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女学生杨海嘉,无意间路过日本"真田山陆军"的墓园时,发现了一处清朝北洋军烈士墓。她定睛一看上面两个字令人痛心疾首。
看到这墓碑后,杨海嘉心里咯噔一下,这里是日本的陆军公墓呀,怎么会有中国人的墓碑?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2003年,杨海嘉是一名在日本留学的历史系的学生,他为了写一篇关于日本战争的论文,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拜访了德川家族的墓园,依旧没有想到合适的选题。
在一个周末的休息日,他同好友在大阪游玩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些墓碑。经过辨认发现这里是日本的陆军公墓,正当他准备仔细地把每一个墓碑看一看,为自己的论文发掘选题的时候,他的目光无意间看到旁边的一座墓碑上刻着“故清国”的字样。
什么?故清国该不会是清朝的意思吧,可是日本的陆军公墓里怎么会有中国人的墓碑呢?又是什么样的中国人会让日本为其立碑呢?
一连串的疑惑涌上杨海嘉的心头,当他再仔细打量的时候,才发现墓碑上没有名字,替代名字的只有“俘虏”二字,这一刻,他的心被刺痛了,他知道,这极具侮辱的字眼背后,一定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和不能忘却的历史。
他一个墓碑接一个墓碑地辨认着,发现这块墓地里一共有6块这样的墓碑,上面都没有刻着名字,而是用“俘虏”二字来代替。
之后,杨海嘉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那段尘封了100多年的历史被重新翻开......
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清朝一部分官员意识到只有发展科技,才能解决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于是掀起了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第一批军工业。这些官员们也因此被称为“洋务派”。
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建立,清朝从英国购进了2300吨的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又从德国购进2900吨的“经远”号、“来远”号,主要军舰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光是官兵就有4000多人,清政府每年在海军建设上可谓是下了血本,光这一方面就拨出400万两白银,也正因如此,当时我方的舰队实力在亚洲是稳居第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890年日本明治天皇再一次进行军事改革,每年将财政收入的60%用来发展海军,天皇更是抽出30万元的宫廷费用用来打造船只。
一时间,全国上下士气高昂,大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日本平民更是积极地为天皇建造船只,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舰达到了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
反观清朝,当日本全民节衣缩食发展海军的时候,慈禧太后为了修建颐和园养老,办60岁寿宴,把北洋水师每年400万两的经费全部停了。这也注定了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战败的结局。
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历时9个月,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而那些无名墓碑的主人,便是甲午海战中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北洋海军军人,他们被日军俘获后,经历严刑拷问,却不肯透露任何情报信息,最终被日军残忍杀害。而这只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的开始。
36年后的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恶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更是将此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紧接着,日本就以此事为借口发动攻击,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东北三省,此后,日本侵华的野心一步步扩大,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又将魔爪伸向了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于是,1937年的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平津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8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八年里,日军的铁蹄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践踏,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日军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才艰难地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如今,我们已将每年的9月17号定为了全民国防教育日,全国各地都有跟八年抗战相关的纪念馆,比如: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江西的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等等。
而曾经波澜壮阔的甲午海战已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归于平寂,百年来,那6座无名墓碑的主人们魂归异乡,孤零零的墓碑前无人祭扫。
纵观中国近代,落后就要挨打,而今山河虽安,但心中不能没有狼烟。历史不应被忘记,希望有一天,他们的英魂能够回归故里,在华夏的土地上,见证国家与民族的复兴与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