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昨晚爷爷陪6岁大的孙子背诗,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文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孩子平时识字很多,所以诗中的每个字都认识。

爷爷开始先是让孩子诵读,读熟后开始了一遍又一遍地背诵,当孩子背不出来时,爷爷及时进行提醒,然后孩子很快整首诗都背过了,为了检验和巩固效果,爷爷又让孩子继续重复了7、8遍。

一件事,让我意识到,有些关于记忆的方法,可能还有人不清楚。

记忆的基础是理解意义。

大脑的运行规律决定了大脑更擅长于记忆有意义的事情,请记忆以下一组11个词:

足球赛丨有丨七点丨告诉丨参加丨明晚丨小刚丨按时丨打电话丨小明丨一定要

大脑记忆这种杂乱、毫无意义的名词会感觉很头疼,其实把这些名词重新排列一遍,

小刚 打电话 告诉 小明,明晚 七点 有 足球赛,一定要 按时 参加。

经排列后,很容易记忆,因为这句话是有意义的。重新排列之前,各个词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排列之后,前后词语之间便存在了因果关系,因此词语间互为记忆线索和提示词

爷爷认为孩子还小,不可能理解诗的意思,所以要先死记硬背住,然后慢慢在往后的生活中理解、体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大部分取决于成人的解释力

简单解释下,理解就是认知,认知依靠智力,而智力分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推理、运算力等,流体智力强的人显得很聪明,流体智力会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

——晶体智力,是指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晶体智力与阅历有关。晶体智力实质上就是通过“模仿”和“拿来主义”构建的能力,就是通过模仿别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拿来运用到自己遇到的相同问题上

比如现实中见到“果皮坚实、密生三角形刺、肉色淡黄,粘性多汁”的水果,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人称之为“榴莲”,于是自己也模仿、采用拿来主义把它叫做榴莲。以后听到“榴莲”,就会理解并认知是指上面图中这种水果,这就是理解力的提升。

小孩吃饭、穿衣、玩游戏,甚至利用赌气、耍脾气的方式,几乎都是通过“模仿”后练习习得的,学识和阅历越为丰富,晶体智力就越强,理解力就越强,人越显得沉着、冷静;大多数成年人多是通过晶体智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的

事实上,6岁的孩子已经完全具备理解万事万物的生理基础,换句话说,只需要提升孩子的晶体智力,他便能理解《从军行七首·其四》这首诗。其实,帮助其理解这首诗含义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仔细解释每一个字的含义,最好附上图片,让他能把“概念”和“现实”对应起来

比如“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话中,

“青”就是比蓝还深的一种颜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中的一种,“青海”是指水很蓝的青海湖;

“长云”是云彩前后很长、很远、很大一片的云;

“暗”是云遮下,光线较暗(*助记方式理解);

“雪山”是指山巅被雪覆盖,所以叫雪山,而雪山的形成是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积雪会常年不化。

最重要的部分,把诗句描述的场景展现给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释的过程中,要反复问孩子是否听得懂,如果孩子回答听不懂,那可能是你遗漏了什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理解的“先前知识”(理解了A才能理解B,那A就是“先前知识”)。那就要先补充“先前知识”,然后尝试用更清晰的语言再给孩子解释一遍。

成人解释的过程,其实就是在锻炼表达能力。孩子这样学东西开始会感觉很麻烦,但是这种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去真正弄懂每个字、每个含义,做到真正理解而不是糊弄和死记硬背,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麻烦能滋生智慧。

记忆就是要大费周折。

记忆分为刻录提取两个过程,记忆的目的是提取,提取的前提是刻入。

记忆刻录的过程就是大脑中相关神经元间建立联结和通路的过程,刻录过程中建立的联结越丰富,记忆越牢固。刻录就像织鱼网一样,要围绕某个记忆点(信息)编织起密密麻麻的联结点,这样即使记忆点模糊了,拎起周边任何一点,都能记起想要提取的这个记忆点。

这个编织联结点的过程,就是建立提示词和记忆线索的过程。记忆刻录时,编织的联结点越多,说明记忆时越费力,这样知识刻录得就越深刻,回忆起来的可能性就越高。

上面给孩子详细解释每个字的含义,就是在编织联结点。孩子想不起什么海了,但想起了红橙黄绿青蓝紫,或是想起了海是蓝的,蓝色是青,都能回忆起是“青海”,如果我之前再详细叙述下青海湖相关的知识,即又在给“青海”添加更多记忆联结点。

