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3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是经过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肩负着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重托,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将光荣地出席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中很多是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本报开设“二十大代表风采”栏目,重点介绍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

9月14日早晨,挂完水,刘桂珍从医院匆忙赶到村委会,边招呼着前来开证明的村民,边接受记者的采访。 “这几天来采访的记者很多,我一下子忙不过来。 ”她略带歉意地解释。

刘桂珍是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峪口镇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原本是走出大山的第一个高中生,却被父亲劝阻留在段家湾村,而这一留就是40多年。

彼时,大山深处的段家湾村一直缺医少药,村民们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1977年,在村委会的推荐下,刘桂珍选择了乡村医生这个职业。刘桂珍说,从医44年,她从来不收出诊费和注射费,还为村民贴钱买药,“村民们比较困难,看着他们一层层打开包裹拿钱出来,我不忍心收他们的钱。”

1988年,段家湾小学因唯一的老师离开而停课。在村干部动员下,为了15个娃娃们有学上,刘桂珍当起了临时代课教师。这一登讲台,就是29年。

“我是要强的人,刚开始也着急,担心教不好耽误了学生,天天熬夜备课等新老师。”刘桂珍回忆道,段家湾村穷,条件差,待遇不高,没人愿意来,“越是这样我越下定决心用心教,只要肯下功夫,就能教好村里的娃娃们。”

村子小、学生少,而且是复式教学,她白天按年级上课,晚上备课到深夜,从无怨言。“除了英语,剩下的课都带。”直到2017年,段家湾村小学合并到乡镇,她才卸下了乡村教师的担子。

1996年村“两委”换届,一边行医一边教学的共产党员刘桂珍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候来我们村,你抬头看大山、低头见石头。”时至今日,刘桂珍仍记得20年前段家湾村贫苦的窘境,“当时的段家湾村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无资源无产业的贫困小村,村民们种玉米、谷子,生活比较困难。”

全票当选意味着什么?期望。

“村民渴望剜掉穷根,过上城里人富足的日子。村民选我当村支书,我就不能不做事情。”刘桂珍说。

为了改变段家湾村落后贫穷的现状,刘桂珍去内蒙古、山西太原考察调研,先在自家承包的3分河滩地里种油松树苗,到第3年,3分地油松树苗卖了7.5万元。一时间,三分薄地七万多元产值轰动了全村,也成了她和乡亲们脱贫攻坚之路的起点。

此后,段家湾村的苗木种类增加了杨树、云杉、白皮松等种类,以及种植猪苓、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上百亩,全村每年可增收40万元以上。“到今年,段家湾村186户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20多万元。”刘桂珍告诉记者,发展起来的段家湾村,和周边的王家会、武强等6个自然村合并成了一个新村。人多了,工作量更大了,办医保、找工作、防火防疫、搭桥修路……忙得不亦乐乎的刘桂珍无暇顾及自家种植的云杉、油松、白杨树,交给了丈夫杨宏生打理。

刘桂珍说,她正在和村委商量利用村里优质的山泉水发展水产业,以代县优质酥梨为原料生产古法梨膏,把本地特产资源深加工后卖到外地去。“山里有丰富的天然矿泉水资源,除了浇地,都流走了,如果能合理利用好水资源,也能卖个好价钱。”

“这么多年坚守在山沟旮旯,累吗?”

“没啥,值得。他们需要我,我就应该在。”面对记者的问题,刘桂珍并不掩饰她对乡亲们那份情。

40多年来,刘桂珍有很多机会可以走出大山。但她不能走,因为村民都需要她:“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做到底。”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09月28日 第02版)

记者:王泳

版面编辑:李恒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