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辍学打工的上进青年

1912年,上海南市大东门的源森玻璃五金店里,董老板迎来了自己第二个儿子。眼看着从老家定海来上海打拼这么多年,日子渐渐好过起来,于是给新出生的儿子起名“兆荣”,寓意兴兴向荣的征兆。

都说老二精明,董家这个二儿子也是如此。从小兴趣广泛、性格豪爽,尤其要强,事事都想超人一头。

家里条件不好没正儿八经上过学,但是脑子活泛的他自学了不少东西,喜欢看书的他更是经常手不释卷。

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却为他在日后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人生转机。

15岁那年,家里小店的生意败落,父亲决定变卖家产回乡,不愿回浙江老家的兆荣决定自己谋生路。

兆荣辗转去了天津,进了日商上海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当学徒,并且给自己改名浩云。眼明手快的他很快掌握了要点,没过多久便考入了金城银行的航运训练班,算是一只脚踏入了航运业的大门。

未曾想,他这一进门就走了一生。

第二年,品学兼优的董浩云被介绍进金城银行属下的天津航运公司,当起了船务兼秘书。

年纪轻轻,兼任多职的他挺靠谱,上司交待的事情从没有在他这里出过差错。时间久了,这个靠谱的小伙子逐渐得到领导的信任。

有天忙着在码头干活的他,夹着公文包一路小跑上船。结果船靠近岸边的时候,一个没站稳被钢缆绊了一跤,手里的东西跌落一地,连带着包里随身带着的英文字典也滚落出来。

狼狈的样子惹得旁人大笑,不想却被一个人留意上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这条船的船东,当时宁波帮中的航业先驱顾宗瑞,也是他日后的老丈人。

眼见这个后生勤快又好学,顾宗瑞经人打听背景后,没多久便把他招为东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得志,屡败屡战

1932年,董浩云结婚了,新娘正是顾宗瑞的白富美长女顾丽真。之前是得到老板赏识,如今是丈人的扶持,年仅20岁的董浩云人生一片光明。

有了老丈人的扶持,加上自己踏实肯干。董浩云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快,不到两年便升为船务部主任。因为有了天津航业公司总秘书长的头衔,董浩云被推选为9名常务委员之一。甚至作为代表出席和英国的谈判,要回了被租用的九号大院。

这样艰难的事情居然可以被他做到,董浩云青年才俊的名头逐渐在坊间流传起来。

只是个人能力再强,也敌不过时代的限制。

上个世纪30年代,国力积弱列强入侵。国内民不聊生,创办了70余年的航运业也是苟延残喘。

那个时候,在上海港口经常停泊着没有货运的空船。同为宁波老乡的航业前辈虞洽卿的三北公司,一共19艘船停运了11艘,航班一再缩减然而还是入不敷出,最艰难的时候负债高达45万。

更糟糕的是,面对内部积弱的情况,大部分人的做法不是一致对外,而是互相残杀。为了抢夺有限的货源,彼此竞相压价,但是仍敌不过规模、硬件都好太多的外国商船。

面对惨烈的局面,董浩云痛心疾首感叹:大好锦绣河山,几无一片净土!

只是不同于感怀伤时的文人,敢想敢干的董浩云坐不住了。

在三番四次航业内部开会讨论无果后,他发现这个时候只有政府出面制定有利于国内航业的规章才行。

为了拯救中国航业,董浩云决定豁出去了。综合多方意见及自己从业所闻,起草了一份《整理全国航业方案》呈送交通部。

提议以官商合办的方式建立信托公司的方式辅助航业发展,以保息制度控制无序竞争。

年方24岁的董浩云一腔热血,提议在市面上引起热议,他甚至得到交通部长亲自接见。只是无能的政府并不能支持董浩云的理想,一通打哈哈地安慰后他失望地回到天津。

只是一想到上海港口的商船为了阻挡外敌入侵,数千吨的体量不惜一艘艘凿船自沉。

“可是这一切又换来什么呢?”董浩云一想到就睁眼到天明,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奔走呼号!

