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1日,那是一个很寻常的下午,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人民政府,来了一位农妇打扮的妇女,她在大门口不停地四处张望着。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看到后询问道:“大姐,你到这里来是有什么事吗?”

不料,农妇一开口就把人吓了一大跳,她对工作人员说道:“同志,我阿爸是毛主席的警卫员,现在妈妈生病了,家里没人照顾他,我是想来找国家帮帮忙的。”

政府的工作人员有些发蒙,农妇的这句话就如同是惊雷一般在他的耳边炸响。要知道,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政府办事的,但是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同志,你看看这个,我爸爸真的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农妇一边说道,一边从怀里掏出来一个红色的塑料袋。

工作人员从失神中惊醒过来,他接过农妇递过来的塑料袋,打开一看:

天啊!这是?这个农妇到底是什么人?

原来,工作人员在塑料袋看到了五、六枚军功章,还有一本厚厚的立功证书,证书封面上的“人民功臣”四个大字,显得无比的显眼。

“大姐,你先过去坐一会,喝点水,这个事情我们还需要核实一下!”政府的工作人员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了领导。

很快,政府领导亲自来到了招待室,详细地询问了农妇很多问题,并且留下了塑料袋里的军功章和证书,临行还说道:“大姐,你这个事情太重要了,但是我们还需要核实清楚,明天下午我安排人去找你。”

送走了农妇,政府领导回到了办公室,他就先后就拨通了当地民政局和人武部的电话,希望他们帮忙寻找荣誉证书上这位叫“奉孝同”的历史档案。

当天下午5点钟,政府领导接到了人武部那边的来电,告诉他档案已经核实清楚,奉孝同确实是一位抗战老兵,担任过毛主席的贴身警卫。

第二天下午,政府领导在民政局工作人员,人武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找到了已经84岁的奉孝同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府工作人员寻找奉孝同老人

在老人的述说中,政府来人得知了奉孝同老人的妻子王云欢因为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新化县人民医院急救。只留下了年事已高,身体也有病的他一人在家。

昔日的抗战英雄、毛主席警卫员,就这样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政府领导十分的激动,他立刻向老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提出:“奉老,我们想把您送到仁泰医院治病,医药费全部由政府承担。”

不料,老人却拒绝了政府领导的建议,他摇摇头说道:“同志,谢谢你们的关心,我这点小事不算啥,不要把国家的钱花在我身上了。”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下,政府领导告诉奉孝同老人:“奉老,您是人民的功臣,这是您应得的待遇,也是国家的政策,您作为一个退伍老兵,难道不应该遵守国家的命令吗?”

听完政府领导的这番话,奉孝同老人最后终于点了点头。随后他跟随着政府的车子,前往新化县仁泰医院接受治疗。与此同时,对于老人的老伴王云欢,政府也派人前往了新化县人民医院,对她的治疗进行了妥善的安排。

那么,奉孝同老人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五十多年?在他的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后来政府给了他什么样的优抚和待遇?

这一切的一切,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只想做一名红军

1927年,奉孝同出生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的一户贫农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的上面,还有五个兄弟姐妹。

因为家庭的贫困,奉孝同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帮助父母捡拾柴火、打猪草、挖野菜。等到稍大一点,他就给地主家里放牛,以此来减轻一点父母身上的负担。

然而,因为奉孝同年纪太小,所以地主只愿意给他一点点的报酬。所以,尽管这个小小的身躯用尽了全力,家中依然常常面临着无米下锅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社会的孩子们

1934年12月的一天,年仅6岁的奉孝同跟随着母亲从田间地头挖野菜回来,二人远远地看到了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从远处走来,不少人身上还扛着枪。

要知道,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普通老百姓常年遭受土匪劣绅、军阀恶霸的迫害,所以大家对扛着枪的队伍都十分害怕。

“孩子,你快跑,回去通知乡亲们!”妈妈一把拽过奉孝同身上背着的破袋子,让他赶紧往村口跑。

其实,这支队伍是一支经历了长征的红军队伍,他们因为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所以衣服显得有些破烂不堪。

很快,军队首长就发现了奉孝同母子二人,看到他们都在跑的时候,首长一下子就想明白了,他们很可能是把战士们当成“土匪”了。

红军急行军老照片

于是,首长派了两名战士向奉孝同二人追去,一边追一边喊道:“老乡,别跑,我们是红军。”

两名战士追上了奉孝同母子二人,看着面前一脸和善的红军战士,他们和那些土匪有着本质的区别,两人也就不那么害怕了。

军队首长赶来以后解释道:“老乡,你跑啥子啊,我们不是坏人,我们是专门来打坏人的。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里谁是地主?咱们老百姓最怕谁?”

