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座城市

在不同的岁月

会相应而生独特的地标建筑

“澴上文枢、孝邑名胜”

文昌阁

曾经是孝感的地标性建筑物之一

文昌阁(资料图)

曾巍然耸立于澴水之滨,与黄鹤楼遥相呼应,有“南楼北阁”之美称。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据说一过武汉的吴家山,便遥遥可见雄伟的文昌阁。

沧海桑田,岁序更替

文昌阁被拆除近半个世纪了

已成了书中的传说

如果你去过玉泉南路那所高校,在其西校区,有一块地势较高的平地,这就是文昌阁遗址。你是否会恍然大悟,抑或惊异,原来文昌阁这么近,近得触手可及;可是它又那么远,远得向历史深处追溯。

76岁的张老,是老文昌阁旁边万福街的原住民,也是个老文化人。他家就在文昌阁旁边,从小,文昌阁就是他和小伙伴儿的玩耍之地。

我没有一天把它遗忘,它是先辈的期望,是我们城市的文脉啊。”闲暇时,他喜欢捧着文昌阁的老照片凝视半天。在回忆里一遍遍描摹文昌阁的前世今生。

民间有歌谣:“修起文昌阁,科第牵成索。”

张老回忆,文昌阁的来历,先辈传下来的有两个版本。一说,明万历初年,明代几位文人为祈求文运昌盛主持修建;二说,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时任孝感知县彭同魁,因孝感“文风不盛”“历代少出人才”,具体督导兴建。

选址尤为慎重。经过在城区周边考查的比较,遂于城区小东门外一处全城地势最高、地形平坦的高坡(古称万寿山)上修建,此地西南边老澴河流经。古人认为这是“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一座高阁矗立而起,阁顶置一文笔峰,得名文昌阁

文昌阁(资料图)

据说,文昌阁建成之前,孝感历史上入京登皇榜者,仅有13人,且多声名不显。说来也是怪,文昌阁建成当年,孝感人三人一举登甲及第,一为大司农,一为太子少保,三人同朝入座,甲于全楚。建阁后的明代孝感,又有15人得中进士。孝感文运昌隆由此肇始。

再之后,文昌阁里办起了学堂,比如1904年创办的工业预备学堂,1936年举办的私立启澴中学,1940年开办的县立中学,解放后开办的孝感军分区文化干部学校、孝感地区财贸学校。不少当地和外地的学人前来读书,习文,孝感走出了不少有识之士。部队也曾在文昌阁驻扎过。

“当年的文昌阁阁高约35米,共五层。屋面皆由红、黄、绿三色琉璃瓦覆盖,四周有金鳌飞檐,紫铜风铃。比最初的黄鹤楼规模还大。风起时,满城都能听到清越的铃声。”张老感慨。

文昌阁的效应,引起了佛门的关注,在紧挨文昌阁西边地块上建起了庙宇。

张老记得清楚,庙中最大的数“如来殿”,殿中供奉着一座高近3.5米的铜质“如来佛”坐像。“我走过了全国1400多家寺庙,这是唯一一座铜质佛像。如今早不知踪影。庙里有一对石鼓,我小时候见过,目前安放在城区公园的一景点处,其中一个石鼓有一条裂缝。”

文昌阁和庙宇,相距几百米。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大院落,孝感人称这院落为“大庙”,城区周边百里内的信众前来烧香拜佛,人声鼎沸。

来源:孝感日报 作者/云起 海报/周洋 图片来源《孝感(孝南)民俗文化丛书》

制作:盛为华

出品:孝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