切动物,即令是最不完善的一种,都有悟性,因为它们全都认识客体,而这一认识就是规定它们的行动的动机。”

或许还会有人提出动物的悟性和人的悟性,并不是一种悟性,或者简单地认为人的悟性是高级悟性,动物的悟性是低级的悟性。其实,这种观点也不正确。叔本华还是在他的《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中强调指出:“悟性,在一切动物和一切人类,是同一个悟性,有着到处一样的简单形式:因果性的认识,由效果过渡到原因,由原因过渡到效果,此外再没有什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述这段话,叔本华指出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动物的悟性和人的悟性是同一种悟性,动物和人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悟性;第二个问题,所谓悟性也就是对“因果性的认识”和对“效果”的认识,也就是能够评判事物之间的因果性和不同的效果状态。

既然动物的悟性和人类的悟性是同一种悟性,那么,两者的悟性是不是完全一样的呢?对此问题,叔本华认为:“在敏锐的程度上,在知识范围的广狭上,悟性是大有区别的,是多种多样,等级繁多的。”不仅动物和人的悟性有着敏锐程度、范围广狭的区别,人们之间所谓的悟性差别就是指这些方面的差别了。

认识到了动物和人的差别并不在于悟性,这就能够让我们对悟性有了更为本质的理解。但是叔本华却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候就在于悟性,悟性的多寡高低是评判一个人是否精明的标准。

叔本华强调指出:“在掌握间接认识到的客体间的因果关系时,悟性的那种敏锐不仅在自然科学上,而且在实际生活上也有它的功用。在实际生活上,这种敏锐就叫做精明。严格地说,精明是专指为意志服务的悟性而言。”

这就是说,悟性敏锐的人,就是精明的人。

那么,悟性不够敏锐的人,应该是什么状态呢?叔本华指出:“缺乏悟性,在本义上就叫做痴呆,也就是应用因果律时的迟钝,是在直接掌握原因效果连锁,动机行为连锁时的无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缺乏悟性的人,就是不精明的人、痴呆的人。这样的人,无法对自然现象之间当中的各种因果关系进行准确判断,他们缺乏理解力。我国古代“刻舟求剑”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及“空中楼阁”中的主人公,都属于高度欠缺悟性的人,也就是一点也不精明的人,只不过,“刻舟求剑”和“空中楼阁”中的道理,是通过夸张的、寓言的方式说出来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