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位日本青年的文章在互联网上爆红,其题目为《日本被中国完败的今天,26岁的我想和所有的大叔们说几句》。这位青年名叫藤田祥平,出生于1991年,2017年抱着游览的心态他来到了中国深圳——一个代表中国最高发展水平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来到深圳,这里的一切都激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从他的照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有高楼大厦,还有街头小店。对于这个日本青年来说,这一切显得熟悉又陌生,除了欣喜之外,他坦言在这里他最大的感受是深圳带给他的震撼。他感叹道:大叔们醒醒,日本已经追不上中国了。

对于这一点他毫不隐瞒,在文章开头,他简洁有力地说道:深圳颠覆了我的“常识”。纵观他的文章,让他震惊的不外乎是深圳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无论是遍布各地的微信、支付宝二维码,还是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亦或是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

然而,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藤田祥平所羡慕的不仅仅是深圳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更是在这之下人们充足的发展机会和出路。

作为一个以撰文写作为生的90后,他处处流露出对深圳城市生活的羡慕,回想以自己为代表的日本青年,他在深圳街头到处闪烁的LED屏下,好几次流下了眼泪。那么,作为亚洲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日本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让一个青年发出如此感叹呢?

日本经济的起起伏伏

众所周知,二战后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资源的损失使得日本经济一下退回到了十年前的战前水平。但是这种经济低迷期并没有延续很长时间,在国内民主化改革和美国对日本的大量经济援助之下,日本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短短二十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增长。

1969年日本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这一时期被经济学家形象地称为日本战后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美日之间长期保持的特殊关系,与美国的经济合作成为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双方贸易合作出现问题,日本经济将立即产生巨大波动。

20世纪80年代,受到冷战格局和美国自身经济困难影响,美日双方的贸易摩擦开始出现并不断加剧。面临国内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尤其是与日本的高贸易逆差,美国总统里根在国内压力集团的要求下与日本开展谈判,重点就是日元升值问题,以缓解美国日益加剧的经济问题。

1985年9月,美、日、德、英、法等国的财政部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商讨有关各方的经济发展问题,并达成了抑制通胀、减少贸易保护和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等一批协议,这次会议的成果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作为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日本深受此次会议的影响,自此之后,日元大幅升值,虽然日元本身已经具备了升值的基础,这次调整似乎也迎合了日本调整经济结构的需求,但是在短暂的繁荣背后,一场危机正在酝酿。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持续走高,国内进出口结构得到调整,对外依存度下降,贸易条件总体改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使得日本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全国的经济资源向金融股票行业的大量倾注,甚至出现了众多投机行为,正如美国20年代末期的“柯立芝繁荣”一样,虚假的繁荣背后是越来越大的经济泡沫,对此,日本并没有给予有效控制,终于在90年代,危机爆发了。

90年代,随着国内外局势的演变,日本经济急转直下。一方面国内金融监管乏力,货币政策有误,许多民众对经济发展水平信心降低;另一方面,美国对日本施加压力更加剧了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

在随后的十几年间,日本经济陷入了停滞期,整个90年代,日本的平均经济增速仅为1.75%,国内通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进入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期。这段惨痛的失败经历与战后的“奇迹”产生鲜明对比,其影响时至今日还未完全消除。

在低迷的经济态势之下,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极大影响,日本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由1990年的4.4%下降到1998年的0.6%。尽管日本政府采取措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好景不长,2001年日本再次宣布进入战后最严重的通货紧缩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就不难理解为何藤田祥平面对飞速发展的深圳会发出如此的感叹。日本和韩国在经济发展上有相似之处,国家政权和经济体的紧密结合致使一大批财阀的出现,由此导致了严重的阶级分化,大部分的日本民众仍然处于社会底层,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成为“最爱加班的人”,日本的自杀率也居高不下。

这位日本青年出生的90年代,正是日本经济的最低谷,此后2008年的经济危机再次给日本经济以重创。

不像文章中所说的“大叔们”,藤田祥平并没有经历过日本经济的辉煌发展期,他看到的是像深圳这样的中国大城市的迅速崛起,并给予其“这才是‘经济高速增长期’”的评价,这似乎正是对日本当下那些掌握经济话语权的“大叔”们的嘲讽。

深圳的腾飞之路

提起深圳,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它往往与中国另外三个大城市并称为“北上广深”,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就这样一个GDP达到2.7万亿元、人口达到1300万、城镇化率达到100%的国际大都市,谁能想到它仅有不到40年的发展历史,是什么让这个破旧的小渔村在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级大都市呢?

1979年深圳初次设市,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经济特区,深圳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大胆创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人间奇迹,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成长为我国南部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如今的深圳继续与香港、广州联动,开始了粤港澳湾区的协同发展,在更高的起点上打造深圳城市品牌。纵观其发展历程,有三个因素不可或缺,那就是高度对外开放、高水平创新引领和现代化城市建设。

深圳经济特区最大的创设背景就是改革开放,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之后,党和国家作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定,并把东南沿海城市作为开放的窗口。深圳由于其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时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出口,逐步建立了高水平的外向型经济。

2020年上半年,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全市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仍然达到了2000家,吸收外资近80亿美元,同比增长5%,截至目前已有29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投资布局。足可见深圳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之高。

深圳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独特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本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更是如此。2008年国家将深圳列为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启了创新引领城市发展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之后,深圳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结合本就富于创新创造精神的本地人民和企业,开始了创新发展的新道路。以华为为代表的众多创新企业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如今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近两万家,深圳在福布斯中国的“创新城市”榜单上也高居榜首。从人才激励政策到鼓励创业文化,整个深圳如今都洋溢在创新的氛围之中。

最后,深圳能够成为国际大都市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其中公共服务体系尤为突出。从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到独特的城市文化建设,深圳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并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和特色。

深圳本就是最早经历经济黄金发展期的城市之一,自然也会面临因经济发展导致的诸多“城市病”,对于这样一个资源有限的城市来说,科学的规划和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无论是早期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还是城市街道布局、居民住房建设都经过了详细调研和规划,再到后来的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无一不体现了科技、人文和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在改善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结语

深圳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排头兵,其经验和模式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的确,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城市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深圳或许将成为中国城市化中的一个缩影。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众多问题,例如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人口的压力,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

另外,在看到众多一线城市亮丽风景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很多地方甚至达不到平均水平,更不能与深圳这样的都市相比较。

因此,藤田祥平作为一个外来旅人,其对中国的评价多少有些主观的成分。在他人向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之时,中国决不能沾沾自喜,如此看来,这个90后日本青年对自己国家的劝诫,又何尝不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