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做客《行风在线》时表示,明年青岛全市小学一年级招生学生将达到15万到16万。

这是创纪录的一个数字。

01 小学压力空前绝后

今年,2022年,青岛的小学一年级招生学生约12.8万,为什么明年就将达到15-16万人?

这是青岛二胎高峰期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读者可能会说,2016年出生人数最多,这不对应2022年一年级学生吗?

其实不然。

首先,二胎是从2016年1月1日正式放开的,加上10个月怀孕时间,2016年的二胎出生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年。

其次,2015年是羊年,很多人有忌讳,就推迟到2016年生孩子。

2023年的一年级学生,出生时间是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基本把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的二胎高峰期人口都囊括了,人数不多才奇怪。

我们来看看青岛历年小学一年级招生人数:

明年的一年级招生人数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年份,根据上面青岛近些年的出生人数也可知道,明年的一年级招生人数也会比未来所有年份高。

所以说,明年的一年级招生人数是创纪录的历史之最,当然入学压力也是空前绝后

今年,青岛的优质小学就面临了较大的入学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浮山后的富源路小学、同安路小学、合肥路小学,一年级班数达到了历史性的15-16个班,这还是在2022年全市招生人数只是微涨的情况下。

2022年青岛的小学入学压力还只存在于优质学区,一些普通学校并没有增加多少学生,甚至还有不少学校没有招满。

但2023年,青岛所有小学都将会感受到这一波空前绝后的入学压力。

面对这一情况,青岛已经出台了应对办法。

02 青岛的对策

上个月的23号,青岛发布了《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这是应对未来入学压力的一个大招。

按照计划,未来三年的时间,青岛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20所,提供学位16万个,这将解决青岛小学阶段的入学压力。

可家长们要求的不仅仅是能上学,而是上好学,考上好高中。关于这一点,青岛推出了十大攻坚行动:

据悉,仅2022年,青岛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0所,其中新建学校就达到了18所。

在培养优质学校、增加优质学校学位方面,青岛的计划是:

一,用三年时间打造100所新建的优质学校;对于这些新建校,计划通过提前遴选校长教师到优质学校挂职、优质校长‘一长多校’、提升校长课程能力和教师实施能力等多方面的工作,打造设施一流、教师水平高的一批优质学校,争取建一所优质一所。

二,在初中强校提质行动中,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打造40到50所初中强校。采取的策略是,加大对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培训和引进,采取集团化办学的形式,让更多优质学校参与到初中强校建设中来。

此外,为了提高初中教育水平,青岛正在推进初中晚自习(尤其是初三),现在已经有32所初中学校开设晚自习。

03 分析

我们知道,青岛市区目前比较好的学区是,市南的中片和东一片,市北的浮山后和启元,崂山的育才和浮山后。

其他区市也都有两三个优质学区。

这正应了我以前的判断,受制于优质师资和生源的数量,每个区市最多只能有两三个优质学区,不会再多了。

如果再多,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淘汰既有学区,像市北的浮山后和启元崛起了,台六、平二、53中就走下坡路了。

二是一起平庸,把优质师资和生源平均打散到各个学校,公平是公平了,却也不会有突出的了。平均即是平庸,到时候家长意见更大。

所以说,三年时间新改扩200所中小学我是相信的,但打造100所优质学校、打造40到50所初中强校,我感觉比较困难。

当然,如果说这种“优质学校”、“强校”要求不高,那就另说。

另一方面,青岛普高录取率一直不高,虽然宣传的是到了70%,但真实情况是很多职高学校提供了普高的学位,只论普高学校的学生占比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在职高学校上学的学生,很难在高考上占有优势。

普高录取率提不上去,初中强校提质就缺乏意义。前面的独木桥就那么窄,后面的路再拓宽,也不能有根本性的改变。

另一个分析是,明年青岛一年级入学人数空前绝后,“空前”的影响以前已经多次分析,就是提高了学区房的热度、优质学校普遍预警、小学招生人满为患。

既然“绝后”,那就是说明年之后,小学入学人数会逐渐下滑,根据出生人数的下降趋势,也可以说是大幅下滑。

那么,到时候学区降温是必然的,学区房会不会大幅降价?

关于这一问题,我在《青岛学区最关键的指标出来了,或将关系学区房的存亡!》一文中已经做过详细分析。

分析结果是,优质学区到时候仍是稀缺资源,会有家长追求。这几年优质学区多是借教室扩张,到时候可能会收缩招生规模。

也就是说,学区房会降温,但不会消除

最后,还是附上以前的观点:只要还在执行就近入学(学校和房子挂钩)、升学考试(中考、高考)的基本政策,那么学区房就会永久存在。只是,学区会变化,未来有些会没落,有些会崛起,作为家长要统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