别人靠不住,那就自己来。

整理宣传文章,自费印制成册,找人到处分发。董浩云想尽办法让更多人意识到航业危急的现状,他打定主意自己筹资来做成这件事。

1939年8月,董浩云委托新华银行代收股款,次年在上海筹设“中国航运信托公司”。为了让公司运作得更顺利,后来特意找来英国人当总经理,把注册地选在了香港。

认准了一件事的董浩云根本不在意困难,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创业初期的董浩云因为性格中的这个特点克服了艰险重重,只是随着时间发展,把他引入末路的恰恰也是同样的原因。

此时的董浩云意气风发,一如他崇拜的郑和,亲手打造出一艘巨轮,驶向他向往已久的未知远方。

共担国难,成功跨洋

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曾经有三家最大的航运公司:虞洽卿的上海三北轮船公司,张本政的烟台政记轮船公司,以及卢作孚的重庆民生实业公司。

只是遗憾的是这三家公司的商船无一驶出过亚洲,而且因为后继无人,均在创始人过世后走向落寞,逐渐销声匿迹。

遥想当年郑和在明朝已经远航西方,如今的国人居然如此落魄。董浩云自觉愧对郑公,时常在家中研究郑和宝船的构造,心里暗下决心:他要承担起使中国航运事业走向世界大洋的历史重担。

只是本就颓势的航运业在战乱年间,自保都难,何谈发展?刚刚成立没多久的船运公司在日军侵占香港后,被日军强占接管。为了自保,董浩云只得把自家船只都挂上英国和巴拿马的国旗,一面继续经营着各地的航运生意,一面偷偷地从香港往内地输送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抗战胜利,董浩云才再次在上海成立了复兴航运公司。只是百废待兴的时期,生意场上并不太平。而且名下有着两家大公司的买卖难免不招人眼红。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杜月笙,于是便恭恭敬敬拎着礼物上门去拜访。做事能干,为人义气的董浩云极对杜月笙的脾气,在董浩云开口请他去公司当董事长后,便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

有了这把巨大的保护伞,董浩云在上海的生意更是做得风生水起。正值国家百业待兴,国内航运需求量巨大,董浩云抓住这波机遇,努力扩张规模,一举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私人船东。

1947年,董浩云的“天龙号”首航法国巴黎。当“天龙”轮首航成功抵达法国时,当地华人华侨有史以来初次目睹这一来自祖国的轮船,欢欣鼓舞,盛况空前,当地报纸争相报道。

第二年, “太平号”又沿着由法国哈佛港横渡大西洋,驶往美国诺福克,承运煤炭至比利时安特卫普。

当顺利横渡两大洋,完美开辟欧美航线的消息传回上海时,董浩云不禁激动得热泪盈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少年时候远航西洋的梦想。

从此以后,中国船的踪迹遂遍及世界各大海洋的任何一角。而董浩云也被誉为“郑和第二”,“中国远洋航运第一人 ”。

虽然生意兴兴向荣,不过商人对时局的改变总是分外敏感。1949年新中国成立,董浩云和岳父顾宗瑞前后脚把各自的生意重心转移到了香港。

此时的董浩云早已不是还要倚仗岳父羽翼发展的小女婿,青出于蓝的他此时早已雄心勃勃要称霸航运界。

石油危机,问鼎船王

“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我最认为憾事者,是未曾看到中国自己建造远洋海轮,或向人定造新的行驶世界性的海轮。” 1953年11月,董浩云在回顾自己从事航运25载的沧桑历程后发出这样一声感叹。

中国航运业作为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产业,一直都远远落后于世界。欧美造的新船用旧了卖给希腊,希腊再用旧了才卖给中国。

永远捡别人不要的二手货,怎么可能发展壮大?

