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商场看到这么一幕: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想要一个玩具妈妈就是不给买,小男孩就开始哭闹,妈妈也很坚持原则,就坐在旁边凳子上拿杯奶茶淡定地喝着,无论小男孩如何闹腾,都像看戏一样静静看着孩子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看妈妈没反应,非但没像我们预料那样慢慢不哭了,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大喊大叫,没一会儿小脸就因缺氧变得通红,嘴唇也开始发紫,感觉眼看就要晕过去了,妈妈才放下奶茶杯子过去抱起孩子。

孩子在妈妈的安抚下慢慢停止了哭泣。

我们一直在说不能惯着孩子,可是任由孩子哭闹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娃撒泼打滚,妈妈淡定喝奶茶致其差点昏厥:娃哭闹我们该不该哄?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先分析一下孩子情绪背后隐藏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一个孩子总是犯同样的错误,父母和老师会对孩子产生偏见,就会经常说出以下几句话:

“为什么你总是做错事情呢?”“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这样子?”“有你这样的小孩,我倒了八辈子霉了!”

然而,面对老师和父母的不断指责,孩子很容易丧失信心,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认为父母和老师永远也不会认可自己。孩子甚至会破罐子破摔,故意重复性犯错。

事实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意义,错误行为的背后往往是错误的观念。

而错误的观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渴望得到过度的关注——只有得到了过度的关注,才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渴望得到一切权利——只有当自己掌控一切的时候,才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三、进行报复——我自己过得不好,那就报复你,让你也不好过;

四、自暴自弃——你不会关注我,不会爱我了,那我就自我放弃算了吧。

那么什么叫做错误行为背后都有错误的观念呢?

举个例子,前几天我在一家早餐店门口排队,一个妈妈让自己5岁的儿子喂3岁的女儿吃东西。

5岁的儿子拿着包子自己咬,就算妈妈一直在旁边催促,他也不喂自己的妹妹吃东西。于是,3岁的妹妹哇哇大哭,妈妈没办法,只能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喂妹妹吃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5岁的小男孩不愿意喂自己的妹妹吃东西的背后,是抵触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的观念。

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加深错误的观念,更加抵触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

如果遇到孩子屡教不改的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办呢?下面从几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一点,识别错误观念。

孩子的每一个错误行为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错误的观念。

在商场撒泼打滚的背后是希望引起父母和周围其他人的注意,迫使父母为之妥协,买下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家里玩耍时随意打烂物品的背后,是不爱惜财物和“拿捏”了家人的宠爱。

而不愿意喂妹妹吃东西,背后是不希望和妹妹分享物品,希望父母只爱自己一个人的观念。

学会识别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学会“对症下药”,相比于不断地指责和要求孩子的行为而言,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的和谐。

第二点,引导正确行为。

当父母们识别出孩子错误的观念后,应当主动引导孩子去做正确的行为。比如孩子在商场撒泼打滚,这个时候可以弯腰或者蹲下来平视自己的孩子,问问他有没有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摸摸他或者抱抱他,让他知道你是关注他、爱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他安静下来了,再告诉他为什么不给他买这件东西,为什么不能在商场撒泼打滚,如果下次想要父母给他买一样东西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当父母认真的对待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关怀和尊重的,而且平静、耐心的引导孩子去做正确的事情,有利于让孩子在下一次做出正确的行为。

第三点,表达自己的爱。

孩子错误行为的背后是错误的观念,而错误的观念又往往隐藏着孩子内心的需求。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当孩子通过重复的犯错试图吸引父母的注意时,大多是因为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其中,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是指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求更为细致,更需要他人细致入微的观察。

而尊重需求,指的是人人都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需求可以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人的自尊,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下来和高度评价。对于年幼的孩童而言,最开始的外部尊重来源于家人,尤其是父母。

很多时候,孩子重复性地犯同样的错误,并不是他们听不懂大人的教育,而是他们希望内心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比如说得到大人的关心、爱和尊重。

大人的世界可能很复杂、多元,但孩子的世界却是简单而纯粹的,父母对于年幼的孩童而言就是他们的大半个世界。像前面提到的不愿意喂自己的妹妹吃东西的小男孩,他错误的观念下隐藏着对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他希望像妹妹一样,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意。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应当主动地表达对孩子的爱。

“爸爸妈妈很爱你,爸爸妈妈也很爱妹妹,你们两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妈妈让你喂妹妹吃东西,不是因为妈妈更喜欢妹妹,而是因为妈妈刚刚在忙,相信你可以喂妹妹吃上东西,你在妈妈的心里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在妹妹心里也是一个很棒的哥哥……”

爱和鼓励相比于一味的指责和要求而言,更能够让孩子接受父母的引导。

因此,父母想要改变孩子屡教不改的情况,就需要学会识别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学会识别错误观念,获得孩子的健康成长,亲子关系的和谐相处!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