一边走一边说,奉孝同母子二人跟随着这支红军队伍回到了村子。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奉孝同终身难忘。

队伍开进村庄以后,很快村长就通知乡亲们去领粮食,原来红军把地主家的粮仓打开了,把粮食全部分给了村民。一直受到地主欺凌的老百姓,无不欢声雀跃。

奉孝同他虽然只有6岁,但是之前给地主放牛时常常就受到打骂,而眼前的一幕彻底冲击了他幼小的心灵,导致他的内心深处萌生了做红军战士的想法。

红军离开的时候,村子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参军入伍了,奉孝同看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十分的羡慕。但是因为年纪太小了,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报名参军。

红军征兵处

1945年4月,侵华日军占领了娄底市新化县,国军猛烈反击后成功将日军击退,并收复了新化县失地。

此时的奉孝同再一次想到了参军入伍,但是在打听到击退日寇的是国民党军队时,他果断打消了当兵的想法,因为在他的心中,一直渴望的都是参加红军队伍。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实行土改政策,老百姓们都分到了田地,基本上实现了吃喝不愁的温饱生活。此时奉孝同才知道,原来小时候遇到的红军被改编成了解放军,他们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

本来奉孝同以为,自己这一生都没有当兵的机会了,因为老百姓们都已经过上了好日子。然而,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国家开始号召有志青年参加抗美援朝,听到消息以后,奉孝同毅然决然地决定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成功报名参军以后,奉孝同被安排到了新兵营训练。他十分珍惜这一次的机会,每天刻苦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杀敌的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大部队开始秘密入朝参战,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战士们背着枪支,带着储粮袋,昼伏夜行。

次年开春,部队和联合国军之间发生了一起遭遇战,当时的奉孝同还只是141师的一名新兵。然而在在这第一次的战斗中,他就一个人接连击毙了十几名敌人。

在朝鲜战场的三年时间里,奉孝同不畏生死,每一次战斗都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三年的烽火岁月,他在战斗中成长,在战火中淬炼,当年那个憨厚朴实的农村孩子,已经被授予了“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毛主席的警卫员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回国。组织上鉴于奉孝同在朝鲜战场上的突出表现,于是将他送往了北京武警部队学习深造。

在武警部队学习期间,奉孝同始终保持着自己在战场上的习惯,每天刻苦学习训练,很快就成为了武警部队里面的标兵。并且最重要的是,他练就了一手“百发百中”的好枪法。

不久之后,组织上决定从武警部队选取一部分士兵作为中央警卫团成员,专门负责保护上级领导的安全。26岁的奉孝同因为高大英俊、素质过硬,被选入了中央警卫团干部大队一中队,成为了一名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

毛主席在给警卫团的战士们讲话

在警卫团的5年时间里,是奉孝同成长最快的阶段,也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

当时,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很多都是知识分子,在和毛主席汇报工作的时候,很多内容奉孝同根本就听不懂,他突然就觉得有一些自卑。

毛主席在发现了奉孝同的心理变化后,百忙之中抽时间,专门找了奉孝同谈话,鼓励他要好好学习,慢慢地充实自己。

受到毛主席的鼓励,奉孝同开始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文化,积极改进不足,虽然以前只读过三年级,学习起来很吃力,但是他依然持之以恒,学习逐渐有了很大的进步。

1955年5月,毛主席给一中队全体警卫战士们布置了一项任务:以回家探亲为名,秘密走访调查农村基本情况。

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接到这个任务后,奉孝同很兴奋,因为自从参军以后,他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家了。

临行之前,毛主席还仔细地交代道:“回去要低调,你们要把群众的意见、想法和要求真实地反映上来。最重要的是,不要摆架子,更不要说是我毛泽东的警卫,是毛泽东派来的。要尊重老百姓,尊重父母。你们见到了农民,到时候我见到了你们,也等于间接地回到了农村。”

1955年奉孝同回到了家乡,他以看望家人的名义在家乡调查了10天。通过到田间地头跟农民朋友们交谈、参加农民会议、与村干部交谈等,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7月20日上午,毛主席听取了警卫团等人回乡调查的汇报。当时奉孝同汇报得很认真,毛主席期间不时地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汇报结束以后,毛主席把奉孝同等人留下来一起吃午饭,让卫士长李银桥准备了三个荤菜、三个素菜,还有一盆西红柿鸡蛋汤。