航运业已成规模的董浩云心中理想主义的小火苗又熊熊燃烧了起来,1956年11月,董浩云订造的首艘巨轮、载重1.3万吨的“东方之星”(ORIENTTALSTAR)在法 国里昂下水。

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艘货轮,也彻底改写了中国人只买得起别人淘汰的二手船的历史。

与此同时,心血澎湃的董浩云马不停蹄地继续造新船。最高峰的时候,在欧洲、日本甚至南美,几个国家同时下订单。

当时正值各国经济飞速发展之时,多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由于大吨位的货轮对石油的运输成本明显降低,轮船也随之越造越大,而与此同时,董浩云的胃口越日益膨胀。

事业蓬勃发展的他,样样都想争第一。

别人邮轮定6万吨,他就要定8万吨。别人定10万吨,他就要定12万吨。凡事都想赢,凡事都要压人一头。

最鼎盛时期,董浩云名下的东方船运公司拥有150支船,超过1100万吨的超级船队,远超同时期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一倍!

只是在董浩云如火如荼扩张船队的同时,1972年发生的一场大火让他措手不及,而后的发展更是从此逐渐衰退,风光不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极而衰,溘然长逝

1972年1月9日,香港的海面上风平浪静,天气也似乎没有任何反常。

站在海岸的人正安静欣赏着美景,突然有人大叫:“着火啦!着火啦!“只见远处海面上一艘20多层高的巨轮底部突然冒起滚滚浓烟,眼见着火势迅速扩大,哪怕闻讯赶来的消防车也只能隔岸观火、无能为力。

大火整整烧了24个小时,一点点见着这艘庞然大物被烈火吞没,逐渐变为废墟,沉入海底。而这艘船正是董浩云名下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货轮“伊丽莎白号“。

而这场蹊跷的大火烧毁的巨轮,原本是他买来想悉心改造为一所海上学府所用。

“损失实无可弥补,为之痛心疾首。“远在巴黎的董浩云得知消息后,在日记里写道。

只是沉船两个月后,伤心的董浩云仍旧没有放弃。正如几十年前,向政府提议组建信托公司被拒那般,他只是越挫越勇。

终于,经过多番努力,董浩云将更大更豪华的“大西洋号“改造为“宇宙学府“。

然而,此时的航运业也在悄无声息转变了风向。作为明显具有周期性,且重资产的航业。

时间发展到1970年代,当时的石油危机逼迫各国都在努力想出对策。要不就是挖掘本国油矿资源,要么就是寻找可替代能源。

随着这一趋势,油轮的需求会大大减少。而一旦没有营运,这些庞然大物都是填不满的销金库。

眼见着这种趋势的到来,同时期的另一航业巨头包玉刚果断变卖巨轮,把“海上物业“转移为陆地上的房地产。

而此时的董浩云却觉得是个抄底的好机会,他开始疯狂接盘,在各地低价收购船只。

甚至在1980年,在日本斥巨资定制了一艘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海上巨人“号。

转眼到了1982年,各地港口停满了没有业务的空船。此时的董浩云开始亏损,最高峰债务高达14亿美元!

此时的董浩云仍旧坚持着下一个周期会到来,而他会再次重回船王宝座。

同年4月,董浩云正忙着准备第150艘船“宪章号“在台湾高雄的下水礼,因为意义重大,还特意请来了各国政要。

只是世事难料, 4月14日摩纳哥王子夫妇抵达香港。

或许是出于政治考虑,当时属于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当局政府,不允许董浩云去机场接机。

连日的日夜辛苦作业加上此等羞辱,董浩云大怒,结果引发心脏病发作,于次日凌晨过世。

一代船王猝然离世,唏嘘不已。

结语

16岁时执着于自己打拼不肯回乡的少年,24岁意气风发的公司骨干,50岁实现梦想问鼎船王。

董浩云一生经历时代动荡、历经波折却屡创辉煌。靠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勤学肯干,硬生生打拼下自己的事业,只是也困于自己过于执着的追求,最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今董家的后人早已离开航运业,董浩云也成为历史传奇。

对于董浩云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1、 搜狐《董浩云:一个真正的航运巨子》

2、 良大师《香港的包家》

3、 中国船务周刊《香港船王往事》

4、 宁波社科《宁波记忆.董浩云:中国现代航运先驱,被誉为“现代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