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身边有许多企业都开始裁员或降薪,但确实也有个别看似奇葩的企业是一边裁员一边招人,着实让人看不明白。恐怕最折腾的还是这些企业的HR了!

但真的深入去想一想,这些企业会这么干,一定有其内在的动机,稍微思考分析下,我们就可以理解其意图。

我的看法,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趁机淘汰一些高薪低能的员工

那些疫情下裁员的企业,真的只是经营不景气吗?

我想这个因素肯定会有,毕竟疫情的杀伤力巨大,波及了各行各业整个产业链条。但是我倒是认为有的企业也会借着疫情的名义,通过裁员才优化一些高薪低能的员工。

首先,这些企业并没有到生存不下去的地步,管理者还是有用人的需要,只不过此前公司里有一部分拿着高工资但又做不出业绩的员工还养着,此时简单招聘新人只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所以一面淘汰人,一面纳新就是最好的模式。

其次,疫情正好是一个裁员的好借口,以前公司管理者可能也打过裁员的主意,但是出于各种因素的顾虑,没有实施。

眼下疫情发生了,外部很多单位都在裁员,自己此时跟进这个举措,不也是顺理成章么?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理由,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实际上非常的”聪明“,他们善于抓时机,在合适的时机当机立断进行内部人员的优化。

二、疫情下招聘新人,可以有更好更多的人才选择

从外部的人力资源环境来看,疫情发生后,市场上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

企业总体的招聘需求都会低于往年同一个时期,而求职者的数量却达到一个高位(例如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就创纪录地超过了870万人)。

在这种局面下,实际上也是许多企业储备优秀人才的好时机。同一个岗位发布出去,以前投递简历的人数也可能不多,但疫情下求职难,我相信投递数量普遍会增加,并且求职者对薪资的期望也不会狮子大开头,会变得更加务实。

所以,一边是企业优化掉内部高薪低能的员工,另一边企业还在为今后业务的发展进行优质人才的储备,也许不仅优质还“廉价”。

不得不说,这样的企业管理层是很有远见的。他们考虑问题没有仅仅站在成本的角度,而是真正把人才当作了人力资本来看待,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而成本只是负担。

所以,管理者持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组织管理上“鲇鱼效应”的应用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假如此前的员工结构都比较稳定,流动性很低,组织发展失去了活力,那么管理者进行人员优化,从外部引进一些新鲜血液,可以起到“鲇鱼效应”的作用。

我以前曾经在一家制造企业工作过多年,这家公司成立时间久,有一些老员工干了很多年,逐渐失去了激情,在公司上班就是混日子思维,即便拿高薪刺激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努力意愿。

所以后来企业管理者下了决心,要先淘汰一批不求上进的老员工,同时找一些同岗位的新人进来。

没想到这一招起到了出奇的效果,盘活了整个公司的氛围。

那些仍然在职的老员工感受到了危机,纷纷改变了工作态度,他们明白假如自己不好好努力,下一个被替代的就是自己。

可见,什么时候该运用“鲇鱼效应”,是需要依据企业的实际人员状况来决定的。至于为什么是疫情以后,我想只是正好抓到了这个外部契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