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大学教授在聊天群中公开为其女儿博士后基金项目“打招呼”的行为在网上引起热议,并迅速登上知乎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知乎

网传截图显示,该教授来自河海大学,其女正在申请72批博士后基金, 为此,该教授请求聊天群里的其他老师高抬贵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知乎

网友表示:

真正的学法: 申基金之前开论证会,请各路大佬来当面看本子,提意见,当然少不了一点点专家咨询费。

虚假的学阀: 在400+的大群里请求别人对自己女儿的基金申请高抬贵手......

图源:知乎

匿名自称圈内人的网友表示:

图源:知乎

这样的人非但不是学阀,还是一个比较可怜的科研民工,甚至是一个内心充满了正义感的科研工作者。只有这样正直的科研工作者,才会通过把自己送到风口浪尖之上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换取真正的公平对待,因为只有成为了热点,大家才不敢埋没一个好的项目。

圈子文化在古今中外都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要人都是有私欲的呢,什么时候资源无限大,人们或许能变得高尚起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知乎

高校有关学阀的敏感案例

并非第一次引发热议

不久前, 中国地质大学因为“教授未关闭屏幕共享,显示亲戚分专业走后门”一事就引发了热议:

据网友反映,中国地质大学某学院院长做新生讲座时,讲座完毕后忘记关掉屏幕共享,屏幕上出现了微信聊天页面。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聊天页面显示,该校某教授的亲戚申请分专业,将自己的高考成绩、学号、申请学科大类等信息发送给了该院长,后面还接了一句“我是自动化学院xxx教授的亲戚”

据介绍,当时学校还没给新生分学科大类,但分类肯定要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依据,这不小心曝光出的聊天记录, 也让不少学生质疑,是学校教授亲戚就可以优先选择热门学科大类?

事情引起舆论后,学校校招办表示:学校已关注到此事,学院大类分流有统一方案,最终会给学校统一报批。该工作人员还介绍,今年是该学院第一年大类分流招生,学院方案的制定会考虑学生诉求,具体方案还未公布,“肯定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学院会对学生告知清楚。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其实,所谓“学阀”,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指凭借势力把持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对于一个想成为“学阀”的教授来说,他们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才能实现目标: 拥有博导资格,掌握行政职务(或权力)以及善于跑关系 。我国又是怎样一种现状呢?

外媒揭露:

“学阀”横行的中国学术界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员李江曾指出,2017年,美国Plagiarism Watch发表一份题为《科学论文代笔公司与掠夺欺诈型期刊合谋中国学者》的报告,该报告挖出了一家被称为“世界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英文论文造假公司。该公司与巴西SCI杂志合作收费, 为中国学者发表涉嫌抄袭、造假的论文 。2015年,该刊发表的文章当中,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比例高达78.1%.

在此之前,中国学术界曾被爆出三起国际学术期刊的撤稿风波。2015年3月,英国BMC出版社(BioMed Central)撤回43篇论文,其中41篇系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同年8月,全球著名学术出版集团斯普林格(Springer)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发表的64篇论文,而这些论文全部出自中国学者之手;10月,爱思唯尔(Elsevier)撤销了9篇论文,9篇也全部来自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这三次撤稿风波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同行评价涉嫌造假”,也就是审稿人邮箱是假冒的。

“学阀”现象广泛存在于全世界的高校。 有研究认为,该现象在东亚高校比欧美高校更为普遍。最典型的解释莫过于东亚儒家文化圈内独特的师承观念和等级森严的文化属性。

没有“学阀”关照的“青椒”(高校青年教师)对“学阀”现象最为深恶痛绝,“学阀”的弟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人也仅仅只是代表自己的利益(集团)去讨伐“学阀”现象。此外,高校需要自由开放的学术讨论,不需要一个代理人提供所谓的秩序。况且“学阀”往往提供的是一种古代中国社会的门阀秩序,甚至是一种黑社会秩序,这在本质上降低了政府对高校的治理水平。

高校还能成为学术清静之地吗?

近年来,见到许多学者失去了学术激情和学术理想,频繁奔走于会议与项目之间,实感痛心。当然,全然苛责于学者本身自然不对。当我们见到有些宗教场所在开门创收,有些公益机构在利益输送,有些地方政府与民争利,我们又怎能期待高校独善其身呢?过去30余年,中国在脱贫工作以及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最需要的是让这个国家更加公正、公平

如今,仍然有许多青年教师和资深教授依然孜孜地求索于人类认知的边缘,将寻找真理与自己的生命体验融为一体。他们,值得拥有体面的生活和公平的环境。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知乎、微算云平台、FT中文网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