奉孝同对这件事情记忆深刻,他后来在回忆时说道:“那天主席吃得很少,只是不停地让我们吃菜,而且还对我们说‘你们年轻人饭量大,要多吃点,把饭菜都消灭光。’”

在担任毛主席警卫员的五年里,中央司令部曾先后授予奉孝同“执勤能手”、“技术能手”、“一级射手”等荣誉称号。

保守秘密50余年

1958年3月,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奉孝同主动提出复员回乡,把自己的岗位留给更有能力的人来担任。

在离开中南海的时候,中央警卫团的领导找奉孝同谈话,对他提出了两点要求:1、回到家乡后,不能泄露身份,2、不能提及自己保卫过毛主席。

除此之外,警卫团领导还告诉奉孝同,组织上可以给他安排一份工作,但是却遭到了奉孝同的拒绝,因为他觉得农村才是最需要他的一线基层岗位。

奉孝同老人的军功章

从此以后,奉孝同把自己的军功章和证书,全部锁进了一个小柜子里面,再也没有和任何人提及过自己之前的经历,甚至于他的妻子、子女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而在奉孝同的复员证明里面,也只写着这样一段简单的话,只字未提他担任过毛主席警卫员:

“奉孝同同志系湖南省新化县人,于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为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特准予复员。”

正因如此,所以家乡的村民们都以为奉孝同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伍士兵,根本不知道他这些年在部队里做了什么。即便是有人谈及到这个问题,奉孝同也只是笑一笑,从来都不多说一个字。

奉孝同老人

回到家乡后不久,公社的一名干部找到了奉孝同,想让他担任民兵教练。在训练民兵期间,奉孝同认识了同乡的女民兵王欢云,两人一见如故,组建了一个家庭。

后来,妻子怀孕以后,奉孝同就辞掉了民兵连的工作,带着妻子回到了老家,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昔日在战场上的特级战斗英雄、毛主席的警卫员,刀枪入库,开始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翻地、耕种、锄草、施肥、浇水、洒药、收割……几十年如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奉孝同老人在般柴火

婚后,奉孝同和妻子先后育有三个女儿:奉庆玲、奉美玲、奉福玲。可是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厄运却不断地降临到了这个家庭的头上。

大儿女奉庆玲婚后患上了怪病,后来导致整条手臂残疾,不能干任何农活,丈夫因此和她离婚了。万般无奈之下,奉孝同只好把大女儿和两个孩子接回来和他们一起生活。

二女儿奉美玲远嫁外地,每年只有孩子寒暑假可以回家探望父母,一年到头都是聚少离多。

1984年,奉孝同16岁的小女儿奉福玲在家门口被人骗走,后来在海南被找到时已经遇害,但是奉孝同因为没有路费,最终都没能见到女儿最后一面。

2004年,外孙因为遇到意外不幸离世。外孙女出嫁以后,破旧的老木屋里就剩下奉孝同老夫妻和身体残疾的女儿,三人相依为命。

奉孝同老人和妻子、大女儿合影

结合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奉孝同老人虽然有三个女儿,但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是一位孤寡老人,生活方面过的十分困苦拮据。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什么,更没有想过要公布自己的身份,寻求政府方面的帮助。

美好的结局

直到2012年,走投无路的老人女儿把父亲的身份说出来以后,奉孝同老人的事情就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很快就落实了老人的待遇问题:

发放在乡复员军人定期抚恤金补贴、享受重点医疗补助优抚对象待遇、享受紧急医疗救助服务、医药费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报销。奉孝同老人的妻子,以及大女儿的病情得到了最好的治疗。

与此同时,新化县政府又给奉孝同和他的妻子,以及他的大女儿办理了低保补贴,民政局每月也给奉孝同老人发放600元的退伍补贴。

政府工作人员慰问奉孝同老人

面对记者的镜头,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的奉孝同老泪纵横。当记者询问他有什么遗憾时,奉孝同流着泪说:“如果有可能,我想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也想去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看看。”

不久之后,在多方的关怀和帮助之下,下,奉孝同老人终于来到了“韶山冲”,实现了自己的“韶山梦”。

2013年11月12日,奉孝同老人回到了阔别55年的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他面对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当他走进毛主席纪念堂以后,在看到毛主席的遗体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情不自禁地失声痛哭。

从毛主席纪念堂走出来以后,奉孝同老人依然在哭泣

谨以此文,向奉孝同老英雄和千千万万为了新中国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前辈先烈们致敬!

在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李白赞美“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纵观奉孝同老人的一生,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仗义出手、江湖救急;在国家和平时期,隐姓埋名、无怨无悔。

请问,奉孝同老人和诗中的侠客,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