相比于刻入时的努力,提取记忆的努力会让人印象更加深刻。当你回忆(提取)不出要用的信息时,你大脑会疯狂地去找线索,这个过程就是在修复周边联结点和记忆点之间的连接通路,提取时越费劲,记忆通路巩固和锻炼地越为茁壮。

所以,费力的提取,同使劲地刻入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记忆就是要这样大费周折,提取过程越痛苦,神经生根发芽、生长地越为猛烈。

当孩子合上书本开始背诵时,一卡住便及时提醒,就像做数学题时,看完题目就找答案一样,思考力和记忆力根本得不到锻炼,虽然这样记忆确实更为轻松,但也确实无效,少有收获。

举个例子,如果记忆一个11位数字,比如19134344971,请你一遍遍地重复下,当你重复5—6次,便可以念顺口,此时你可以在完全不用脑力介入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简单的重复。直到你的注意力彻底转移后,你回头再来复述记忆时,你会发现自己重复记忆的号码,已经记不清了。

这仅仅是个11位电话号码,而“背诵全文”的记忆任务会让大多数只会简单重复记忆的学渣崩溃掉,他们以为重复就是记忆,读熟就是要记住了,却不知道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思考和用脑,也根本不是记忆。

大脑最擅长图像记忆。

图像和空间,是最好的记忆提取线索。如果不了解“记忆宫殿”,建议去搜索好好了解下。

举个例子,请你回忆下最近一次聚餐,请把参与者的姓名说出来。最高效和准确的回忆方法,就是在脑海中浮现出当时聚餐时的座次图,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逐一复述。

人之所以擅长图像记忆,首先是因为图像是一种组块化信息,像文章一开始记忆的那组词,在排列前是11个独立组块,而在重组排列成一句话后,仅是1个组块,这就是组块化,图像形式是信息压缩程度最密集的组块单元。

其次,大脑皮层中处理图像信号的神经系统极为发达,在电光火石之间,我们便能识别出视野范围内的危险信号。由于我们这种神经生理特性,在处理与图像相关的任务时,大脑是最为擅长的。

另外,文字是近五千年才出现的,但之前图像是一直存在的,当我们完成将文字转化成图像的工作任务后,便根本不用再刻意记忆。

事实上,快速记忆法的本质,就是图像记忆。

回到上面“青海长远暗雪山”这一句诗中,当孩子看到我给他展示的具体图像后,开始是先将青海、长云、暗雪山转译对应到图像画面中去。接下来,就是“按图说话”的流程了。表面上孩子是在背出诗句,事实上,孩子做的是在描述脑中的图像

很多记忆法强调将需要记忆的事物编成“故事”,其实重点并不在于故事性,而是去制作和形成“图像”和“画面”。

大脑是用来思考,而不是用来记忆的

我之前专门写过有关记忆的文章,文章中提到,我们的大脑是一台精密的处理器(CPU),并不是专门用于存储记录的硬盘。不停地记忆内容,是一件很浪费脑力资源的事情。

我们习惯于将知识记忆到大脑中,是为了较高的提取效率,但事实证明,这个想法在大部分情况下根本不成立。依靠大脑记忆一切,并不是最优选择。

因为利用大脑记忆,在提取信息会有遇到两个问题,一是知识提取不出来,或提取时很费力;二是提取出来的知识,有时是不准确的。所以,我们运用大脑进行知识记忆时,提取的效率和质量,有时根本得不到保证。

很多好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存放到专门用于知识整理的管理工具中去,关键是“在用的时候,知道去哪里提取出来即可”,

只有对于使用频率较高、较为重要的知识,需要用大脑进行归纳,压缩成为知识存储在脑中。在善于思考和归纳的人眼中,其实大部分内容就是那么几个“关键词”、“关键观点”和“关键概念”,而从这些本质性的关键点中又能演绎和还原几何级的知识全貌。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我之前的文章《哲新丨记忆力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文章的最后,推荐下“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和记忆工具,因为其兼具图像性发散性,是训练记忆思维极其有效的工具。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需要我们费力地将一整篇文章进行概括和归纳,浓缩成一个个关键词;而当我们要使用思维导图时,即回忆和提取全文的过程,相当于再次重温了全文。

就这样在不断制作和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一个人的思考和记忆能力,会得到持续有效的提升。

如果感觉文章有用的话,敬请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哲新ii ,获得更多往期内容。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改变的促成者,努力用文字改变他人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