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还在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时,曾面试过两个应届毕业生,让我印象深刻。

A同学是985高校毕业,读书时期成绩很好,带着名校光环一路过关斩将杀进了终面,各项评分都很高。

B同学呢是个普通高校二本专业毕业,可以说是这批面试学生中学历最差的一个了。他虽然没有名校光环,但给我们的印象是非常干练,而且实习过许多公司的对口岗位,仅仅在实习期间就拿到了公司给的荣誉。

对于这两个应届生,虽然我们招聘的岗位名额就1个,最终领导们经过商量,还是都给他们录取进来,进入了同一个部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入职后,A应届生有些心里不平衡,明明自己是高材生,为啥几个月后领导们却给B提前转正了,而不是自己?并且在工作中直属领导也夸奖B更多一些。

在这种心态下做了几个月,A似乎有些郁郁不得志,最终自己选择离开了公司。

遇到一个学历或教育背景不如自己,可能力却更凸出的同事,往往会让人产生嫉妒心理或者负面情绪,如果不加以调节,这种心态上的失衡,只会干扰我们的职业发展。

一、要理解学历和能力未必成正比

能力这个词在职场上一直比较“虚”,比如一个人会说话也叫有能力,还有个人会软件编程也叫有能力。

是不是一个高学历的名校生一定就能力强呢?

我认为不能完全这么说,名校生读书好、善于学习固然是事实,这只能说明其学习能力比较强,或者有极强的自律能力等。

但是仅凭这几点,我们就要断定这个名校生进入企业一定能力强、业绩好,那也确实过于武断。

在职场上,什么叫有能力?

首先得做得出业绩,其次得挑得起重担,最后还要赢得别人得尊重和认可,而这些都不是光有个名校的学历证就可以办得到的。

此前,也总有一些低学历的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书没有读好一定没机会了呢?

我总是鼓励他们:只要进得去这个平台,就是公平竞争的新开始,你完全可以在工作平台上超越名校生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对于“不如自己”的同事在能力上超越了自己,需要理性看待

假如你作为名校生,身边遇到当初学历这些都远不如自己的同事,可偏偏在业绩或者工作表现上超越了自己怎么看待?

我认为这关键是心态问题。

首先,超越了自己那也是客观的事实,除非你所理解的超越比较主观,一般我们会以实际的业绩数据来衡量。

做销售的岗位就更加直观,做职能岗位的我们可以比较年终绩效和等级评定。

无论如何,客观事实摆在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纳它,毕竟那都是过去式。

其次,产生嫉妒的心理也许无法避免,但是嫉妒以外,我们更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家超越了我?那些地方比我强的,可以值得我学习?

有了这些问题的思考,你就可以将考虑问题的重心调整到具体的工作中来,而不是情绪体验中。

最后,将落差带来的消极情绪处理掉以后,你该做的就是去不断努力,按照自己新的思路去进步,争取提升自己的能力,缩小和别人的差距甚至反超他们。

三、从踏入职场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拥有“空杯心态”

为什么很多名校生带着光环进入了公司以后,反而发展得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呢?

从心理学角度看,那就是带着过去的包袱去做事了。

比如干一件事情,因为怕自己搞砸了,被领导批评,所以小心翼翼,就很容易错过了时机,最终也没有达成想要的目标。

而一个普通高校毕业出来的职场人,大多没有此类包袱,一切都是靠自己去闯、去拼,用尽全力去干的结果,往往都可以超出预期。

所以我以前有次回浙大母校讲课的时候,就曾经对学弟和学妹们提出过一个词,叫做“空杯心态”,进入了职场后,在战术层面就请忘掉名校生的身份,一切从零开始努力,把工作踏踏实实去干好,我相信基于名校生优秀的课业功底,一定不会落后于其他人。

毕竟我干了那么多年人力资源工作,发现一个规律:职场名校毕业的人多数还是能力很强、表现突出的,也基本都会成为各个企业的骨干员工。

而对于非名校生来说,我觉得更要有“空杯心态”,忘却自己过去的学历,不要让自卑心理去干扰你,敢拼敢闯,总有属于自己的天地。

各位,您对关于学历和能力这个话题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