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到夏收季节,电视上会报道一个壮观的场面。浩浩荡荡的联合收割机队奔赴世界各地的小麦产区收割小麦。

再说了,在城市长大的朋友,对农村怎么种田都不熟悉。如今,农业机械化已经非常普及。从播种到收获,各种机械代替了人类的劳动。很多农村人会感叹现代化带来的巨大变化,把大家从辛苦、劳累、流汗的农活中解放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七八十年代,广大农村播种小麦、玉米、豆类等作物时,还在使用传统的木钹,俗称三条腿木钹。也有铁的。如果没有动物,人要在前面拉铙钹,后面的人拿着。老式钋结构简单,效率低,播种深度和密度难以控制,费力落后。

现在各种播种机都有,什么都有,很先进,效率提高了十几倍。鲜为人知的是,播种的自动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个农村婴儿的发明。他是河南的陆胜展。

卢胜展,河南滑县八里营乡北苑村人,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唯一县级发明协会创始人,现任滑县常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陆生中考失利,只好在一所农业职业学校和滑县第三职业高中就读。学农业是无奈的选择,一开始他也很沮丧。不过他聪明好学,很快就振作起来了。他坚信:360行,最好的行,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众所周知,河南是产粮大省,尤其是小麦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农业工作是一个主要重点。1989年,吕胜展所在的职业高中成立了育种组,开展育种研究。卢胜战报名参赛。生长在农村的陆胜展对试验田的工作并不陌生。他觉得农民耕作的工具太落后了,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改进播种,发明一种更好的工具。

当时农村流行各种小型拖拉机,但在播种方面毫无用处,人们还得用牲口拉木杆。陆胜展打算设计一种可以和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播种机。他开始苦苦思索,走火入魔,好几天没睡好。

然而,发明新机械并不容易。陆胜展连基本的机械原理都没学过。他只好从零开始,买了一堆机械方面的书,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半年后,他初步掌握了机械原理,开始四处寻找资料设计第一台播种机。

为此,陆胜展废寝忘食,牺牲了自己的周末休息日,全身心投入其中。他还是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制作模型的材料大多是泥土和萝卜。他攒钱买必要的机械零件。第一台播种机快要设计出来的时候,他实在没钱,被迫停工。

好在学校很多师生都知道陆胜展是搞设计的。得知他的困境后,学校提供了1000多元给他使用。当时1000多块钱的数额已经不小了。

但试用后发现这台机器设计有问题,种子撒得不均匀,不能胜任播种任务。陆胜展受到重创。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改进了两个多月,终于解决了问题。该播种机可配合拖拉机作业,播种快速均匀,效率比传统的木锤高出数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最初的构思到“六行悬挂式播种机”的成功设计,卢胜展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该播种机很快投入批量生产,畅销全省。那是1990年,陆胜展才17岁。

1991年,陆胜展在原有播种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研制出“89-A多功能穴播机”,填补了自动穴播的空白,可用于麦田套种。以前麦田间作完全靠人力劳动。经鉴定,穴播机效率比人工播种高36倍。

这一成果被华县有关部门推荐给省里,省里也推荐给北京,好评如潮,受到极大关注。同年10月,陆胜展设计的穴播机亮相第六届全国发明展,备受关注。其中,Xi安和郑州的两家单位各出100万元,想买他的穴播机发明专利。

令人惊讶的是。陆胜展拒绝转让专利,无偿捐献给国家。100万元的概念在90年代初就不用说了,但卢胜展这个年轻人却不为所动。真是令人钦佩。他发明的穴播机迅速得到广泛推广,不仅使中国农业受益,还销往亚非拉40多个国家,惠及全世界人民。

陆胜展成了新闻人物。获得了各种荣誉。很多单位和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希望高薪聘用他。他婉言谢绝,选择留在学校教书。后来县里特批,把他吸收进科技厅专心搞发明,他也同意了。

此外,陆胜展还在2001年组织成立了华县发明协会,引导更多人进行发明创造。华县成为发明最多、专利申请最多的县城。到目前为止,全县有6000多名发明爱好者,申请专利4800多项,批准专利3600多项,创造了数十亿的高新技术收入。

时至今日,同为县CPPCC常委的陆胜展,依然在岗位上参与发明创造工作,不改初衷,不计较个人得失。

参考号:《草根发明家吕胜战》